- 年份
- 2024(1651)
- 2023(2372)
- 2022(2212)
- 2021(2052)
- 2020(1797)
- 2019(4182)
- 2018(4107)
- 2017(7450)
- 2016(4460)
- 2015(4969)
- 2014(4963)
- 2013(4962)
- 2012(4964)
- 2011(4447)
- 2010(4822)
- 2009(4688)
- 2008(4611)
- 2007(4347)
- 2006(4245)
- 2005(4072)
- 学科
- 济(16931)
- 经济(16903)
- 管理(10303)
- 业(8979)
- 企(7061)
- 企业(7061)
- 地方(6107)
- 农(5608)
- 方法(5407)
- 中国(5211)
- 业经(4475)
- 学(4425)
- 制(4360)
- 理论(4265)
- 财(4145)
- 农业(4005)
- 教育(3150)
- 数学(3073)
- 数学方法(2987)
- 银(2940)
- 银行(2936)
- 行(2839)
- 体(2572)
- 度(2529)
- 融(2529)
- 金融(2529)
- 制度(2527)
- 环境(2453)
- 税(2446)
- 和(2413)
- 机构
- 学院(61262)
- 大学(60662)
- 研究(23308)
- 管理(21085)
- 济(19963)
- 中国(19586)
- 经济(19265)
- 京(18051)
- 理学(16356)
- 理学院(16036)
- 管理学(15630)
- 管理学院(15482)
- 科学(14879)
- 北京(12818)
- 财(12464)
- 江(12178)
- 所(12121)
- 中心(11634)
- 范(11619)
- 师范(11510)
- 农(10636)
- 研究所(10541)
- 游(9912)
- 旅(9907)
- 旅游(9765)
- 州(9546)
- 省(9542)
- 师范大学(9299)
- 业大(8415)
- 财经(8397)
共检索到11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广瑞 李明德
关于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游吸引物情况的考察报告张广瑞,李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旅游学会AnInvestigationReportonSomeoftheNewly-BuiltMan-MadeTouristAttractionsinBeijing¥Zha...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广瑞
关于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游景观情况的考察报告张广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北京市和全国一样,政府、企业、集体以及个人都对旅游吸引物的建设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从市区到郊区,从传统上的旅游热点到一些温冷点,都相继出现了一批新的人造旅游吸...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宁泽群 金珊
本文从中外游客的需求动机和偏好的调查入手,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798艺术区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指出文化旅游吸引物的形成关键在于它自身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是当地社会生活自发形成的产物,不是人为规划的结果。旅游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旅游目的地的这种特征的发现和保护,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保继刚
扎根于中国旅游发展的现实,从法理方面回应了张琼和张德淼《旅游吸引物权不可统一立法之辨析》一文(简称"张文")的质疑,对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澄清。文章指出:(1)吸引物权具有典型物权所共有的一般特征,同时又有其独特性,不能归属于债权范围,用债权方式加以解决。(2)旅游吸引属无体物,在可管理的范围内,也可成为物权的客体。(3)旅游吸引物权具有排他性,可以成为其他交易的标的物。(4)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只强调物的旅游吸引价值,并不会对物的产权属性做出改变。"一物一权"原则完全适用于吸引物权的定分。"张文"对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边境旅游研究”课题组
1993年年底,我们对云南省搞边境旅游比较早的瑞丽和畹町两市进行了实地考察。报告简要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建军 黎昭
江西“京九”沿线旅游开发的考察报告黄建军黎昭江西财经学院经济系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串连着江西的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5个人文、自然风景区。目前一大批专项人文旅游资源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发。九江以九江为中心的赣北地区人文旅游资源风格迥异,人文旅游资源以其规模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旅游吸引物在旅游系统中扮演着基础性作用,但却面临着语义的不明和来自理论内部与旅游实践的双重挑战。文章从边界与内涵出发,借助"旅游吸引物"与"旅游资源"的比较、旅游吸引物与旅游吸引物系统的转变,剖析旅游吸引物之为吸引物的意义生成与社会建构过程,重新思考旅游吸引物之属性及其在当下旅游实践中的作用,探讨其社会建构所反映的旅游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文章认为,旅游吸引物兼具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符号属性等多重属性,吸引力特性是其本质属性;旅游吸引物属性及其社会建构有深刻的社会基础。旅游吸引物边界及其属性的理论反思,在旅游席卷全球的当下,兼具学理价值与现实意义;在火热的乡村旅游实践中,对守护乡土景观亦有特殊意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保继刚 左冰
文章通过对两个典型案例的跟踪调查和法经济学分析,指出了旅游吸引物权存在的事实和现实基础,提出从法律上确立旅游吸引物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并在物权法的框架下对旅游吸引物权的具体立法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以助于系统性地解决旅游发展中农村社区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和旅游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性以及农民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积极性。
关键词:
旅游 吸引物权 龙胜景区 傣族园景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广瑞
河北省正定县县城南距省会石家庄15公里,曾因城内大佛寺而著称,为河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然而今天的正定,则以一个全新的旅游城而被列入河北省的旅游地图上。它所吸引的来访者不再是求佛还愿的香客,寻古访旧的外国人也并不多见,而绝大多数是追求娱乐、消遣、新奇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为了解美国审计工作的情况,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加强改进我国的审计工作,特别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工作,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审计署和经贸部组织七个部委、五个省市、五个大型企业审计机构的负责同志,构成审计培训考察团,于1995年9月24日至10月13日,赴美国进行了培训考察,主要情况如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进福
旅游学核心概念"旅游资源"存在福柯所言之不连续性与断裂,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并且出现向"旅游吸引物"转向的趋势。文章借助福柯话语分析视角,以国内旅游资源研究和相关旅游政策文件及其反映的旅游实践为话语分析对象,重新"发现"旅游资源,探讨其不连续性与断裂的话语背景与成因、所体现的旅游知识生产、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与意义建构。文章一方面建议在旅游对象物层面上使用"旅游吸引物",以突出其吸引力本质属性与"共享价值",回归"物的秩序",从而促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并拓展实践中旅游对象物的边界与创新空间;另一方面认为旅游资源之不连续性与断裂以及向"旅游吸引物"之转向蕴含着旅游(对象物)研究的思考空间和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对传统研究秩序的反思。故应正视并尊重旅游资源之不连续与断裂及其反思与挑战所体现的多元价值与丰富性。文章亦提醒避免淹没于西方知识体系之中、避免陷入福柯所批判之"秩序"的窠臼,而应保有对"秩序"的警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辽宁农业考察团 刘启明
应台湾省农特产品整合营销推广协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李忠国为团长的辽宁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8月上旬对台湾省的农民组织发展情况及农会组织机构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虽时间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琼 张德淼
旅游吸引物在旅游学上属于一个集合概念,在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但不同属性的旅游吸引物作为个体在《物权法》上的权属性质往往是有法可循的。文章运用物权法理论,结合新颁布的《旅游法》,分析几个典型旅游吸引物的权属,试图澄清几个与此相关的问题,论证设立旅游吸引物权、为之统一立法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充分运用《合同法》、《旅游法》以及相关法律解释等现有法律规定,解决农村土地旅游开发中社区权益保护问题,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修改法律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旅游吸引物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结构决定了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本研究以黔东南州148个旅游吸引物为研究样本,通过地理集中指数来分析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区位熵计量方法探讨旅游吸引物空间分布差异,使用交通连接度β指数分析其交通结构特征,并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旅游吸引物的中心结构特征,从而得出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黔东南州旅游吸引物在空间上沿东南-西北走向以"倒凹"型结构集聚,黔东南州"四圈一区"旅游空间格局的五大区域中,南部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的旅游资源禀赋远远优于北部城市经济圈、工业旅游经济区和山水风光名胜旅游经济圈;旅游吸引物与交通路网间的连接程度为1.02,处于中低级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海鹰 李鹏 李向明
水利旅游是水利与旅游两大系统融合发展的一种旅游类型,也是一个具有丰富而独特内涵的概念范畴。从水利与旅游的关系来看,旅游是水利的功能延伸,水利是旅游的特色吸引。从水利旅游的吸引物属性来看,水工程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界面,水环境是人类"三生"的结合体,水文化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工程、水环境、水文化等水利旅游主要吸引物的属性特征并探讨水利与旅游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水利旅游的概念内涵进行解析。与其他旅游类型相比,水利旅游概念内涵的基本要点包括:水资源是水利旅游开发利用的核心对象;水环境是水利旅游客体与载体的叠加;水文化是水利旅游可持续挖掘的源泉;亲水性是水利旅游活动的基本特性。基于吸引物属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