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0)
2023(4991)
2022(4200)
2021(3970)
2019(7566)
2018(7643)
2017(14627)
2016(8345)
2015(9587)
2014(9799)
2013(9942)
2012(9676)
2011(8741)
2010(9319)
2009(9278)
2008(9728)
2007(9301)
2006(8716)
2005(8620)
2004(7664)
作者
(25135)
(20697)
(20494)
(20092)
(13337)
(9879)
(9288)
(7952)
(7921)
(7804)
(7204)
(7109)
(6924)
(6733)
(6621)
(6437)
(6159)
(6141)
(5988)
(5647)
(5623)
(5039)
(5014)
(4971)
(4685)
(4658)
(4648)
(4544)
(4336)
(4272)
学科
(36698)
经济(36628)
管理(27704)
(26451)
(22363)
企业(22363)
方法(13282)
中国(12829)
(11851)
(11729)
(10665)
理论(10255)
(9916)
数学(9459)
业经(9338)
数学方法(9216)
教育(8513)
(7866)
银行(7861)
农业(7859)
(7470)
(6975)
财务(6947)
财务管理(6927)
(6772)
金融(6771)
(6650)
企业财务(6549)
(6520)
(6458)
机构
大学(134958)
学院(131367)
(53503)
经济(52140)
管理(46407)
研究(44183)
理学(37499)
理学院(37069)
中国(36715)
管理学(36412)
管理学院(36148)
(31237)
(29694)
科学(24144)
(23854)
财经(23093)
(22860)
(21002)
师范(20914)
(20550)
中心(20536)
北京(19890)
研究所(19514)
(19136)
经济学(16947)
(16768)
师范大学(16677)
财经大学(16675)
(15782)
(14916)
基金
项目(67691)
研究(55013)
科学(53217)
基金(48183)
(40053)
国家(39596)
社会(35060)
科学基金(33676)
社会科(32922)
社会科学(32912)
教育(26803)
(25542)
编号(23784)
基金项目(23718)
成果(23257)
(21662)
资助(20742)
自然(19111)
自然科(18629)
自然科学(18626)
自然科学基金(18287)
课题(17314)
(15871)
(15439)
重点(15373)
(14676)
项目编号(14637)
教育部(14308)
国家社会(13943)
人文(13848)
期刊
(73068)
经济(73068)
研究(51150)
中国(32270)
(27068)
教育(23299)
管理(19533)
学报(17973)
(17241)
金融(17241)
(16534)
科学(16145)
大学(14352)
财经(13943)
学学(12625)
(12082)
技术(11055)
业经(10891)
图书(10351)
经济研究(10289)
问题(10164)
农业(9722)
书馆(8258)
图书馆(8258)
(8104)
理论(7666)
(6943)
论坛(6943)
会计(6740)
实践(6715)
共检索到231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任洲鸿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基础上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在马克思开创的经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事实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而绝不能以对其的任意歪曲作为所谓“理论创新”。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区分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与价值创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造商品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知识、科技、信息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给出了理论的解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原则,从价值创造角度及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中深化研究和认识马克思所讲的必要劳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希悦  
在当前我国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取得了较高程度的理论共识 ,这其中而有些问题如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竟究能否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劳动问题 ,难以形成理论共识 ,这其中关键在于认识与研究上基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的个别判断和结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时代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炼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劳动作为流动状态,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也可以成为商品,因而具有价值,而劳动本身也没有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易培强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涉及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晏智杰同志在《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3期《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文(以下简称《晏文》)中提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促使我们加深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时,“首先还是需要对这个理论本身的原意和真谛有更深和更准确的理解”,“因而确有重温并准确把握该理论之必要”(以下所引晏智杰同志的观点均出自该文——作者注)。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然而,在读了该文后我却发现文中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理解,却存在不准确甚至误解。为此,以下就两个问题与晏智杰同志进行商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海潮  
价值源泉究竟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个具有关键性和根本性的“难关”问题。要突破这一“难关”,就必须首先明晰一些基本的理论界限,从而在研究和探讨的基本理论前提上形成共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廷斌  
近几年来 ,经济理论界围绕价值创造源泉与价值分配以及两者的关系问题 ,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即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物不创造价值仍然是正确的 ,只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活劳动范畴的重心发生变化了。因此 ,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 ,科学拓展劳动的含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今社会生产力没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是价值创造理论与价值分配现实存在矛盾的社会生产根源。只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社会具备了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条件之后 ,价值创造理论与价值分配现实之间的矛盾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社会才能完全实行按劳分配。实现共产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关柏春  
按劳分配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和现实中的之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并无直接关系 ,而现实中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直接相关 ;按要素分配有传统与现代之分 ,传统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 ,而现代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是统一的 ;现在所谓的按要素分配都是对分配现象的描述 ,这里的按要素分配实质上都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平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劳动价值论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需要通过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 ,也包括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为此 ,我们应对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目的、方法、实质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圣明  
20 0 0年 1 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2 0 0 1年 7月 1日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对这个问题作者阐述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为什么要深化 ,怎样深化 ,深化中如何处理几个界限等问题。本刊编发此文 ,旨在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佟亚辉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文章指出,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劳动环境、劳动关系、劳动内容和劳动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契机。要保证理论的生机,就必须使理论与变化的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小鲁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此,中国经济理论界的学者们从现实经济现象出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和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1)创造价值的源泉是否只是人类活劳动?科学技术以及物化劳动是否也参与价值创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