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1)
2023(6455)
2022(5331)
2021(4884)
2020(3924)
2019(8821)
2018(8419)
2017(15821)
2016(8519)
2015(9249)
2014(8849)
2013(9091)
2012(8814)
2011(8115)
2010(8322)
2009(8054)
2008(8115)
2007(7741)
2006(7149)
2005(6952)
作者
(26980)
(22075)
(22056)
(21156)
(14290)
(10646)
(9956)
(8759)
(8512)
(8286)
(7799)
(7489)
(7466)
(7452)
(7210)
(7001)
(6834)
(6613)
(6564)
(6214)
(5671)
(5616)
(5573)
(5450)
(5156)
(4974)
(4956)
(4725)
(4582)
(4497)
学科
(37384)
经济(37334)
管理(24016)
(23086)
(19198)
企业(19198)
方法(14059)
中国(12065)
(11288)
数学(10862)
数学方法(10662)
(10297)
(9550)
理论(8832)
业经(8338)
(7662)
教育(7236)
农业(7026)
(6591)
贸易(6585)
(6383)
(6009)
(5931)
金融(5930)
(5768)
(5767)
劳动(5748)
银行(5739)
(5621)
财务(5600)
机构
大学(134969)
学院(129358)
(51397)
经济(50306)
研究(49555)
管理(42983)
中国(37026)
理学(35789)
理学院(35290)
管理学(34466)
管理学院(34207)
科学(30377)
(30276)
(26611)
(26603)
研究所(23799)
(23539)
(21590)
中心(20817)
(20335)
财经(20250)
师范(20082)
北京(19657)
农业(18504)
业大(18387)
(18324)
(17476)
(16758)
经济学(16496)
师范大学(16431)
基金
项目(77449)
科学(60314)
基金(56401)
研究(55967)
(50702)
国家(50239)
科学基金(41420)
社会(35704)
社会科(33644)
社会科学(33631)
(28574)
基金项目(27874)
教育(26552)
自然(26411)
自然科(25801)
自然科学(25789)
(25546)
自然科学基金(25335)
资助(23666)
编号(22026)
成果(20428)
重点(18285)
(17559)
课题(16391)
(16164)
(15537)
国家社会(15186)
教育部(15066)
科研(14811)
(14646)
期刊
(63759)
经济(63759)
研究(47290)
中国(32297)
学报(26450)
(22445)
科学(21896)
(21821)
教育(20911)
大学(19928)
管理(19698)
学学(18182)
农业(14101)
财经(12299)
(12233)
金融(12233)
(10770)
经济研究(10431)
技术(10378)
图书(9021)
业经(8704)
问题(8380)
(7851)
(7722)
(7670)
书馆(7013)
图书馆(7013)
国际(6978)
世界(6571)
业大(6269)
共检索到217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并不只是原始的物物交换,它涵盖极其近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也不是无偿的,而是支付代价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必须化为简单劳动,这本身就意味着也包括复杂劳动在内。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也并不如晏智杰教授所说是“三步分析逻辑”,所谓“三步分析逻辑”充其量只是马克思对价值实体的分析,而整个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而有关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又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这个社会有机体所作的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逻辑是一个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过程,决不是什么“三步分析逻辑”所能概括的。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价值论,并无狭义广义之分,把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称为所谓“狭义劳动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作者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资料,坚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撇开供求关系分析价值决定,商品二重性论,社会必要劳动Ⅱ不仅仅与生产价格论相联系,价值与生产价格不能混同,均衡价格论是庸俗经济学大杂烩的观点,在价值论与价格论的关系,供求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使用价值在商品中的地位,社会必要劳动Ⅱ与生产价格论的关系,均衡价格论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晏智杰同志《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一文展开论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幼民  
在只考虑活劳动情况下 ,价值理论的逻辑方法应为排除法、归纳法和反证法 ,对劳动价值论论证逻辑中存在的争论问题 ,可采用直接证明狭义劳动价值论的方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有伦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回顾了钱伯海教授"社会劳动价值论"两大命题以及学术界围绕这两大命题展开的热烈讨论,分析了这两大命题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同时也讨论了价值理论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介绍了广义价值论研究在这方面的尝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妙宽  
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严峻挑战 ,只有发展才有出路。在各种发展思路中 ,彻底反思劳动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非物质生产劳动 ,从第一、二产业劳动扩展到第三产业劳动乃至全部人类劳动 ,把狭义的商品劳动价值论发展为广义的产品劳动价值论 ,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沿着这条思路发展 ,可以使劳动价值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解释力 ,展现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发展前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谷书堂  
本文讨论了物质产品的生产与作为分配关系的价值决定之间的关系,表明如何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解释当前我国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伟  
劳动和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两个命题应深化认识。劳动和价值的社会现象形态就是商品市场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对生产劳动和价值决定的理论给予新的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华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适应十九世纪无产阶级斗争需要而产生的。我国现阶段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历史情况有很大不同。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如何根据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 ,使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谈了几点认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玉长  
本文探讨了劳动价值论的三个问题。首先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劳动经历了物质劳动、服务劳动和知识劳动三种形态 ;其次 ,与劳动价值形态演进相适应的是劳动价值论也在逐步深化 ,并对各种劳动形态创造价值进行了解释 ;第三 ,本文对社会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依据进行了客观评价 ,并指出了其失误所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定余  潘志强  
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 ,引起了经济结构、社会就业、政府政策、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出现了“知识价值论”、“科学创造价值”、“技术创新价值”等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 ,指出知识价值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和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成安  杨青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