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7)
- 2023(5993)
- 2022(5466)
- 2021(5072)
- 2020(4650)
- 2019(10826)
- 2018(10789)
- 2017(21403)
- 2016(12281)
- 2015(14254)
- 2014(14719)
- 2013(14872)
- 2012(14347)
- 2011(12723)
- 2010(13124)
- 2009(12464)
- 2008(13189)
- 2007(12384)
- 2006(10854)
- 2005(10132)
- 学科
- 济(52515)
- 经济(52453)
- 管理(38915)
- 业(38841)
- 企(30648)
- 企业(30648)
- 方法(25357)
- 数学(22400)
- 数学方法(22139)
- 财(20581)
- 农(16793)
- 中国(14885)
- 务(14446)
- 财务(14421)
- 财务管理(14373)
- 企业财务(13617)
- 制(11491)
- 农业(11227)
- 学(11037)
- 地方(10336)
- 贸(10267)
- 贸易(10263)
- 业经(10202)
- 易(9942)
- 银(8934)
- 银行(8914)
- 行(8272)
- 和(8015)
- 融(7835)
- 金融(7833)
- 机构
- 大学(184080)
- 学院(183281)
- 济(76516)
- 经济(74732)
- 管理(68116)
- 研究(61733)
- 理学(57144)
- 理学院(56493)
- 管理学(55511)
- 管理学院(55157)
- 中国(49254)
- 财(39908)
- 京(39585)
- 科学(37531)
- 所(33348)
- 农(33182)
- 江(30443)
- 财经(30112)
- 研究所(29489)
- 中心(29400)
- 经(26894)
- 业大(26870)
- 农业(25912)
- 北京(25639)
- 范(24060)
- 师范(23856)
- 州(23742)
- 经济学(23699)
- 财经大学(21817)
- 经济学院(21467)
- 基金
- 项目(108842)
- 科学(83774)
- 研究(80532)
- 基金(77046)
- 家(66154)
- 国家(65565)
- 科学基金(55005)
- 社会(49321)
- 社会科(46572)
- 社会科学(46554)
- 省(43052)
- 基金项目(40695)
- 教育(37553)
- 划(36066)
- 自然(34865)
- 编号(34310)
- 自然科(34006)
- 自然科学(33994)
- 自然科学基金(33373)
- 资助(32957)
- 成果(29644)
- 部(24748)
- 重点(24602)
- 课题(23626)
- 发(23204)
- 创(21546)
- 性(21502)
- 科研(21152)
- 教育部(21044)
- 大学(20645)
共检索到288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国社
根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机构必须经过行政许可才能从事劳务派遣业务,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但是,实践中对于如何正确把握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如何监管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思路。
关键词:
劳务派遣 行政许可 分析思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9号《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已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10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部长尹蔚民二○一三年六月二十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务派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审查批准以及相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明确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为贯彻落实法律要求,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下发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主要负责同志。问:制定实施办法的背景是什么?答: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合同法规范的一种用工方式,在劳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蕾扬
劳务派遣是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用工制度的不断革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在我国逐渐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最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以来,为实现在2016年3月1日将劳务派遣用工比例降至规定的10%以内,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探究新法颁布后劳务派遣制度在实际执行层面遭遇的突出问题,并探求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外包 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陆敬波 史庆
在《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劳务派遣的新一轮规制后,大量的劳务派遣被转化为外包,由此产生相当数量的派遣外包辨别争议。该类争议易引发严重后果及易引起群体争议且法律关系较难甄别。结合判例,派遣与外包的辨别应综合考量主体、客体、管理及名义四个因素,其中应着重考察主体的必要能力、客体的特定范围、管理的实际控制以及名义的外部观察。派遣转外包的成功转型关系到国家相应改革政策的落地,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应解释或指导案例,厘清派遣与外包的关系。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外包 辨别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翟玉娟
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劳务派遣的国家层面的立法规制,但天津市、吉林省、广东省等地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地方立法,都加强了对劳务派遣机构成立时和对劳务派遣业务的监管。结合三地立法经验,建议在国家层次的立法中,建立工商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通报制度,并应严格限定派遣员工比例,以及慎用备用金制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地方立法 行政监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劳务派遣用工的引入,是为了规避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的限制,以及在不调整原来的直接用工劳动者既得利益的情形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因此,"同工不同酬"和"非三性"岗位等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劳务派遣是市场对用工方式比较之后的理性选择,所以,对它应是规范而不是扼杀,应继续发挥劳务派遣形成市场化工资价格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并使其服务功能规模化、专业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筹 三性岗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叶芳
《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规则需要雇主责任分配方面进一步完善,包括加强长期雇佣或直接雇佣的雇主责任,界定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的范围,设定同等岗位报酬知情权,明确派遣劳动者的职务侵权责任等。与立法缺陷相比,导致我国劳务派遣泛滥和失范现象的更深层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维稳需要。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修改建议 深层体制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妙英
劳务派遣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使用。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些用工单位在使用劳务派遣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纠纷。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探讨如何使用劳务派遣,以降低法律风险,实现用工单位、派遣机构和派遣人员的三方共赢。
关键词:
劳务派遣 用工单位 法律防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全勇
劳务派遣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一环,最近这十几年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有效解决一些用工需求的同时,劳务派遣发展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对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发展定义、优势进行了阐述,对发展中遇到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采取加强立法、吸收劳务派遣工加入工会、签订劳务派遣工集体合同、强化监管规范派遣行为等对策,进一步推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劳务派遣 人力资源 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