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1)
- 2023(5911)
- 2022(5092)
- 2021(4790)
- 2020(4167)
- 2019(9088)
- 2018(8959)
- 2017(17122)
- 2016(9971)
- 2015(10971)
- 2014(11266)
- 2013(11144)
- 2012(10789)
- 2011(9251)
- 2010(9686)
- 2009(9100)
- 2008(9811)
- 2007(8964)
- 2006(8157)
- 2005(7959)
- 学科
- 济(35860)
- 经济(35789)
- 管理(34599)
- 业(34358)
- 企(28177)
- 企业(28177)
- 财(18553)
- 方法(13922)
- 务(13740)
- 财务(13716)
- 财务管理(13673)
- 企业财务(13086)
- 中国(12653)
- 农(12121)
- 数学(11708)
- 数学方法(11439)
- 制(11020)
- 学(9049)
- 银(8462)
- 银行(8454)
- 农业(8437)
- 业经(8384)
- 地方(8195)
- 行(7875)
- 融(7011)
- 金融(7011)
- 体(6698)
- 理论(6523)
- 税(6498)
- 贸(6137)
- 机构
- 大学(138483)
- 学院(137885)
- 济(54152)
- 经济(52736)
- 管理(48808)
- 研究(48597)
- 理学(40179)
- 中国(39929)
- 理学院(39686)
- 管理学(38916)
- 管理学院(38646)
- 财(32715)
- 京(30142)
- 科学(28955)
- 所(25967)
- 江(25066)
- 财经(23891)
- 农(23689)
- 中心(23288)
- 研究所(22642)
- 经(21421)
- 州(19732)
- 北京(19445)
- 省(19156)
- 范(18959)
- 师范(18762)
- 业大(18477)
- 农业(18061)
- 财经大学(17489)
- 院(17178)
- 基金
- 项目(80974)
- 科学(63058)
- 研究(59336)
- 基金(58231)
- 家(50805)
- 国家(50325)
- 科学基金(42516)
- 社会(37284)
- 社会科(35254)
- 社会科学(35240)
- 省(31429)
- 基金项目(29838)
- 教育(28136)
- 自然(27402)
- 自然科(26815)
- 自然科学(26807)
- 划(26633)
- 自然科学基金(26324)
- 资助(25045)
- 编号(23797)
- 成果(21830)
- 重点(18561)
- 性(18403)
- 部(18248)
- 课题(17639)
- 发(16404)
- 创(16092)
- 教育部(15740)
- 科研(15605)
- 创新(15092)
共检索到23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劳务派遣用工的引入,是为了规避对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的限制,以及在不调整原来的直接用工劳动者既得利益的情形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因此,"同工不同酬"和"非三性"岗位等问题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劳务派遣是市场对用工方式比较之后的理性选择,所以,对它应是规范而不是扼杀,应继续发挥劳务派遣形成市场化工资价格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并使其服务功能规模化、专业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筹 三性岗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的判断标准、明确和细化违反"同工同酬"规定的法律责任、完善行政主管机关的监管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同工同酬的权利救济途径等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婷
为了避免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相关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要通过采取明晰法律条纹内涵、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强化劳动维权帮助、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等综合措施,以确保劳务派遣实现同工同酬的立法目的在现实得以实现。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法律规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丽雯 王书玉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企改革的启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加入到被派遣劳动者行列,被派遣劳动者人数剧增。为规范迅猛发展的劳务派遣行业,切实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陆续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然而现实中,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仍不容乐观。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现状及成因,比较分析了境外劳务派遣的成熟实践,进而提出了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主体地位及其具体义务、明确"同工""同酬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文涛
案情简介2011年5月,李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在同年9月被派遣至一家餐饮企业甲公司做服务员。李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态度积极,认真完成各项工作,给公司做出了很好的业绩。由于公司对薪酬福利实行隐私化管理,李某一直不知道公司其他员工的工资水平。但在2012年春节期间,李某在与作为同岗位正式员工陆某的私下聚会时,了解到自己的月工资比对方约低了2300元。李某认为,自己的工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波 林镓茵
随着劳务派遣制度的逐渐盛行,"同工不同酬"的劳动风险与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分析了同工不同酬的具体原因、法律风险及企业实行的制度障碍,最后给出了同工同酬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薪酬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红光
同工同酬虽已被我国劳动立法确定为被派遣劳动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在实践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文章对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报告了有关劳动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用工双轨制、企业行为以及工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采用文献查阅法对企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方面的文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分析了劳动法律规制不足、政府监管缺位、用工双轨制、企业无序管理以及工会职能缺失等因素对同工同酬造成的影响。未来还应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深入探讨影响同工同酬的制度因素以及工会的作用,同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期对同工同酬问题的解决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双轨制 创新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红光
同工同酬虽已被我国劳动立法确定为被派遣劳动者的一项法定权利,但在实践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文章对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报告了有关劳动法律规制、政府监管、用工双轨制、企业行为以及工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采用文献查阅法对企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方面的文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分析了劳动法律规制不足、政府监管缺位、用工双轨制、企业无序管理以及工会职能缺失等因素对同工同酬造成的影响。未来还应拓展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深入探讨影响同工同酬的制度
关键词:
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双轨制 创新管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会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时常出现"用工荒"现象。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新型用工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条合法、便捷的用工渠道,有效地弥补了企业的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对于劳务派遣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本文以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为了使人尽其才,一个劳动者只能形成一种劳动关系的观念正在被全方位地突破,而一个人存在多重劳动关系恰恰是一种常态。这为我们以双重劳动关系来认识劳务派遣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国社
根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机构必须经过行政许可才能从事劳务派遣业务,并且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但是,实践中对于如何正确把握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如何监管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思路。
关键词:
劳务派遣 行政许可 分析思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劳务派遣被滥用不仅是立法方面的问题,也是执法方面的问题。为了有效规制劳务派遣领域的问题,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以及出台的配套规定突出强调了行政干预,但行政干预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且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规制劳务派遣领域中的不法现象,不应仅依靠劳动行政部门,必须多管齐下,发挥工会和劳务派遣员工自身的力量,促进新法贯彻落实。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行政干预 劳务派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敬俦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属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始于1992年。本文结合该企业对劳务派遣服务使用与管理实践,总结了当前国内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业发展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
劳务派遣 用工模式 法律责任 企业实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义军
我国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已对劳务派遣中的员工退回作出规定,用工单位可依《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情形将员工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由此可以与派遣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因被退回员工本人对情形的出现并不存在过错,故派遣单位均无权与被退回的员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应继续对其承担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因此,员工退回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解除,退回也并不直接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
关键词: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 退回机制 劳动合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