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59)
- 2023(8394)
- 2022(6893)
- 2021(6801)
- 2020(5616)
- 2019(13352)
- 2018(13641)
- 2017(23778)
- 2016(14522)
- 2015(16853)
- 2014(17317)
- 2013(16042)
- 2012(14699)
- 2011(13652)
- 2010(14241)
- 2009(12463)
- 2008(12376)
- 2007(11550)
- 2006(10419)
- 2005(9728)
- 学科
- 济(45746)
- 经济(45692)
- 管理(33528)
- 业(29278)
- 企(24593)
- 企业(24593)
- 教育(23012)
- 方法(21908)
- 中国(19312)
- 数学(18946)
- 数学方法(18318)
- 理论(15814)
- 学(13800)
- 农(12983)
- 教学(12893)
- 财(10939)
- 业经(9842)
- 制(9377)
- 农业(8212)
- 地方(8201)
- 技术(8029)
- 发(7595)
- 贸(7463)
- 和(7461)
- 学法(7459)
- 教学法(7459)
- 贸易(7455)
- 易(7211)
- 银(7113)
- 银行(7079)
- 机构
- 大学(195360)
- 学院(192058)
- 研究(69596)
- 管理(63082)
- 济(61852)
- 经济(59861)
- 理学(52671)
- 理学院(51908)
- 管理学(50206)
- 管理学院(49844)
- 中国(47322)
- 京(45420)
- 科学(44382)
- 所(36826)
- 范(36707)
- 师范(36331)
- 教育(36024)
- 江(34004)
- 研究所(33090)
- 农(32814)
- 财(30765)
- 中心(30484)
- 北京(30132)
- 技术(29614)
- 师范大学(29293)
- 业大(28463)
- 州(26775)
- 农业(25717)
- 院(25397)
- 职业(24625)
- 基金
- 项目(118391)
- 研究(91948)
- 科学(91746)
- 基金(78007)
- 家(68717)
- 国家(67970)
- 科学基金(56158)
- 教育(53202)
- 社会(50631)
- 省(49969)
- 社会科(47387)
- 社会科学(47371)
- 划(44315)
- 编号(41876)
- 基金项目(38869)
- 成果(37561)
- 自然(36906)
- 自然科(36053)
- 自然科学(36041)
- 自然科学基金(35351)
- 资助(34570)
- 课题(33865)
- 重点(28967)
- 年(28213)
- 部(26613)
- 发(26097)
- 项目编号(24998)
- 创(24769)
- 规划(24593)
- 性(23549)
- 期刊
- 济(74880)
- 经济(74880)
- 研究(68561)
- 教育(64791)
- 中国(55957)
- 学报(32569)
- 农(29793)
- 科学(27820)
- 管理(25886)
- 大学(25301)
- 财(25171)
- 技术(24518)
- 学学(21644)
- 农业(20124)
- 职业(17668)
- 融(15057)
- 金融(15057)
- 图书(13116)
- 业经(12392)
- 技术教育(11565)
- 职业技术(11565)
- 职业技术教育(11565)
- 经济研究(11442)
- 财经(11396)
- 坛(11302)
- 论坛(11302)
- 业(11262)
- 经(9911)
- 统计(9868)
- 书馆(9571)
共检索到316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明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变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表现出无法适应拔尖创新人才的现代培养目标,也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对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大学应当坚守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理念?我们应当创立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政宏
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比较了国内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现状,基于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了一个"3+2"职教师资培养方案,包括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能力的培养、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开发项目能力的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职教师资人才。
关键词:
职教师资 CDIO 工程教育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具有影响全局、带动各方的基础性作用。高校应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贡献力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凤龙 吴国祥 邓幸涛 邹峻 孙福万 董锐 张冀生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从1999年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以来,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没有界定清楚。本文通过对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献调研,分析研究,理论探索和多次研讨,尝试给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了一个定义,阐述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宏观理论模型,以对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智秋
将小学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是当代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学教师教育应关注对小学教师特质的研究,对小学教师的培养应强调:在人格上更具情感性和人文性;知识结构上突出综合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技能性和艺术化;思维模式体现半童性等,从而初步形成基于教育现场的研究反思能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凝练为:综合培养、发展专长、注重研究、全程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义先 李一平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当今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通过实例剖析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如"1321"、"2+1"的学期模式、"SOVO"、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双证书教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分析了其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庆伟
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创出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与岗位衔接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振明 白玉文 赵丽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科教育又是各类教育的难点,电大如何打开农科教育的局面?本文分析了多年来农科招生难、办学难的现状和原因,介绍河北电大在农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中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运行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小英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洁 梁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了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发展,创新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实施质量工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北京联合大学自2003年提出"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以来,积极开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在试点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职业素质教育为重要方面"为特征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学校应用性教育教学改革中推广。
关键词:
应用性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云飞 李云霞
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须明确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彰显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性、主体多元化、内涵层次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高职院校可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树立复合型"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理念,构建彰显区域民族文化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工学结合、项目导向"的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双师型"素质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维彬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专业性、多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知行观、实用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英国三明治教育、美国合作教育和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国际借鉴;工学结合的双重性、交替性和市场性决定高职教育应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等方面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萍萍
开放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为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尊重学习者的差别、重视与学习者的沟通,具体做法有灵活设计面授课、注重网上教学、因材施教、优化教师队伍、组织实践课等。
关键词:
学习者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 开放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晓波 孙伟国
本文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关键要素,分析了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重点阐述学校与企业合作在定单培养、顶岗实习、合作生产经营、职工培训和产品研发、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