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6)
2023(3309)
2022(2895)
2021(2842)
2020(2363)
2019(5450)
2018(5365)
2017(9754)
2016(5771)
2015(6589)
2014(6713)
2013(6920)
2012(6772)
2011(5718)
2010(6051)
2009(5724)
2008(6042)
2007(5484)
2006(5021)
2005(4814)
作者
(15836)
(13354)
(13264)
(12933)
(8467)
(6438)
(6102)
(5162)
(5014)
(4968)
(4556)
(4434)
(4407)
(4402)
(4279)
(3977)
(3963)
(3907)
(3891)
(3735)
(3651)
(3216)
(3158)
(3136)
(3072)
(3030)
(3025)
(2920)
(2799)
(2754)
学科
(23144)
经济(23107)
(21843)
管理(21553)
(19453)
(15018)
企业(15018)
财政(12505)
地方(10287)
(9974)
(9306)
(9064)
(8709)
财务(8702)
财务管理(8660)
中国(8607)
企业财务(8268)
方法(7407)
(6740)
制度(6735)
数学(6397)
农业(6308)
数学方法(6293)
(5667)
(5592)
银行(5584)
(5162)
地方经济(5092)
体制(4877)
业经(4772)
机构
大学(77808)
学院(77101)
(31758)
经济(30952)
管理(27623)
研究(27542)
(26576)
中国(23934)
理学(22488)
理学院(22217)
管理学(21872)
管理学院(21723)
(17059)
财经(15928)
科学(15462)
(14634)
(14572)
(14119)
中心(13829)
研究所(12295)
(12254)
(11601)
(11438)
北京(11262)
财经大学(11224)
(10757)
师范(10688)
经济学(9815)
财政(9585)
(9279)
基金
项目(43526)
研究(34209)
科学(33397)
基金(30764)
(26093)
国家(25821)
科学基金(21874)
社会(21527)
社会科(20273)
社会科学(20267)
(16381)
基金项目(16070)
教育(15928)
编号(14658)
成果(14020)
(13603)
资助(12860)
自然(12772)
自然科(12471)
自然科学(12468)
自然科学基金(12215)
课题(10286)
(9951)
(9950)
重点(9731)
(9250)
项目编号(9097)
国家社会(8975)
教育部(8741)
(8534)
期刊
(42697)
经济(42697)
研究(31975)
(26670)
中国(22119)
(11504)
金融(11504)
(11326)
学报(10728)
教育(10412)
管理(10244)
科学(9612)
财经(8843)
大学(8568)
学学(7749)
(7556)
(7418)
财政(7418)
会计(7215)
经济研究(6533)
农业(6502)
财会(6137)
技术(5905)
问题(5682)
业经(5586)
图书(5284)
(5281)
(4484)
(4198)
书馆(4174)
共检索到144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志宇  
我国从 1 995年开始实施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 ,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了很好的制度保证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实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及造成西部地区自身财政困难的原因 ,提出了要求中央加大对西部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范游恺  李欣泉  李文进  陈世杰  乌兰托娅  
一、内蒙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即指西北西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共有的特点是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聚居,经济落后,其核心特征是经济落后。内蒙古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开发潜能,还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民族安定团结等角度讲,都和西部各省(自治区)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特征,应当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蒙古的地理特征决定其应当入围西部大开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元明  
长期以来,农业地区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农业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失修,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地方财政压力大,乡村负债多。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大农业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农业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仲常  董东冬  
为了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收敛和实现地区财政均等化方面其效果如何,文章试图从一种新的视角加以分析与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跨地区流动,特别是年轻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流动,改变了各地区的人口结构和总扶养比,进而影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西部地区总扶养比高于东部地区,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相对力度反而低于东部地区。文章最后提出将地区人口负担差异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分析体系,通过增加中央财政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收敛和提高地区财政帮扶的实效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在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和内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级面板数据,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省际间“对口支援”两次区域发展战略,采用项目评价中的双重差分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和省际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禀赋条件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央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均可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攀升,因而两类不同性质的转移支付均具有减贫效应,并且转移支付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禀赋条件。第二,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大开发的中央转移支付主要提高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省际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既提高了受援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非农产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从转移支付引致的生产性支出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进行政策效应的机制识别。第三,转移支付执行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和支援方式是否多元化和多样性,以及支持强度和目标差异是上述两次区域政策异质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新发展阶段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夏先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政府间财政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和纽带,是实现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重要财政制度安排。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是健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希旗  黄元元  
转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的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构建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怡昕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财力性转移支付的确立和完善,改变了此前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一对一"谈判、"讨价还价"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增强了财政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合理性,减少了中央对地方补助数额确定过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俊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各地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着不规范、力度小和功能弱等缺陷。为此,应借鉴国际上的有效做法,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大力推进转移支付立法,依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机构设置和监督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齐云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 ,目的是实现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一致。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支付额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支付力度不足、调节功能微弱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具体做法是 :用因素法代替基数法来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额 ;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 ,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 ,以特殊性转移支付作补充 ;逐年降低直至取消税收返还 ,逐年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量 ,清理现行分散在各预算科目中的专项补助 ,将其规范为“整块拨款”和“配套拨款”。最后还提出了测算财政标准收入能力和财政标准支出需求的公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转移支付制”是中央财政为了实现区域间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将自己的收入按一定的标准拨给地方的财政支出政策。 我国目前正待启用“转移支付制”,将由片面强调微观公平,走向注重实施宏观公平,并将成为促进财政分配供需平衡、结构优化的内在稳定器。然而,与此同时,必须在运用“转移支付制”时,把握好政策方向,真正做到国民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家凤  
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近期应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实现优化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目标,审慎选择公共财政条件下财政转移支付的模式,逐步完善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建立规范的专项拨款制度,建立健全与转移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巫建国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中,怎样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兼顾,已成为财政实施宏观调节的基本目标,因此,此次财税改革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在推广“分税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的基础上,实施了“转移支付制”。然而,面对我国这种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区域差距悬殊,新旧体制并存的现状,怎样正确地运用它,却值得深入探讨! 一、启用“转移支付制”的原因及前景 “转移支付制”是指中央财政为了实现区域间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将自己的收入按一定的标准拨给地方的财政支出政策。当然也可以认为它是:一政府单位给与另一政府单位的补助款。从现代财政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转移支付制”已成为实施“分税制”财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汉屏  尹大军  
建立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刘汉屏,尹大军一、我国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从现代财政发展的趋势来看,转移支付制度已成为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配套政策,这可在世界上分税制较成熟的国家里找到大量的例证。我国在去年全面推行分税制改革,但规范的财政转移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