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3)
2023(3012)
2022(2607)
2021(2557)
2020(2094)
2019(4726)
2018(4715)
2017(9127)
2016(4965)
2015(5770)
2014(6184)
2013(6151)
2012(6061)
2011(5523)
2010(5896)
2009(5688)
2008(5846)
2007(5565)
2006(5244)
2005(5215)
作者
(15487)
(12832)
(12676)
(12503)
(8217)
(6065)
(5743)
(4947)
(4829)
(4824)
(4425)
(4277)
(4097)
(4091)
(4066)
(3995)
(3905)
(3846)
(3701)
(3574)
(3443)
(3095)
(3080)
(3036)
(2893)
(2869)
(2832)
(2785)
(2676)
(2618)
学科
(23349)
经济(23299)
管理(18788)
(17156)
(14609)
企业(14609)
方法(9305)
(7571)
(7385)
数学(6881)
中国(6848)
数学方法(6719)
(6271)
理论(6067)
业经(5956)
(5775)
农业(4998)
(4990)
银行(4984)
(4774)
(4363)
贸易(4360)
(4321)
金融(4321)
(4307)
(4145)
(4030)
(4011)
财务(3997)
教育(3991)
机构
大学(83301)
学院(82789)
(35377)
经济(34559)
管理(30979)
研究(26892)
理学(25573)
理学院(25318)
管理学(24907)
管理学院(24762)
中国(23193)
(19938)
(18036)
财经(14814)
科学(14808)
(14035)
(13576)
(13206)
中心(12246)
北京(12147)
研究所(11971)
(11804)
师范(11743)
(11214)
经济学(10921)
财经大学(10830)
(10752)
经济学院(9583)
师范大学(9321)
(9142)
基金
项目(43146)
科学(34200)
研究(33744)
基金(31163)
(25767)
国家(25476)
科学基金(22130)
社会(21638)
社会科(20312)
社会科学(20306)
(16494)
教育(16177)
基金项目(15623)
编号(14625)
(13560)
资助(13389)
自然(13346)
成果(13097)
自然科(13036)
自然科学(13034)
自然科学基金(12783)
课题(10316)
(9969)
重点(9579)
(9163)
教育部(8973)
项目编号(8753)
(8704)
人文(8684)
(8630)
期刊
(49166)
经济(49166)
研究(31075)
中国(16903)
(15910)
管理(13041)
教育(11489)
(10498)
(10489)
金融(10489)
学报(10036)
科学(9813)
业经(8481)
财经(8082)
大学(8026)
经济研究(7832)
学学(7292)
(6987)
技术(6537)
农业(6396)
问题(6197)
商业(5320)
(4684)
理论(4584)
(4362)
会计(4198)
技术经济(4139)
图书(4110)
实践(3945)
(3945)
共检索到139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南振兴  田学斌  
本文讨论了当前刺激消费的诸种流行观点所存在的谬误 ,并对消费经济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理论反思 ,力图为今后的消费经济研究和消费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 ,以提高消费理论的科学性和阐释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孝政  孟红波  吴璟  
人们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消费环境对居民的消费影响是巨大的。只有把刺激消费与改善消费环境结合起来 ,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扩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锴  
商品交换中的矛盾为市场供需矛盾的微观渊源;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问题要先从保障供给的有效性出发。优化供给和刺激消费不能妄谈"最大化",要本着经济的本意,讲究民生原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孝星  邱杨茜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当前内需刺激政策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为确保经济持续而又稳定增长,我国必须对现行的内需刺激计划作出适当调整。对此,本文建议,我国须尽快启动由政府主导的房地产投资建设,加大对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福利性住宅供给,这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还可刺激消费需求,是解决我国内需持续扩张的两全之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亚当·S·柏森  熊爱宗  
当一经济体财政空间消耗殆尽时会发生什么?如果公共债务超过某一限度,金融信心将会崩溃,随之造成利率上升、货币敗值以及公众恐慌。对于拥有大量外币标价公共债务或者正处于政治动荡期的经济体来说,以上情形很可能发生。就公共债务过多所引发的问题而言,日本情形有所不同。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推出财政刺激计划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20年来,日本的公共债务不断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鹏  
政府刺激内需有多种手段,如增加公共支出、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如果政府采用一种对购买特定的消费品退税的政策,则相当于增加了居民手中的财富,但这种居民财富的增加是以居民消费为前提来实现的。所以实行负消费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司春林  王安宇  孙妍  
面向未来的消费理论对我们启动内需的政策选择方面有以下启示:1.在刺激居氏消费需求方面重视制度建设,以改善人们对未来的预期;2.应把激发投资热情(主要是企业投资)作为启动内需的重点。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亚楠  
文章应用CFPS2010、2012、2014年的调查数据,以房价收入比指数作为"房价压力"的代理变量,探讨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机制。在我国房价收入比畸高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同时受到"释放压力型"消费需求的驱使和可支配收入减少的预算约束,为了缓解生活压力,获得心理慰藉,增加了对相对廉价且非必需的文化消费品的需求,即口红效应成为房价压力影响文化消费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控制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其他生活压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消费氛围等因素,在城镇中仅拥有一套及以下住房资产的家庭中,高"房价压力"显著提升了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在影响机制研究中,首先,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总消费的抑制作用剥离了财富效应的影响,其次,通过验证房价压力对大额消费品和小额消费品影响的异质性,证实了房价压力对文化消费影响口红效应的存在性。进一步将研究样本按照消费文化类型、收入阶层和受教育阶层分组后发现:开放的消费文化下高"房价压力"对居民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中等收入阶层在高"房价压力"下进行"释放压力型"文化消费的需求最强烈。高学历层次居民在面对"房价压力"时更倾向选择文化消费作为释放压力的渠道。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旭佳  冯海波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财税政策虽取得了积极效果,但连续提高出口退税率已初显政策的无弹性,国家财力无法持续支撑大规模财政投资。本文分析认为,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上,而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首先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匡贤明  
从当前情况看,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扩大消费,如何有效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如果到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所预期的35万亿元,市场消费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那么中国相当多的经济问题能够迎刃而解。怎么扩大消费?最直接的办法是降低消费的成本。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城镇化是最大收入群体,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郑书耀  
政府在保持预算平衡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政府的购买扩大产出。其实,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在保持预算平衡情况下同样能扩大产出。鉴于政府赤字规模不断增加、收入差距扩大及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上效率低于私人企业的特性,在政府扩张计划中减少政府直接购买的比重,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的比重,不但可以在短期内刺激内需,还可以提高经济的增长效率并达到兼顾公平分配的目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谭浩俊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9.5,跌破50关口并创七个月最低水准。结果并不出乎意料,早在11月50.0的终值出来以后,多数预测就认为12月将跌破枯荣线。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市场投放的资金已经完全超出了市场本身所需要的量,超出了经济规模可承受的范围。但是,价格水平却表现得出人意料的平稳,表现得已完全去除了通胀压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金荣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目前我国内需不足,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过低,从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及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刺激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即通过调整收入分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农民的补贴方式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俊霞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确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关系已由总供给不足转变为总需求不足。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放松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实行以扩张社会总需求为主要特征的宏观经济政策,撇开国际因素不论,就一个国家而言,社会总需求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两大组成部分,扩大社会总需求必须“刺激消费”。但是,“刺激消费”并不等于鼓励奢侈和浪费,相反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