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84)
2023(16301)
2022(14229)
2021(13223)
2020(11180)
2019(25482)
2018(25155)
2017(48825)
2016(26960)
2015(30116)
2014(30008)
2013(29502)
2012(27365)
2011(24743)
2010(24809)
2009(23048)
2008(22522)
2007(19905)
2006(17761)
2005(15887)
作者
(79334)
(65879)
(65321)
(62195)
(42008)
(31653)
(29643)
(25662)
(24957)
(23613)
(22271)
(22205)
(21025)
(20911)
(20584)
(20176)
(19917)
(19673)
(18881)
(18870)
(16542)
(16272)
(15940)
(15061)
(14748)
(14719)
(14660)
(14562)
(13290)
(12943)
学科
(101040)
经济(100889)
管理(81275)
(76002)
(63225)
企业(63225)
方法(44780)
数学(38365)
数学方法(37892)
(30779)
(29020)
中国(27437)
(24565)
业经(23480)
(22517)
(21360)
贸易(21353)
(20802)
地方(19569)
农业(18921)
(18504)
(18499)
银行(18438)
财务(18425)
财务管理(18388)
(17737)
金融(17734)
(17552)
企业财务(17407)
理论(17077)
机构
大学(383808)
学院(381930)
(152765)
经济(149367)
管理(149177)
研究(131173)
理学(128690)
理学院(127267)
管理学(125129)
管理学院(124453)
中国(98359)
(81799)
科学(81060)
(74294)
(67230)
(66730)
研究所(60545)
业大(59612)
中心(58957)
财经(57939)
(56909)
农业(52884)
(52575)
北京(51732)
(49089)
师范(48536)
(47287)
(45414)
经济学(45313)
财经大学(42931)
基金
项目(258425)
科学(201873)
研究(186952)
基金(186885)
(164183)
国家(162808)
科学基金(138590)
社会(117033)
社会科(110901)
社会科学(110874)
(100515)
基金项目(99108)
自然(91215)
自然科(89017)
自然科学(88990)
自然科学基金(87375)
教育(85587)
(85307)
资助(77039)
编号(76093)
成果(62557)
重点(57971)
(57003)
(54614)
(53700)
课题(52793)
创新(50139)
科研(49348)
(48865)
教育部(48594)
期刊
(169645)
经济(169645)
研究(116008)
中国(73579)
学报(64485)
(61150)
科学(56863)
(56420)
管理(54454)
大学(48344)
学学(45636)
教育(41478)
农业(41287)
(37532)
金融(37532)
技术(30740)
财经(28167)
业经(27779)
经济研究(26852)
(23990)
问题(22382)
(20694)
科技(19065)
(18781)
理论(18571)
(18453)
图书(18305)
技术经济(17526)
国际(17329)
现代(16964)
共检索到568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耀庭  王海洋  
该文首先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利率政策影响国际收支的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路径,并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利率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率对国际收支传导的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基本有效,利率升高一方面通过直接渠道促进短期资本流入和外债的增加,促进国际收支顺差;另一方面通过间接渠道抑制进口,促进出口,进一步促进国际收支顺差。利率传导的直接和间接渠道分别表现为对国际收支顺差的短期和长期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书炉  
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实现对抗通缩、稳定汇率、刺激经济的目标,作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补充,全球已有6家中央银行采取了负利率非常规化货币政策,导致全球负收益率债券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对负利率的内在机理、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央银行负利率政策传导至债券市场比较通畅,但在实体经济中受阻,三大政策目标效果差强人意。在当前美联储等主要中央银行重启宽松政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宏观环境下,负利率或将在更大范围扩散,资金大量淤积于金融系统,实体生产效率低下,政策空间不断缩小,货币政策将陷入"两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晟  
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口红利"将很快转变为"人口负债",在我国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储蓄率、国际收支变动的重要因素,我国开放经济体系正面临着储蓄与经常账户"双盈余"问题,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出发,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和双缺口理论分析人口红利影响国际收支的路径,进而探讨对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加银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受一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影响。1994年、1995年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收支调节的机理。本文拟对新汇制下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做一浅述。一、新外汇体制的基本特征改革后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有管理的市场外汇体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民币对各外国货币的汇率由国内外汇市场上的外国货币供求决定。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体制,只存在初级的、分散的外汇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寒飞  
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是在中国 ,利率政策并不像经济学理论所预期的那样有效。本文建立了一个非对称的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动态传导关系 ,发现 :再贷款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传导 ,原因在于再贷款和同业拆借的不完全替代性 ,这种非对称性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庆君  张荔  
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的背景,通过两国经济的数理模型分析,以及对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特征和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的现实考察,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机制。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伴随着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美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流入长期稳定增长和对外投资的高增长。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形成的依存关系是美国用美元买我们的商品,再通过其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使我们把得到的美元再借给美国,美国则把借来的美元再投资给我们并且继续购买我们的商品。而这种国际收支长期非均衡发展形成的依存关系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骋骋  
财政政策影响国际收支存在三个微观机制,即产出-吸收效应,储蓄-投资效应以及汇率效应。这本来是一国当局为实现内部均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对外部均衡产生的一个被动结果。但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一旦掌握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当局完全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莉  
文章分析了利率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效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利率政策能够负向影响房价,并且紧缩的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影响大于扩张的利率政策对房价的影响。针对这些特点笔者提出多种政策配合调控房地产价格以及打击投机行为以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冯俊新  刘铭哲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长期停滞状态,欧元区与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打破了政策利率零下限的教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可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发现负利率政策较容易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金融市场变量产生影响;但就实体经济复苏而言,负利率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增加贷款需求和供给。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志勇  冯俊新  刘铭哲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深陷长期停滞状态,欧元区与日本相继实施负利率政策。负利率打破了政策利率零下限的教条,对现有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分析了负利率政策可能的传导渠道和影响负利率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并对现有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发现负利率政策较容易对市场利率和汇率等金融市场变量产生影响;但就实体经济复苏而言,负利率政策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有效增加贷款需求和供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腾龙  邵臻励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刘柏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经济运行已经处于渐进的开放经济条件之下,这使得货币控制已经不完全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因素。因此,研究来自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Granger影响关系、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和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证实了通货膨胀的外部传导机制,即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引致外汇储备变化,对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产生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构成影响,最终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余元堂   梁斯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价格型调控框架成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建立高效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从利率传导渠道中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三个维度出发,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并将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向短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效率与发达经济体差异较小,对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较大;第二,我国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效率较低,贷款利率变化对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不敏感。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我国还需加快建设高质量金融市场、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积极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发挥其定价基准作用;提高债券市场活跃度,优化投资者结构;推动信贷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改革,推动信贷工具创新,增强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打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存在的藩篱,强化各市场间的利率关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