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1)
2023(8791)
2022(7761)
2021(7062)
2020(5994)
2019(12972)
2018(12996)
2017(24896)
2016(13794)
2015(15282)
2014(14933)
2013(14625)
2012(13354)
2011(11860)
2010(12275)
2009(12201)
2008(12080)
2007(11116)
2006(10327)
2005(10004)
作者
(36917)
(30584)
(30413)
(29565)
(19306)
(14561)
(13794)
(11496)
(11427)
(11317)
(10542)
(10279)
(9786)
(9731)
(9669)
(9501)
(9119)
(9006)
(8885)
(8704)
(7904)
(7428)
(7314)
(7090)
(7008)
(6946)
(6841)
(6792)
(6216)
(5913)
学科
管理(46919)
(45741)
经济(45638)
(41136)
(35176)
企业(35176)
(21897)
(21664)
税收(20424)
(20248)
(17795)
(16062)
中国(15046)
方法(14329)
业经(12860)
(12255)
财务(12216)
财务管理(12182)
(11663)
企业财务(11445)
数学(11421)
数学方法(11154)
(10984)
银行(10978)
(10419)
农业(10005)
体制(9722)
(9639)
贸易(9630)
(9381)
机构
学院(187340)
大学(184993)
(75015)
经济(73156)
管理(67884)
研究(60894)
理学(56061)
理学院(55487)
管理学(54564)
管理学院(54197)
中国(50429)
(47445)
(38808)
财经(34030)
科学(33497)
(32753)
(30420)
(30331)
中心(29097)
研究所(25925)
(25761)
(25664)
北京(24951)
财经大学(24654)
(24049)
师范(23859)
经济学(23049)
(22968)
业大(22204)
(21615)
基金
项目(110200)
研究(87422)
科学(86838)
基金(78575)
(66146)
国家(65539)
科学基金(56735)
社会(55499)
社会科(52477)
社会科学(52467)
(43685)
教育(40731)
基金项目(40127)
编号(37764)
(35891)
自然(33595)
成果(33577)
自然科(32800)
自然科学(32793)
自然科学基金(32173)
资助(32124)
(27654)
课题(26544)
重点(24873)
(24690)
(24432)
项目编号(23791)
(23506)
(23438)
(22892)
期刊
(96208)
经济(96208)
研究(67932)
中国(43101)
(39929)
管理(27642)
(26239)
教育(25445)
学报(24065)
(23142)
金融(23142)
科学(21882)
大学(19024)
(17518)
学学(17438)
财经(16965)
农业(16528)
业经(16508)
(16018)
技术(15808)
经济研究(14910)
(14556)
税务(14237)
问题(12302)
(10638)
会计(10552)
财会(10460)
图书(9682)
国际(9627)
理论(9256)
共检索到315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博  
一、分税制下我国税收返还的发生机制税收返还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及后续的分税改革中,作为过渡性措施而发挥着作用,具体包括"两税"返还、所得税返还及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具体地说,无论是1994年的"两税"返还,还是2002年的所得税返还,或是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有为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是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措施。在启用这两个措施时应注意并加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持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数额适度的原则;逐步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完善的分税制;等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岳树民  
新税制对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功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税制自身及其运行的外部环境,都尚未达到最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税制的顺畅运行,也有碍于税收调控手段的有效实施。为此,一方面需要优化新税制运行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新税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东成  
随着新税制的建立,原有的征管体系逐渐暴露出薄弱环节。新形势下应遵循法治、效益、规范、“双向”及社会化原则,建立起具有整体性和外部监控性的分离型并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征管模式。通过征管手段的法治化和现代化,办税方式的公开式、自动式和代理式,以及征管队伍的建设等来确保新税制的实施。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延涛  
关于分税制改革的若干思考王延涛从1994年起,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分税制重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来源,规范并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分配关系,这是对以分灶吃饭为特征的财政包干体制的现实超越。这一超越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形式的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铁军  
关于完善我国现行分税制的思考王铁军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至今,总体说来是比较成功的。然而,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本文拟就我国分税制的主要问题和分税制模式选择作一简要的分析,并对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胜建  
实行“分税制”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进行分税制的试点。”从理论上分析,“分税制”作为我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俊培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下简称"财政体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制度,由税收制度、"分税"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部分构成,其中税收制度是基础。传统税收理论忽视不同税种收入隐含不同的支出要求,忽视税收制度、"分税"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不同税种收入隐含了不同的支出要求;税收制度、"分税"和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概念以及各自相对独立的制度安排,这有利于财政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税负应是中央税安排的前提而不是事后的统计结果;地方税是在中央税体系下根据受益原则设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保证税收中性和预算中性的最后一道防线。税收问题的研究不应该是孤立的,必须要和财政体制联系起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翰  刘鸿渊  
现行的分税制直接导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并出现异化的现象,严重扭曲了资源的配置,妨碍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税权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是导致税收竞争异化的主要制度性原因。基于这一认识,国家应以推进税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突破口,构建法治化、规范化的税收竞争制度框架,巩固税收竞争的制度成果,推进新一轮税权制度创新,为有序税收竞争的形成创造条件。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薛钢  纪惠文  
税收返还制度被发达国家广泛运用于税收实践中。本文从环境税税收返还制度设计的国际经验出发,探讨了环境税税收返还制度的实施目标与操作途径,并建议在我国未来的环境税改革中,结合国情进行环境税税收返还的制度设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冬梅  吴凡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方略。而自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在促进区域财政均等化方面起反作用已是共识,但其是否属于转移支付的一种形式备受争议。本文在追溯"税收返还"的实质目标与实施历程的基础上,论述其不具有转移支付的性质,并对自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返还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印证了中央税收返还激励地方税收努力的效果在持续弱化,且对增加地方财力的效果与加剧横向财政失衡的效果均在有序缩小。综上所述,在新发展理念下,用"新"分税安排与转移支付相应调整适时适当取代税收返还,有利于促进税收制度创新、税收利益共享及区域财政关系协调,同时有利于推进财税体系改革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安明友  刘若冰  
税收返还制度作为我国分税制改革中的一项辅助配套制度,其初衷旨在维护地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分税制改革。税收返还制度在我国历次税制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财政体制的规范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分税制改革稳步推进,促使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优化,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虽然近年来我国税收返还在地方财政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但其总体规模却在不断扩大。这说明税收返还制度的实施是成功的,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既使中央能集中更多的财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又让地方保持了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刘静  刘亦文  
本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MCHUGE模型),采用在生产环节征收渐进碳税的方式,设置了碳税不返还、所征碳税用于降低要素所得税、所征碳税用于补贴个人消费者、所征碳税用于补贴企业消费者四种模拟情景,对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采用税收中性原则,亦即将碳税收入用于降低其它税收时,宏观经济受损程度均低于将碳税收入作为一般财政收入时宏观经济的受损程度;从减排的角度出发,不采用任何税收返还方式时减排效果最好;综合对经济的影响和减排效果来看,碳税收入用于补贴企业消费者是最优的税收返还机制。能源产业以及高能耗产业的产出会因为碳税的开征而下降明显,劳动力密集型的低能耗产业受益比较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