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456)
2022(1310)
2021(1140)
2020(1038)
2019(2246)
2018(2253)
2017(3892)
2016(2401)
2015(2729)
2014(2869)
2013(2900)
2012(3072)
2011(2737)
2010(3014)
2009(2917)
2008(3017)
2007(2736)
2006(2671)
2005(2792)
2004(2414)
作者
(7513)
(6251)
(6118)
(6037)
(3977)
(3024)
(2793)
(2458)
(2399)
(2310)
(2250)
(2167)
(2135)
(2080)
(2033)
(2016)
(1896)
(1896)
(1891)
(1777)
(1760)
(1578)
(1510)
(1509)
(1486)
(1482)
(1430)
(1403)
(1339)
(1324)
学科
(8910)
经济(8887)
管理(8513)
(7077)
(5521)
企业(5521)
(3742)
(3737)
中国(3621)
(3515)
(2731)
银行(2731)
(2729)
(2716)
(2619)
税收(2562)
农业(2544)
(2533)
地方(2511)
教育(2484)
业经(2266)
方法(2223)
环境(2211)
(2180)
制度(2134)
(2134)
(2068)
金融(2068)
理论(2010)
(1819)
机构
大学(35746)
学院(34496)
(13748)
经济(13295)
研究(13141)
管理(12178)
中国(11814)
(9233)
理学(9181)
理学院(9059)
管理学(8889)
管理学院(8811)
(8441)
(7943)
科学(7082)
中心(7028)
(6753)
(6460)
财经(6089)
(6047)
(5843)
北京(5804)
研究所(5639)
(5507)
师范(5469)
(5394)
(5351)
银行(5219)
(4959)
人民(4939)
基金
项目(17102)
研究(13752)
科学(13303)
基金(11979)
(10125)
国家(9996)
科学基金(8459)
社会(8372)
社会科(7859)
社会科学(7857)
教育(6706)
(6574)
成果(6070)
编号(5978)
(5677)
基金项目(5621)
资助(5257)
自然(5050)
自然科(4902)
自然科学(4901)
自然科学基金(4815)
课题(4626)
重点(3930)
(3914)
(3865)
(3807)
(3633)
项目编号(3473)
教育部(3370)
(3353)
期刊
(20358)
经济(20358)
研究(15529)
中国(11429)
(7924)
教育(7171)
(6771)
金融(6771)
(5968)
管理(5448)
学报(4926)
科学(4521)
图书(4080)
大学(3910)
书馆(3385)
图书馆(3385)
技术(3318)
财经(3269)
学学(3263)
农业(3241)
业经(2929)
(2807)
问题(2701)
(2674)
经济研究(2583)
(2482)
论坛(2482)
会计(2413)
农村(2363)
(2363)
共检索到71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磊  
一、中国灾害概况及特点大量迹象和研究报告证实,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由于天文因素和地球内部活动增强,加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大范围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已造成地球自然环境的一系列异变,如全球地震活动再次进入新高潮期;全球升温加剧,臭氧层空洞扩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扬  李宁  吴吉东  吉中会  范碧航  金宝森  
探讨中国减灾救灾标准的现状及其完备性对健全和完善减灾救灾标准体系意义重大。基于中美两国现有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分析了两国现有减灾救灾标准数量上的差异;同时采用故障树分析方法,从综合、灾害监测预警、救灾准备、灾害应急响应、灾后恢复重建和减灾6个方面构建了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故障树,评价了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完备性。结果表明:中美两国已颁布的自然灾害减灾救灾相关标准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中国共有减灾救灾相关标准779条,美国共有263条;中国现有标准中国标、行标、地标和企标分别有180条、358条、233条和8条;中国现行自然灾害相关标准有664条,其中强制性标准150条、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学谦  
文章针对现代城市普遍发生的暴雨渍水灾害问题,在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基于GIS技术,建立“调、蓄、渗、疏、用、排”为内容的生态防渍规划体系,防治城市渍水灾害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磊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20 世纪都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发生事件最多的一个世纪。灾害及事故作为现代及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严峻的话题,要求科技界及管理者更加重视减灾科技与灾害管理。本文从回顾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入手,探索了中国21 世纪国家减灾进程所必需的科技、管理、文化教育、立法等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磊  
20世纪90年代作为联合国倡导“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但“让世界走向少灾的21世纪”的目标,尚未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心声及社会管理准则。虽从总体上我国于1998年6月正式颁布《中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莲霞  张庆阳  郭家康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国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提出我国应如何搞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寰  
在对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中科技作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防灾减灾科技赈灾体系的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构建"一模式五机制"的科技赈灾体系,指出建立良好的科技赈灾体系是提高防灾减灾质量的主要保障,有利于开创减灾工作的新局面。文章进一步指出了科技赈灾体系的构成、目标与方向、整合的资源对象,并就优化科技赈灾体系提出了多个对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正  肖举萍  周灿  夏雪芬  侯旭华  徐沈新  
湖南保险业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提升了行业形象:在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在完成国务院部署的抗灾救灾中心任务中弘扬了勇担责任的行业精神。保险业应从抗灾救灾工作中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方面反思一些问题:如保险覆盖面小、防灾防损不到位、抗灾应急处理机制亟待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缺位等。如何应对灾害事故和更好地发挥保险业功能,建议如下:把握契机,唤起社会运用保险有效化解风险意识;广泛动员,构建社会风险管理预防救助体系;积极创新,建立国家财政支持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合作,形成相关部门联动风险防范机制;总结经验,夯实防灾防损物质技术保障基础。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红英  汪远忠  
中国自古以来有"灾荒的国度"之称,特别是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救灾减灾立法和实践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晚清社会,救灾减灾力量呈现出多元化的救助系统,民间各阶层大量加入到减灾救灾的行列中来,这既有传统民间救灾法律的引导和规约,又超出法律的范围。如何规范民间力量合理救灾减灾不仅是晚清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而且也是当今民间救灾中的凸显问题。民间救灾立法不仅要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更需要民间救灾形式的多样性和救灾实践的多中心性,充分调动民间救灾力量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磊  
城市的发展,要把城市的建设与减灾、防灾工作协调起来进行,综合规划,统一管理。现代城市的管理者,不仅应把握城市的动态平衡,研究和预测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源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摸清其变化与发展规律,而且要重视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研究其对策,探讨其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效能等方面的新方略,以利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从历史考察来看,中国是一个多灾、重灾的大国。各种世界性的自然灾害中国都有,尤以地震、气象、洪涝、海洋、地质、农业、林业七大方面的突发性和长期性灾害更为突出,无疑城市也处在这些灾害风险的包围之中。城市作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聚集点,减少和防止灾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涛  
以往对古代灾害管理的研究大多针对某一减灾工作进行探讨,或者将这些减灾项目罗列出来,并未能揭示出古代减灾工作的具体办法和运作方式。本文从地方政府面对灾害所要解决的粮食问题、居住问题和灾后重建问题入手,将北宋地方减灾管理分为灾时赈救管理、灾后救济与重建管理以及赈灾辅助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对北宋地方政府的灾害管理措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满元  
尽管减灾需求的变化情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一般说来,综合受灾程度最高的地区作为我国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也应是我国减灾的重点地区。此外,在考虑具体的减灾需求时,也还需考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深度;总体上看,实践中受灾损失的程度越大、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越深,那么也就越有较大的减灾需求。为有效地加强区域的减灾基础能力建设,实践中除加快经济发展以及大力提高减灾科技水平外,积极开展减灾能力调查、合理地规划区域减灾能力建设及提高灾害意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思源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现代城市的两大基本职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实施防灾减灾是城市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首先,综述国际城市防灾减灾的合作和研究的主要进展;其次,基于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特征,探讨城市灾害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形成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灾害风险的特征;再次,提出中国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战略,包括:确立城市安全发展的核心战略理念,确定防灾减灾管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构建全面综合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防灾减灾保障措施。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曹广喜  丁荷莲  郭雨  
本文在提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显性效益和要素效益两方面对我国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信息关注度和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程度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有着正向、直接的影响,而气象灾害信息准确度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有着负向、直接的影响;(2)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程度对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信息关注度;(3)由于"半途效应"的存在,气象灾害信息准确度越高,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反而越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商彦蕊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和损失,政府、科学家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大量的减灾研究和实践,在致灾因子、灾害监测预报、灾害评估、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防灾减灾综合化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减灾思路逐渐从以致灾因子研究和工程预防措施为主调整为全面降低灾害系统脆弱性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