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52)
2023(3700)
2022(3187)
2021(3200)
2020(2681)
2019(5994)
2018(6055)
2017(12123)
2016(6842)
2015(7826)
2014(7847)
2013(8049)
2012(7748)
2011(7019)
2010(7382)
2009(7024)
2008(7065)
2007(6870)
2006(6533)
2005(6083)
作者
(20166)
(17494)
(16761)
(16259)
(10478)
(8396)
(7503)
(6668)
(6501)
(6181)
(5987)
(5693)
(5468)
(5390)
(5317)
(5085)
(5069)
(4965)
(4860)
(4837)
(4481)
(4377)
(4328)
(4211)
(4043)
(3939)
(3852)
(3718)
(3669)
(3561)
学科
(44089)
(31215)
经济(31169)
(29255)
农业(29225)
管理(14047)
业经(12199)
农业经济(9718)
(9566)
中国(9084)
(8986)
农村(8981)
(8902)
企业(8902)
(7828)
地方(7562)
(7394)
土地(7210)
(7078)
劳动(7073)
方法(6958)
(6856)
发展(6760)
(6747)
收入(6657)
(6546)
人口(6381)
及其(6329)
农业劳动(6314)
数学(6102)
机构
学院(101558)
大学(95418)
(45027)
经济(44045)
(41341)
管理(38096)
研究(36385)
中国(32514)
理学(31655)
理学院(31387)
农业(31035)
管理学(30872)
管理学院(30718)
业大(22639)
科学(21454)
(20519)
(20465)
(19915)
中心(18696)
农业大学(18434)
(18252)
研究所(17229)
(16092)
(15207)
财经(14363)
经济管理(14361)
(14020)
(13351)
(13231)
师范(13168)
基金
项目(58580)
研究(47232)
科学(45507)
基金(40827)
(34847)
国家(34369)
社会(29431)
科学基金(28709)
社会科(27248)
社会科学(27239)
(25091)
(25018)
编号(22096)
基金项目(21833)
教育(19595)
(19207)
成果(18158)
自然(16693)
自然科(16222)
自然科学(16221)
资助(16055)
自然科学基金(15913)
(14445)
课题(14138)
(13311)
(13206)
(13198)
重点(12751)
(12392)
发展(12139)
期刊
(64259)
经济(64259)
(49147)
农业(32822)
研究(32596)
中国(27044)
业经(17411)
(16811)
金融(16811)
学报(15738)
科学(15074)
(14880)
(14285)
农村(13637)
(13637)
农业经济(13527)
大学(12913)
学学(12365)
问题(10218)
教育(10077)
管理(9542)
农村经济(8853)
技术(8322)
世界(8232)
经济问题(8066)
(7545)
财经(6803)
社会(6667)
经济研究(6361)
社会科(6108)
共检索到175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锡群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以后,农民生产,生活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大部分农民生产还需要国家贷款。在正常情况下,农村的资金积累与农民的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但农民手中有了钱,是否增加积累,积累后的投向,都是由农民自己决定的。有相当一部分农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笔  
近年,人们在分析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中,诸如科技、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等,已越来越意识到,农村资金逐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瓶颈,资金短缺已深深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决策者和产生者,而农村资金在目前我国财政支出构成不可能进行大的调整以及其它渠道难以实行强制注入的情况下,其基本出路在于农村自身的积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家林  
论农村资金积累○许家林一、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与农村资金积累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性意义的农业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机制运行的基本目标是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现行的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世亮  刘芸芸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以“双包”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生产门路越来越广。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农村资金运动的规模,农业自身的生产积累速度加快。这里我们编选了全国各地农村有关广开生产门路,增加生产收入,解决资金问题的若干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谭岳衡  
去年十一月份,我们到陕西延安地区北部的志丹、吴旗和子长等贫困县,作了为期三个星期的农村调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和全国一样,陕北老区也发生了很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彦炜  张迹  
我国的基础产业滞后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总格局中的“瓶颈”,重要原因是国家重点建设资金不足。基础产业建设资金不足的浅层次原因是建设资金的积累机制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得不到有效地发挥,深层次原因是筹资的形成方式和使用方式未能很好地协调起来。为摆脱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必须完善现行积累与筹资机制,拓宽基础产业建设资金渠道,建立行之有效的资金集中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发  李溦  
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曾一直是工业部门扩张所需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即税收方式,“剪刀差”方式、储蓄方式。农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业究竟为工业化提供了多少资金积累?它在工业化的全部资本积累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农业提供资金积累的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方式?三者呈现什么样的结构?其演化趋势如何?搞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积累进行全面的数量研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苑胜利  
发展农业离不开资金,资金要靠积累来组织。而农村资金的积累,实质上是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农村货币向农村资金转化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农村资金问题的时候,往往简单地从农村资金的需要与供给的角度出发,把解决需求供给的缺口落脚到由谁家拿钱上,结果不是因国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天宏  
农村新旧体制更替,一方面旧的不适应的资金管理机制逐步瓦解;另一方面,新的资金管理机制正在形成与完善。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农村资金运行无序的问题,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我们认为,应从纵横角度考虑,尽快建立农村资金积累多维性调控机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一) 我国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是:一个由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现代化工业微乎甚微。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不仅是一个迅速发展农业的问题,还有一个加快工业化步伐的问题。在迅速发展农业和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双重目标权衡中,农业问题成了一个既不能忽视又无力完全解决的经济难题。在农业生产效率异常低下的情况下,其所能提供的选择余地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在一个农业产值和农业劳力占绝大比重的国家,国家的财力来源主要是来自农业,如果把农业所能提供的有限资金,集中投入于工业的发展,强行启动工业化进程,势必会削弱农业自身的发展;如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总的30%多,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就业比重的60%多,农业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深入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业发展有赖于合理的政策,有赖于资金的投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农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尚学  
资金积累中的“储蓄──投资”及金融工具张尚学没有丰厚的资金,便没有经济增长,而丰厚资金的形成恰恰依赖于储蓄和投资,依赖于精良高效的“储蓄─—投资”机制;金融的发展、金融制度的深化使储蓄和投资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储蓄─—投资”机制也由此进入了主要靠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我国在谋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痛切地感到资金不足的瓶颈限制。在经济过热时资金严重短缺;在经济降温、市场疲软时资金也严重不足。发展资金的积累和集中已经成为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宏亮  杨澎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桂红  
本文试图利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为例,对建国后(1949-1992)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转移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为了保证工业化过程所需要的资金积累,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统购统销、户籍控制、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控制农村各类市场和农业生产,以达到低成本实施"价格剪刀差"策略、顺利转移农业剩余的目的。改革开放后(1979-1992),国家通过放松对农村各类市场(除了金融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控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上升。但是,由于国家仍然控制农村金融市场,农业剩余以金融剩余(银行储蓄)的形式转移。农业税收是农业剩余转移的又一种途径。但就云南省情况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