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6)
2023(4182)
2022(3603)
2021(3544)
2020(3096)
2019(7097)
2018(7202)
2017(14814)
2016(7866)
2015(8706)
2014(8528)
2013(8480)
2012(7596)
2011(6633)
2010(6280)
2009(5464)
2008(5037)
2007(3923)
2006(3050)
2005(2409)
作者
(19446)
(16217)
(16167)
(15251)
(10406)
(7891)
(7362)
(6493)
(6259)
(5673)
(5630)
(5316)
(4967)
(4937)
(4857)
(4781)
(4774)
(4741)
(4512)
(4453)
(3882)
(3802)
(3796)
(3668)
(3656)
(3623)
(3576)
(3422)
(3149)
(3149)
学科
(34819)
经济(34788)
(25161)
管理(22370)
方法(20537)
(18979)
企业(18979)
数学(18951)
数学方法(18845)
(13253)
(9268)
农业(8897)
业经(7444)
中国(6699)
(6193)
财务(6173)
财务管理(6161)
企业财务(5970)
地方(5860)
(5649)
贸易(5648)
(5533)
技术(5473)
(4773)
(4695)
(4506)
环境(4458)
(4202)
理论(4100)
(3934)
机构
大学(103465)
学院(103460)
管理(47820)
(45075)
经济(44362)
理学(42865)
理学院(42544)
管理学(42110)
管理学院(41923)
研究(28215)
中国(20973)
(19610)
(19315)
财经(16478)
科学(15924)
(15511)
业大(15484)
(15181)
中心(14178)
经济学(13641)
经济管理(12950)
(12771)
商学(12698)
财经大学(12598)
经济学院(12594)
商学院(12578)
(12286)
农业(12132)
(11569)
北京(11556)
基金
项目(77826)
科学(63307)
基金(59330)
研究(58686)
(50125)
国家(49692)
科学基金(44618)
社会(38821)
社会科(36889)
社会科学(36879)
基金项目(32860)
(29998)
自然(28812)
自然科(28181)
自然科学(28177)
自然科学基金(27693)
教育(26666)
(24788)
资助(23547)
编号(23310)
(18442)
成果(17594)
(17092)
重点(16731)
教育部(16409)
人文(16382)
(16256)
国家社会(16164)
创新(15842)
科研(15229)
期刊
(42676)
经济(42676)
研究(26836)
(15557)
管理(15530)
(13762)
中国(13424)
科学(12707)
学报(12327)
农业(11762)
大学(10023)
学学(9579)
技术(8626)
业经(8566)
(7974)
金融(7974)
财经(7887)
教育(7128)
经济研究(6530)
(6499)
理论(6212)
问题(6121)
实践(5857)
(5857)
(5755)
技术经济(5392)
科技(4596)
世界(4467)
现代(4431)
商业(4346)
共检索到131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洪亮  孙国锋  
采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分省数据对农民收入的收敛性进行了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978~2003年全国农民在收入水平上不存在σ收敛,在收入增长率上也不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当控制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率等条件后,农民收入呈现条件β收敛,但条件β收敛速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收敛条件在不同地区的作用也存在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彩霞  李晓庆  胡志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由家庭经营性收入变化为工资性收入,而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未来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收入来源变动特征,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城市化对农民收入来源的影响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大宇  
本文首先对我国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这两个变量建立Panel Data模型。并根据Panel Data模型的协整理论确立二者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此建立反映短期非均衡关系的Panel Data误差修正模型,对长期和短期模型中的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进行了比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昀  涂凯  冯燕  
文章汲取国内外关于财产性收入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的有益成果,在整体把握1997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动情况的基础上,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分析了财产性收入对于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实证结论,从制约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子财产、制度和市场等基本脉络出发,提出了增加居民财产和财产性收入以促进消费的基本政策构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不同财富水平农村家庭影响的异质性发现,金融可得性通过非农就业渠道的增收效应在财富较少的农村家庭中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龙铎  张兵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分析了金融可得性通过影响非农就业来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个地区金融可得性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当地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在控制了变量的内生性之后,金融可得性每提高1%,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水平将提升1.74%;同时,一个地区的金融可得性对当地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正向影响大部分可归因于金融可得性提高带来的家庭非农就业水平的提升,即金融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农村家庭非农就业,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进一步考察金融可得性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翟彬  童海滨  
本文运用GE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1984-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其内部省际间收入差距大小,及其在总区域收入差距中的贡献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利用要素分解法从收入来源视角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三大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是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成为拉大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而家庭经营收入则起着缩小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两者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却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不容轻视。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瑞德  蔡承智  
农民是否增收,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贵州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自然资源、农业结构、农民自身、市场、城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应该从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市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启智  向银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由于自身素质不同,他们参与乡村旅游的程度、对旅游发展的认识都有所不同,并且从中获得的收益也有差异。通过利用对应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乡村旅游中,打工获得的薪金对农民增收影响显著,为农家乐提供农产品获得的收入对农民增收影响有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古家军  谢凤华  
文章基于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各区域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各区域之间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西部地区外,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创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414、0.006238。据此,文章分析并解释了各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状况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农民创业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万霞  
本文应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对全国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通过明瑟收益函数方法估算了不同教育程度和技能培训情况的农民工教育收益率。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仅为1.39%,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中等职业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教育收益率最高,并且文化程度与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倒U型关系;技能培训对提高农民工收入有积极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勇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六省成为我国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板块,"弯道超车"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济总量逐步提高。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中部战略崛起的整体实施效果。分析了中部六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结构,认为政府应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提升农民收入,促进中部六省整体和谐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晓英  吕胜利  
以1995~2006年期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社会救济投入、农村自然灾害救济投入以及农村医疗点和农村用电量等数据,采用Panel Data模型,在分析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影响和各省、区、市地区效应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各地区不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全国比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春亮  周晓艳  
本文检验了我国人均消费支出与住宅财富之间的关系。以2001—2004年34个城市为样本,使用面板误差纠正模型估计住宅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结果表明边际消费倾向为-0.033,并从消费者信贷约束和预防性储蓄角度进行了简要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