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2)
- 2023(9963)
- 2022(8050)
- 2021(7488)
- 2020(6083)
- 2019(13542)
- 2018(12966)
- 2017(24902)
- 2016(13427)
- 2015(14709)
- 2014(14335)
- 2013(14444)
- 2012(13691)
- 2011(12483)
- 2010(12780)
- 2009(12224)
- 2008(11257)
- 2007(10480)
- 2006(9500)
- 2005(8882)
- 学科
- 济(56629)
- 经济(56560)
- 农(49196)
- 业(47236)
- 农业(32979)
- 管理(30425)
- 融(26259)
- 金融(26259)
- 企(25525)
- 企业(25525)
- 银(24034)
- 银行(24005)
- 行(23347)
- 中国(21833)
- 方法(19194)
- 业经(19159)
- 数学(17093)
- 数学方法(16913)
- 制(16659)
- 财(15531)
- 地方(14433)
- 农业经济(12527)
- 学(12056)
- 体(11367)
- 中国金融(11180)
- 发(10683)
- 务(9633)
- 财务(9616)
- 贸(9609)
- 贸易(9598)
- 机构
- 学院(192768)
- 大学(187778)
- 济(81694)
- 经济(79987)
- 研究(71088)
- 管理(68229)
- 中国(61914)
- 农(60493)
- 理学(58459)
- 理学院(57825)
- 管理学(56729)
- 管理学院(56419)
- 农业(46563)
- 科学(44059)
- 京(39346)
- 业大(38184)
- 所(37635)
- 财(37624)
- 中心(35298)
- 研究所(34062)
- 江(30753)
- 财经(29062)
- 农业大学(28236)
- 经(26530)
- 省(25604)
- 经济学(24930)
- 州(24691)
- 业(24334)
- 北京(24259)
- 院(24184)
- 基金
- 项目(127454)
- 科学(99340)
- 基金(92520)
- 研究(91791)
- 家(82735)
- 国家(81916)
- 科学基金(68450)
- 社会(59093)
- 社会科(55624)
- 社会科学(55605)
- 省(51802)
- 基金项目(48646)
- 自然(43746)
- 自然科(42737)
- 自然科学(42722)
- 划(42497)
- 自然科学基金(42005)
- 教育(39666)
- 资助(37568)
- 编号(36812)
- 农(33787)
- 发(29627)
- 成果(29522)
- 重点(29162)
- 部(28139)
- 创(26858)
- 性(25835)
- 业(25827)
- 课题(25622)
- 创新(25122)
- 期刊
- 济(97672)
- 经济(97672)
- 农(66564)
- 研究(56948)
- 中国(45165)
- 农业(44613)
- 融(37843)
- 金融(37843)
- 学报(37665)
- 科学(33121)
- 大学(28869)
- 学学(27954)
- 财(27615)
- 业经(21988)
- 管理(21226)
- 业(20352)
- 教育(16255)
- 农村(15076)
- 村(15076)
- 财经(14650)
- 农业经济(14612)
- 技术(13842)
- 问题(13836)
- 经济研究(13243)
- 版(13134)
- 经(12502)
- 业大(12163)
- 世界(11733)
- 农业大学(10882)
- 经济问题(10219)
共检索到305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詹继生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存在着有效性和适应性这两个深层次问题。适应性是有效性的基础和前提,有效性则是适应性的动力和目标。提高农村金融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金融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构建合理的金融结构,同时要妥善处理一系列有关问题,如在金融业拓展对外开放的同时搞好对内开放、建立农村金融的竞争与合作机制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秀军
目前,农村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县域,因此,银行业监管的重点应放到提高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上来。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监管主体缺陷。作为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最前沿的监管主体,县监管办事处既不是一级机构,也不是一级执法主体,加之受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只能做一些站岗放哨、收集信息、流动作战等方面的工作。当辖区出现金融机构违规行为和风险隐患时,很难做到及时、有效地排除,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斌 廉亦玮
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了我国农户小组联保模式,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已不再是合格的抵押品。当下,我国农户是否参加小组联保模式主要受可获得性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无关;对社会个体的贷款发放,非正规金融组织已不再看重贷款对象的社会资本,它们更多将农户的房屋等有形财富或收入作为其贷款发放的评价标准。文章证明了社会资本在农村金融中的无效性,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小组联保模式的社会惩罚机制不再有效。
关键词:
小组联保模式 社会资本 金融有效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嵇正龙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具有明显的政府政策强制和诱导性,从渠道和主体角度可以将农村金融供给分为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保险。而农村金融供给的有效性取决于上述四个变量对农村总产出的正向影响。本文通过对农业总产出、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和农业保险五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并未带来促进农村总产出的预期,而农业保险虽有促进作用,但是作用有限。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金融供给变量供给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短期和长期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金融供给 有效性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斌 廉亦玮
从社会资本视角考察了我国农户小组联保模式,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已不再是合格的抵押品。当下,我国农户是否参加小组联保模式主要受可获得性的影响,与社会资本无关;对社会个体的贷款发放,非正规金融组织已不再看重贷款对象的社会资本,它们更多将农户的房屋等有形财富或收入作为其贷款发放的评价标准。文章证明了社会资本在农村金融中的无效性,在从乡土社会向现代契约社会转变的背景下,小组联保模式的社会惩罚机制不再有效。
关键词:
小组联保模式 社会资本 金融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贵
主要问题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的监管尚未有效分类。目前,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分类监管工作尚无实质性突破。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应实行分类监管、差别监管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一是农村金融同城市金融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环境不同。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总量不大,人口居住分散,使得农村金融服务和管理的半径长、成本高;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总量大,金融交易频繁,需求种类也较农村社区复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乐 李德慧
基于中国29个省市1996—2011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农村金融结构变动、农业经济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结构变动内生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只有当农村金融结构变动与农业经济结构变动相适应时,农村金融结构变动才有助于农业经济增长;对于目前中国农业经济整体而言,较之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份额的提高更适应于农业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
农村金融结构 农业经济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兴莲 陈明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促进了社会就业,而且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化改革。近年来,我国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强调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积极组织实践创新,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农村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对"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的内涵与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政府效用下农村金融改革民间资本突围情况,并提出了"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的有效策略,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兴莲 陈明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促进了社会就业,而且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化改革。近年来,我国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予了高度关注,强调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积极组织实践创新,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农村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对"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的内涵与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了政府效用下农村金融改革民间资本突围情况,并提出了"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的有效策略,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巧敏
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金融总量和结构的优化,两者呈现出变动关联的互动。本文试从农村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农村经济发展为研究视角,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指出,大力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建立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结构 优化升级 信贷环境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喜和 穆圆媛 周扬
建立多个经济主体的DSGE框架,揭示金融机构的"三套利"行为机理,并实证分析了信贷规模、投资、产出和通货膨胀对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动态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当前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是引发社会资金"脱实向虚"的根源,且显著降低了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脱实向虚"现象增强了公众对资产价格的敏感性,致使公众学习性预期成为影响中央银行前瞻性指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未来宏观审慎监管的重心应是切实抑制金融机构的套利行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豫媚 周璇
沟通已成为发达国家央行引导市场预期的主要方式,那么央行究竟是否应该进行沟通,央行沟通是否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在适应性学习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含央行公共信息和公众私人信息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央行沟通影响公众学习和预期的传导机制。这不仅弥补了已有文献中对公众预期形成机制刻画的不足,而且从适应性学习角度为解释央行沟通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了一条新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信息噪声和学习偏差的存在,公众预期会偏离理性预期。此时,央行通过提供准确度较高的公共信息不仅能够降低公众可获得信息的噪声,而且能够促进公众的学习过程,降低公众预期偏差。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央行沟通能够加快适应性学习向理性预期均衡收敛的速度,降低福利损失,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央行沟通存在边界。当央行的公共信息不如私人信息准确时,央行沟通反而会增加福利损失。因此,对于目前仍不够重视沟通的中国央行而言,应在提高信息准确度的基础上重视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从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玉峰 谢丽霜
互联网金融深度契合普惠性,是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新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模式还不成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农村互联网金融应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加大农村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信用生态环境,增强产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互联网金融 普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玉峰 谢丽霜
互联网金融深度契合普惠性,是促进农村金融普惠的新途径,也是建立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实践模式还不成熟,面临着一些基础性制约因素。农村互联网金融应适应民族地区农村实际,加大农村基础能力建设,完善信用生态环境,增强产品创新,健全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村 互联网金融 普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