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3)
- 2023(9783)
- 2022(8214)
- 2021(7585)
- 2020(6071)
- 2019(13808)
- 2018(13794)
- 2017(25864)
- 2016(14274)
- 2015(15937)
- 2014(16300)
- 2013(16013)
- 2012(14859)
- 2011(13561)
- 2010(14043)
- 2009(13242)
- 2008(13499)
- 2007(12529)
- 2006(11449)
- 2005(10743)
- 学科
- 济(61229)
- 经济(61127)
- 业(50815)
- 农(49506)
- 管理(42107)
- 农业(33002)
- 企(30729)
- 企业(30729)
- 业经(21799)
- 制(18597)
- 方法(17769)
- 财(17477)
- 中国(16273)
- 数学(13914)
- 数学方法(13750)
- 体(13497)
- 学(12824)
- 农业经济(12506)
- 发(12077)
- 地方(11894)
- 土地(11697)
- 理论(10917)
- 银(10817)
- 银行(10808)
- 策(10382)
- 行(10325)
- 体制(10053)
- 发展(9840)
- 展(9819)
- 村(9726)
- 机构
- 学院(210995)
- 大学(205210)
- 济(87464)
- 经济(85461)
- 管理(78814)
- 研究(68995)
- 理学(66703)
- 理学院(66037)
- 管理学(65037)
- 管理学院(64671)
- 中国(57017)
- 农(51709)
- 财(43860)
- 京(43664)
- 科学(39535)
- 农业(38883)
- 江(35579)
- 业大(34814)
- 所(34536)
- 中心(33352)
- 财经(32783)
- 研究所(30169)
- 经(29411)
- 范(27828)
- 师范(27620)
- 州(27525)
- 北京(26984)
- 经济学(25963)
- 省(25294)
- 农业大学(24216)
- 基金
- 项目(128797)
- 研究(102096)
- 科学(101650)
- 基金(91951)
- 家(78032)
- 国家(77162)
- 科学基金(66557)
- 社会(65394)
- 社会科(61330)
- 社会科学(61318)
- 省(52334)
- 基金项目(48595)
- 教育(46262)
- 编号(44670)
- 划(41659)
- 自然(39389)
- 自然科(38362)
- 自然科学(38353)
- 自然科学基金(37683)
- 成果(36942)
- 资助(35601)
- 制(31385)
- 课题(30518)
- 农(29853)
- 部(29451)
- 发(28694)
- 重点(28640)
- 性(27526)
- 创(26994)
- 国家社会(26766)
- 期刊
- 济(114048)
- 经济(114048)
- 研究(65557)
- 农(58193)
- 中国(53443)
- 农业(39040)
- 财(35744)
- 学报(29906)
- 科学(29608)
- 管理(26677)
- 教育(26336)
- 业经(24727)
- 大学(24645)
- 融(24093)
- 金融(24093)
- 学学(23196)
- 技术(18361)
- 业(17304)
- 财经(16621)
- 问题(15935)
- 农村(15299)
- 村(15299)
- 农业经济(15097)
- 经(14259)
- 经济研究(14042)
- 版(13216)
- 世界(11997)
- 经济问题(11542)
- 社会(10827)
- 现代(10241)
共检索到338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华顺,臧武芳
理论界曾提出过几种关于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观点 ,本文在分析其弊端的基础上 ,针对中国国情 ,提出了双重所有制的构想 ,即国家对农村土地拥有终极所有权 ,而集体与农户则两位一体拥有初始所有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双重所有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重光
从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看农村土地的转化问题杨重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土地所有制的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巴特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集体土地所有制面临诸多困境,也暴露出许多体制上的问题。有鉴于此,文章从根本上探讨集体土地所有制产生的原因,分析表明,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生,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历史渊源,还有现实因素,正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作出的选择,是集体化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中国农村 集体土地所有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东升
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主体多头,导致了其边际模糊、效率低下,对集体所有制进行改革或完善已是理论界的共识。本文根据马克思关于法律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对立统一"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土地政治所有权与经济所有权的区分所有制设计,政治所有权归国家享有,经济所有权归农户享有。这种产权创新一方面更加明确了国家对农地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强化了农户对土地的权利,真正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区分所有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制度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雅
201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土地整治,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补充2400万亩耕地。此规划将土地整治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了土地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银蓉 梅昀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讨陈银蓉梅昀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问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有益探讨。笔者试从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形成历史原因及存在的弊端出发,探讨农村土地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改革设想。一、对现行土地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翠环
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农村土地政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不变更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分离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将一度被人为隔断的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重新有效连接起来,彻底打破严重束缚农业生产力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志锋
土地流转问题,不仅是土地问题,也是"三农"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尽快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己经是来自现实的一项紧迫要求,但政府作为制度创新主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对农村土地流转加以引导和管理。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政府 制度供给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合军 潘兴良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四次大的土地制度变革,形成了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目前这一农村土地制度大体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但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权能不完整、流转不顺畅、法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对此,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制度。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土地制度 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者贵昌 朱霁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在学习借鉴国外农地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设想。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流转 农地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春时 高洪宇 高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土地私有制最终会让农民失去土地甚至不能完整地占有自己,违背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应坚决避免土地私有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守住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个"魂"。当然,也要看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骗取国家农业补贴与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和欠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结构等偏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现象。对此,应自上而下地广泛宣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严格审核涉农资金发放的全过程,打击一切践踏农民利益的行为,改善农业生产人员学历结构,加大对农业生产人员的培训力度;同时在农村土地确权后,村集体应更积极地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经营过程中的利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