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3)
- 2023(18784)
- 2022(15920)
- 2021(14768)
- 2020(12140)
- 2019(27497)
- 2018(27195)
- 2017(51564)
- 2016(28069)
- 2015(31295)
- 2014(31121)
- 2013(31094)
- 2012(29009)
- 2011(26243)
- 2010(26451)
- 2009(24538)
- 2008(23255)
- 2007(20930)
- 2006(18776)
- 2005(16927)
- 学科
- 济(116434)
- 经济(116308)
- 业(82491)
- 管理(74387)
- 企(58712)
- 企业(58712)
- 农(52296)
- 方法(44833)
- 中国(38811)
- 数学(38694)
- 数学方法(38321)
- 农业(34857)
- 地方(30504)
- 业经(29952)
- 融(28670)
- 金融(28667)
- 财(28207)
- 银(28006)
- 银行(27931)
- 行(26988)
- 制(24848)
- 学(24655)
- 贸(21509)
- 贸易(21489)
- 易(20842)
- 技术(18562)
- 发(18215)
- 环境(17895)
- 理论(17621)
- 务(16938)
- 机构
- 学院(399604)
- 大学(397620)
- 济(161586)
- 经济(158075)
- 管理(153964)
- 研究(141110)
- 理学(132575)
- 理学院(131064)
- 管理学(128858)
- 管理学院(128159)
- 中国(110901)
- 科学(88524)
- 农(86744)
- 京(85576)
- 所(72532)
- 财(72170)
- 业大(67789)
- 农业(67090)
- 研究所(65992)
- 中心(65474)
- 江(60236)
- 财经(56870)
- 北京(54190)
- 范(53120)
- 师范(52521)
- 经(51823)
- 院(50044)
- 州(48996)
- 经济学(47615)
- 省(45394)
- 基金
- 项目(271304)
- 科学(211512)
- 研究(196600)
- 基金(194778)
- 家(171726)
- 国家(170182)
- 科学基金(144276)
- 社会(123815)
- 社会科(117045)
- 社会科学(117014)
- 省(107601)
- 基金项目(103884)
- 自然(93452)
- 自然科(91215)
- 自然科学(91191)
- 划(90143)
- 自然科学基金(89536)
- 教育(88050)
- 编号(80760)
- 资助(78998)
- 成果(64856)
- 发(61978)
- 重点(60755)
- 部(58667)
- 创(56378)
- 课题(55491)
- 创新(52602)
- 科研(51534)
- 国家社会(50765)
- 计划(49503)
- 期刊
- 济(185502)
- 经济(185502)
- 研究(118426)
- 农(86255)
- 中国(85774)
- 学报(70011)
- 科学(62894)
- 农业(58008)
- 管理(53647)
- 大学(52758)
- 财(52093)
- 学学(50136)
- 融(49417)
- 金融(49417)
- 教育(42711)
- 业经(35127)
- 技术(32601)
- 业(27804)
- 经济研究(27586)
- 财经(27297)
- 问题(25216)
- 经(23341)
- 版(21368)
- 科技(20607)
- 业大(19795)
- 图书(19480)
- 技术经济(19022)
- 理论(18878)
- 世界(18327)
- 资源(18032)
共检索到607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刚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带来了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组织方式、基础设施建设机制等方面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农村金融发展产生了新影响,提出了新要求。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变化和要求,对于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任碧云 孟维福
本文采用2006—2018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传导机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包容性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而且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间接降低农村贫困水平。(2)从包容性金融发展具体维度来看,金融渗透度、金融可获得性、金融使用效用性和金融承担度的提升能够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金融渗透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最大,金融使用效用性、金融可获得性和金融承担度对农村贫困水平的影响依次减弱。(3)从区域角度来看,无论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都能够显著降低农村贫困水平,且在东部地区存在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不完全中介效应,但在中西部地区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传导机制的研究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宝值 熊秀兰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敬琏(2002)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一环便是"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为推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应该继续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所以如何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经过近30年的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农村劳动力已经获得大规模的转移"(蔡昉2007)。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静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萍华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翠红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和农业大省,由于其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造成了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错位,这严重地制约着河南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实现。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直接影响着河南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以此为契机加速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二元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增旭 胡应得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加快中国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户非农业收入、人力资本水平、农户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同向关系,但从长期来看,农户非农业收入的增长无法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农村劳动力因增加了农户非农收入和提高了城镇化水平而促进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因降低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和未能提升农户经营规模而不利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据此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祝坤艳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瑜 黄蓓 陈传波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会对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资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农村金融资本的视角出发,分析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带来了输出地农村金融资本的整体增加,并且通过资金在农业生产要素、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资金注入等途径,从而促进输出地的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任晓聪 孔梅
土地流转可以使土地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是目前我国土地流转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等,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能顺利转移到城市。因此需要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蕊 母彦婷 李艳波
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将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种尺度,对当前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关注点和相应的结论分别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森林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农药化肥使用等方面,兼具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和区域差异性的特征;人口效应、汇款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途径,并受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的调控。未来研究需要多尺度和跨尺度的研究框架,关注耦合的社会生态系统对这一过程的特殊响应,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
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环境影响 农村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毅 徐秀英
基于浙江省龙游县5个行政村115户农户268块竹林地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模型对竹林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运用T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分析劳动力转移对竹林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林地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的均值分别为0.470、0.560及0.842,竹林地的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劳均非农就业时间、劳动力转移类型的复合性、竹林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及户主年龄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竹林地总块数对竹林地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提出改善竹林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的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