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6)
2023(7952)
2022(6597)
2021(6466)
2020(5287)
2019(12508)
2018(12715)
2017(24723)
2016(13539)
2015(15604)
2014(15909)
2013(15520)
2012(14060)
2011(12886)
2010(13403)
2009(12300)
2008(12275)
2007(11639)
2006(10430)
2005(9685)
作者
(38597)
(32450)
(31820)
(30516)
(20303)
(15548)
(14513)
(12470)
(12325)
(11768)
(11082)
(10925)
(10291)
(10123)
(9843)
(9802)
(9497)
(9332)
(9322)
(9275)
(8132)
(7936)
(7868)
(7767)
(7382)
(7349)
(7248)
(7084)
(6698)
(6316)
学科
(60385)
经济(60327)
(45611)
(45516)
管理(33779)
农业(30095)
方法(25665)
(25211)
企业(25211)
数学(23201)
数学方法(22674)
业经(17031)
中国(15111)
(13598)
(11554)
地方(10528)
(10224)
贸易(10213)
理论(10143)
农业经济(10134)
(10045)
银行(10040)
(9926)
(9622)
(9565)
(9452)
(9442)
(9263)
(9109)
金融(9108)
机构
学院(197232)
大学(189914)
(81922)
经济(80111)
管理(77981)
理学(66417)
理学院(65846)
管理学(64443)
管理学院(64115)
研究(61266)
中国(52704)
(49417)
(39945)
农业(37383)
(36918)
科学(35597)
业大(33702)
(32090)
(31121)
中心(30846)
财经(28432)
研究所(27282)
(25653)
(25460)
北京(25104)
(24438)
师范(24238)
经济管理(23685)
经济学(23342)
农业大学(22875)
基金
项目(121115)
科学(95015)
研究(93116)
基金(86226)
(73515)
国家(72792)
科学基金(63248)
社会(57525)
社会科(54024)
社会科学(54006)
(49406)
基金项目(44926)
教育(43019)
编号(42169)
自然(39978)
(39331)
自然科(39080)
自然科学(39076)
自然科学基金(38368)
资助(36473)
成果(33376)
(28507)
课题(27414)
(26815)
(26391)
重点(26317)
(25025)
(23601)
创新(23213)
大学(23183)
期刊
(101305)
经济(101305)
研究(57895)
(54275)
中国(44736)
农业(36304)
(28261)
学报(26965)
科学(26399)
管理(26074)
(25417)
金融(25417)
业经(23396)
教育(23331)
大学(22070)
学学(20774)
技术(20262)
(17017)
农村(14391)
(14391)
问题(14026)
财经(13971)
农业经济(13865)
经济研究(13077)
(11912)
(11195)
统计(11163)
技术经济(11047)
世界(10906)
经济问题(10550)
共检索到309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燕  
当前,在农产品供应领域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的产品供应链,即农户与超市对接式的运作方式。该方式主要是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将农户与超市联系起来,由超市向农户采购相应的产品,并借助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产品配送入店及销售活动。该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流通方式,能够实现顾客、农户及销售商等多方共赢,由此受到了共同的追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该模式虽然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其毕竟产生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加之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所以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阐述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以期能够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燕  
当前,在农产品供应领域逐渐兴起了一种新型的产品供应链,即农户与超市对接式的运作方式。该方式主要是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将农户与超市联系起来,由超市向农户采购相应的产品,并借助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产品配送入店及销售活动。该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流通方式,能够实现顾客、农户及销售商等多方共赢,由此受到了共同的追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该模式虽然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其毕竟产生时间较短,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作为支撑,加之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所以本文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阐述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桦  郑少锋  王博文  
从龙头企业与养猪农户利益联结的内涵出发,在对现有7种利益联结模式进行剖析基础上,指出我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应以“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园区+农户”联结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作为补充的结论,并阐述了相应理由和运作实施条件。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峰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实现农户、超市和消费者三方的共赢。本文探讨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的参与意愿,利用湖北省农超对接现状调查的相关数据,对农超对接模式下影响农户交易成本的因素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对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农超对接模式下农户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投资成本、谈判成本、信息成本和执行成本。其中,投资成本中的种植面积、谈判成本中的农户是否对质量提出异议以及对价格的公平感知、信息成本中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以及执行成本中是否签订正式合同和超市违约倾向均会对农户参与农超对接模式的意愿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体允  
从生鲜农产品物流特点入手,在分析"农超对接"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优化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农超对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中物流优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孚桥  
我国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缔约国地位已为期不远,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构建与GATT接轨的我国农村市场,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一、顺应GATT要求把握农村市场“开放度” GATT最重要的是它的契约性质,其复杂的条款又以一套简单的、对缔约方具有约束力的多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章蓉  王欢欢  
本文结合实地调查、相关法律法规讨论,通过对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东部、西部农村发展的差异,探讨了我国目前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以及相应的操作模式所产生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贷款抵押物能起到信用增级、防范风险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农户信贷的违约率和农信社的监督成本。其中,"明溪模式"和"同心模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各有所长,前者更适合于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需求,后者更适合于普通农户的微金融需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天琪  
阐述了现代"产消"对接模式的概念和北京果蔬现代"产消"对接模式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基于流通费用理论的北京果蔬农产品现代"产消"对接模式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产品现代"产消"对接模式的相关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费世宏,刘绍辉  
目前在国内,已有多种利用生育模式进行人口预测的方法,而生育模式的构造则是各式各样的,其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分胎次生育模式。为使人口预测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更密切地结合,本文将着重讨论该生育模式的构造问题,并考虑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提出以胎次率作为生育控制指标进行生育率预测的方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闯  
BT 投资模式是 BOT(Build-Op- erate-Transfer 建设—经营—转让)的一种发展,即 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建设期内由投资人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等,完工后, 政府按协议规定向投资人回购项目。 BT 投资模式虽然近两年在国内刚刚兴起,但发展很快。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治国兴邦的重大问题。发展农业保险,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灾害补偿制度,是国家保护、支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1985年1号文件要求“积极兴办农村保险事业”,198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农村各种保险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喻丽  何金旗  
本文探讨了农村人口的养老途径,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笔者对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几种养老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和分析评价,提出了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险、配之以社区养老、土地养老等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国财  
关于农行基层营业所经营模式的探讨何国财在农业银行现行的营运机制中,尽管已经实施了"一级法人、多级经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笔者认为,作为县级支行派出机构的基层营业所,仍应成为农行业务经营的支撑点。其理由是:第一,农行绝大多数存款、贷款、结算业务发生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龙菲  徐国虎  
从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存在的缺陷分析入手,凸显"农超对接"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农超对接"中常见的四种供应链物流模式及农户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并从农户感知价值的角度对"农超对接"的四种供应链物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