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9)
- 2023(14706)
- 2022(12592)
- 2021(11660)
- 2020(9899)
- 2019(22531)
- 2018(22444)
- 2017(43953)
- 2016(23777)
- 2015(26562)
- 2014(26303)
- 2013(26514)
- 2012(24366)
- 2011(21805)
- 2010(21918)
- 2009(20417)
- 2008(20281)
- 2007(18232)
- 2006(16375)
- 2005(14551)
- 学科
- 济(102865)
- 经济(102737)
- 业(99766)
- 企(82086)
- 企业(82086)
- 管理(80345)
- 农(47896)
- 方法(45997)
- 数学(36452)
- 数学方法(36121)
- 业经(33423)
- 农业(31907)
- 财(30276)
- 中国(24697)
- 务(21907)
- 财务(21848)
- 财务管理(21823)
- 制(20973)
- 企业财务(20683)
- 技术(19963)
- 学(19186)
- 地方(19005)
- 理论(18119)
- 和(18095)
- 贸(17485)
- 贸易(17475)
- 策(17403)
- 易(16985)
- 划(16693)
- 体(16361)
- 机构
- 学院(348640)
- 大学(343590)
- 管理(146126)
- 济(144201)
- 经济(141364)
- 理学(126518)
- 理学院(125293)
- 管理学(123540)
- 管理学院(122920)
- 研究(110709)
- 中国(86191)
- 京(72589)
- 农(69385)
- 科学(67850)
- 财(64367)
- 业大(56032)
- 所(55309)
- 农业(53248)
- 江(52335)
- 财经(51623)
- 中心(50888)
- 研究所(50077)
- 经(46905)
- 北京(45182)
- 范(42627)
- 师范(42248)
- 经济学(41599)
- 州(41594)
- 经济管理(40225)
- 院(39302)
- 基金
- 项目(234403)
- 科学(186020)
- 研究(174051)
- 基金(171261)
- 家(147803)
- 国家(146410)
- 科学基金(127716)
- 社会(111257)
- 社会科(105160)
- 社会科学(105131)
- 省(92956)
- 基金项目(91797)
- 自然(82565)
- 自然科(80662)
- 自然科学(80644)
- 自然科学基金(79252)
- 教育(77519)
- 划(75868)
- 编号(71960)
- 资助(69359)
- 成果(56615)
- 部(51822)
- 重点(51258)
- 创(50743)
- 发(50695)
- 课题(47441)
- 创新(46737)
- 业(46493)
- 国家社会(45313)
- 人文(44357)
- 期刊
- 济(166678)
- 经济(166678)
- 研究(100902)
- 农(69422)
- 中国(63564)
- 管理(54902)
- 学报(52351)
- 科学(50505)
- 财(50171)
- 农业(47045)
- 大学(40658)
- 学学(38716)
- 业经(33436)
- 教育(31637)
- 技术(30960)
- 融(30814)
- 金融(30814)
- 财经(25111)
- 业(24124)
- 经济研究(24004)
- 问题(22565)
- 经(21523)
- 技术经济(19855)
- 现代(17380)
- 科技(17114)
- 版(17046)
- 理论(16552)
- 商业(16466)
- 世界(16312)
- 图书(15513)
共检索到511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峰 王新霞 贾小玫
在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大体勾勒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进程。分析表明,从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到关注农民激励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再到地权私有化和新型农业合作社,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从单纯的生产效率延伸到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以及产权完备性等多方面,引导着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
集体化 效率 土地流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嘉昕 谭华清
在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演变过程中,专业合作社是取代家庭分立生产的主要模式。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比,它的生物性特质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组织选择的重要因素。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可以解释农业生产组织的演进特征。对我国而言,农户生产的专业化趋向以及土地改革的深化将将有利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生产组织 交易费用 生物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洪春 张占平
金融危机对当前我国农业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农作物价格回落抑制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受到重创,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冲击的重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组织属弱势组织。所以,发展农业需要做大做强农业生产组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罗必良 李孔岳 吴忠培
本文从分工、专业化的角度论述了农业生产组织的选择 ,农业生产组织的演进形式取决于政府目标及其采取的相应宏观政策。价格自由、择业自由是竞争性市场环境的前提 ,如果政府既控制农产品价格 ,又严格限制择业 ,为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目标 ,人民公社体制就是政府强制推行的制度安排 ;如果政府控制价格 ,松动择业 ,就会造成工业品生产过剩 ,农产品供给不足 ;如果政府放开价格 ,控制择业 ,就会人为制造行业垄断 ,保证少数人利益 ;如果政府放开价格 ,择业限制松动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选择就成为政府推广的诱致性制度变迁 ;如果价格、择业充分自由 ,家庭农场可能是未来农业生产组织的重要形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袁永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走过15个春秋。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已经向世人展现了这个制度的伟绩。但中国农业发展和增长进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先是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卖难储难调难”,烧棉弃粮现象不断发生;紧接着“民工潮”象开了阐的江河汹涌奔向城市,堵也堵不住;然后是各种摊派、提留压向农民,同时“白条子”、“绿条子”又雪上加霜;接下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一涨再涨,呈“直线运动”,致使农民对其需求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农业投入全国性大幅度减少;再接下来,农村干群关系普遍紧张,干部逼死农民的和农民打死干部的现象都有发生;最后是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工农不等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黎钟 郭之骁
现代农业不仅是生产资源、技术和方式的现代化,而是供产销全过程的现代化运作,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片面的研究不能完全解释其先进性以及其实施路径的内在逻辑联系,片面的模仿也不能有效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本文从供应、生产、销售、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发展六个紧密相连的维度,系统、深入地剖析美日两国看似迥异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发现,它们只是在不同资源禀赋和人文背景下依据相同的理念和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释了其现代化的实质,如扩大单体规模、促使产业集聚、加速科技转化、推进行业交融、完善监管体系、实现产品分级、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持续发展等,借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必良 李孔岳 吴忠培
农业生产组织的演进形式取决于政府目标及其采取的相应宏观政策。价格自由 、择业自由是竞争性市场环境的前提,如果政府既控制农产品价格,又严格限制择业,为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目标,人民公社体制就是政府强制推行的制度安排;如果政府控制价格,松动择业,就会造成工业品生产过剩,农产品供给不足;如果政府放开价格,控制择业,就会人为制造行业垄断,保证少数人利益;如果政府放开价格,择业限制松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选择就成为政府推广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如果价格、择业充分自由,家庭农场可能是未来农业生产组织的重要形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冰
无论是人民公社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政策 ,其最大失误都在于政策安排的产权制度造成农业生产组织的效益严重溢出。小农经济的“过密化”的生产也是农业效益低下的原因。因此未来的农业生产组织政策首先必须围绕着克服以上两个缺陷来设计 ,需要选择适用于中国农村实际的、高效率的农业生产组织。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组织 产权 效益溢出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张晓莉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农户、国有农场、农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兵团团场属于国有农场,具有农用土地国有制、生产经营高度统一、承包职工身份双重等特性,特殊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了兵团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农业规模效应突出、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和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高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新疆兵团 农业生产组织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志远 李尚红
通过对现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得失分析,提出我国农业必须走规模经营的道路,而现阶段农业规模经营的最佳选择是构建民营农场制度。
关键词:
规模经济 模式选择 民营农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纪平
现代经济分析中的农业是排除了迂回环节的狭义农业,具有很强的自然生命特征,因而分工水平低而且劳动力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弱。另一方面,与企业相比较,家庭作为经济组织更适合分工水平低且对生产要素之间匹配要求不高的生产活动。因此,家庭是比企业更经济的农业生产组织。中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缺乏转移空间,阻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而农业生产企业化并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薇 刘红艺
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现阶段,土地财政是否已经难以为继?是否"饮鸩止渴"?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采用2003—2011年间全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空间动态与时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在空间动态模型设定下,土地财政对城市化进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即具体影响将受限于地方财政自由度,而对经济增长却存在直接的抑制作用;(2)在时空动态模型的估计下,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指标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动态效应和"门限效应";(3)通过对空间误差修正模型结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海 李尚红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时俱进。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公司制民营农场更有利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为了协调公司制民营农场破产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之间的冲突,应当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后的退出机制;为了控制公司制民营农场的内部人控制,应当完善内部人的监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