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1)
- 2023(8577)
- 2022(6862)
- 2021(6180)
- 2020(5262)
- 2019(11501)
- 2018(11488)
- 2017(22129)
- 2016(11787)
- 2015(13148)
- 2014(13090)
- 2013(13218)
- 2012(12229)
- 2011(10723)
- 2010(11204)
- 2009(10788)
- 2008(11063)
- 2007(10541)
- 2006(9589)
- 2005(8949)
- 学科
- 业(77483)
- 企(61340)
- 企业(61340)
- 济(56145)
- 经济(56065)
- 管理(49062)
- 农(44260)
- 农业(29522)
- 业经(26868)
- 方法(20319)
- 财(20308)
- 务(15765)
- 财务(15748)
- 财务管理(15738)
- 技术(14839)
- 企业财务(14831)
- 中国(14496)
- 制(14062)
- 策(13653)
- 数学(13107)
- 数学方法(13065)
- 体(11628)
- 划(11426)
- 和(11088)
- 理论(10474)
- 企业经济(10389)
- 地方(10094)
- 农业经济(10007)
- 经营(9845)
- 技术管理(9520)
- 机构
- 学院(178581)
- 大学(167687)
- 济(79799)
- 经济(78396)
- 管理(76269)
- 理学(64668)
- 理学院(64191)
- 管理学(63594)
- 管理学院(63276)
- 研究(52939)
- 中国(46283)
- 农(43884)
- 财(36961)
- 京(34658)
- 农业(32841)
- 江(30703)
- 业大(29335)
- 科学(28604)
- 财经(28093)
- 中心(26044)
- 所(25839)
- 经(25233)
- 经济管理(23758)
- 州(23532)
- 研究所(22447)
- 经济学(22058)
- 北京(21223)
- 商学(20871)
- 商学院(20711)
- 省(19963)
- 基金
- 项目(108436)
- 科学(87373)
- 研究(86581)
- 基金(78242)
- 家(65214)
- 国家(64346)
- 科学基金(57873)
- 社会(57366)
- 社会科(53894)
- 社会科学(53880)
- 省(45932)
- 基金项目(42118)
- 编号(37405)
- 教育(37366)
- 划(34673)
- 自然(34549)
- 自然科(33758)
- 自然科学(33752)
- 自然科学基金(33226)
- 业(30888)
- 资助(29713)
- 成果(28500)
- 农(26245)
- 创(26161)
- 发(25131)
- 制(24314)
- 部(24252)
- 课题(24189)
- 创新(23422)
- 国家社会(23160)
- 期刊
- 济(105469)
- 经济(105469)
- 研究(52744)
- 农(49394)
- 中国(40185)
- 农业(33011)
- 财(31412)
- 管理(30499)
- 业经(25467)
- 科学(22667)
- 学报(20495)
- 融(20245)
- 金融(20245)
- 技术(18676)
- 大学(17648)
- 业(16805)
- 学学(16766)
- 教育(15560)
- 问题(14232)
- 财经(14074)
- 农村(13920)
- 村(13920)
- 农业经济(13632)
- 经济研究(13495)
- 经(12196)
- 技术经济(12192)
- 世界(11341)
- 经济问题(10280)
- 现代(9859)
- 商业(9595)
共检索到285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长云
本文就如何认识农业强国的问题做了进一步讨论,提出要注意区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两个概念,重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个概念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三农”工作的两个主要抓手。建设农业强国要注意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视角,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注意区分成本和价格竞争力与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并更加重视提升农业的品牌、质量和服务竞争力。要科学厘清关于“三农”工作诸多目标任务之间的关系。要用高质量的农业强省建设,推动建设农业强国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谨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误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不是全部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要注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通过分析巴西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教训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还要注意这些粮源必须“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注意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不我待,要注意推进相关研究强化包容互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要求,不是全部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个系统工程,不可顾此失彼,要注意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思维。通过分析巴西在保障粮食安全问题上的教训提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不仅“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还要注意这些粮源必须“自主可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工农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化结合起来;推进农业组织结构创新要注意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当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不我待,要注意推进相关研究强化包容互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文挥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作为党领导下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奋力书写金融强国和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陈姝兴
<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 2023年全国政治经济学界以及整个经济学界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琛 孔祥智 左臣明
建设农业强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立足基本国情农情、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了农村人口转变与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未来农村常住人口总量和结构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到2035年农业劳动力需求量将不足6 000万人;到205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总量与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20%~22%之间,农村16~64岁劳动力与农村总人口之间的比值将下降到50%以下。农村人口转变将影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深刻改变传统的人地关系格局、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偏向路径以及加速推进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迈进。在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中,要根据农村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数字化、构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以及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人口 人口结构 农业强国 农村劳动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我们正处在强国建设伟大时代。立足伟大时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首要问题就是,在历史总结、比较分析和前瞻预测中,全面深刻认识未来12年教育强国建设的地位、方位、重点和路径。一、教育强国:是基础,也是引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民族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素质提升为目标,将每一个人的自信、自强、自立,凝聚为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制度和道路的自信,奠定民族复兴伟业。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初金哲 庄卫东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根基在“三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在“三农”。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本文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强国建设的成就: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稳产增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对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提出前景展望: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在全面提升粮食和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全面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全面提高农业竞争能力五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
“三农”工作 乡村振兴 农业强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庆年
<正>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处黄河几字湾顶端,坐拥1.6万平方公里的河套平原和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有机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近年来,人民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从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个方面入手,积极打造金融支持农业强国建设的巴彦淖尔样板。实践探索一是政策先行,夯实工作基础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建国
创新收入保险有效打破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破解了市场供求等多方原因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农业是强国之基,立国之本。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产险)通过产品、技术、服务创新,在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完善乡村治理、保障农民收益等方面发挥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社会担当,在助力服务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和有益探索。
关键词:
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旭 张波
农业强国建设是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科技和装备与农业强国建设不匹配、农业产业体系不适应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短板突出等困境。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农业强国建设质效: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韧性,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健全协调的产业体系,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平稳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强国;完善农业制度支持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共同富裕目标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姜长云
论文力图澄清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四大重要关系,提出建设农业强国更加强调培育具有规模化比较优势和强势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更加强调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思维;对于多数省份来说,与其要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不如找准自身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的位置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同构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支柱。不宜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不等于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建设。要兼顾农业强国建设结果的国际可比性和农业强国建设道路、路径的中国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