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2)
- 2023(9938)
- 2022(8157)
- 2021(7434)
- 2020(6395)
- 2019(14050)
- 2018(13899)
- 2017(26707)
- 2016(14476)
- 2015(16540)
- 2014(16428)
- 2013(16484)
- 2012(15349)
- 2011(13527)
- 2010(14132)
- 2009(13540)
- 2008(13694)
- 2007(12851)
- 2006(11728)
- 2005(10925)
- 学科
- 业(81735)
- 企(65122)
- 企业(65122)
- 济(63873)
- 经济(63776)
- 管理(55893)
- 农(45153)
- 农业(30075)
- 业经(28055)
- 财(23020)
- 方法(23003)
- 中国(17490)
- 务(17195)
- 财务(17161)
- 财务管理(17143)
- 制(16663)
- 技术(16179)
- 企业财务(16138)
- 数学(15462)
- 数学方法(15265)
- 策(14613)
- 体(12845)
- 划(12637)
- 和(12449)
- 理论(12397)
- 地方(11936)
- 贸(11402)
- 贸易(11394)
- 易(11097)
- 企业经济(10693)
- 机构
- 学院(216388)
- 大学(205237)
- 济(92357)
- 经济(90529)
- 管理(88042)
- 理学(74290)
- 理学院(73604)
- 管理学(72631)
- 管理学院(72247)
- 研究(68391)
- 中国(58922)
- 农(49983)
- 财(43982)
- 京(43881)
- 科学(39311)
- 农业(37690)
- 江(36904)
- 所(34951)
- 业大(34682)
- 财经(33264)
- 中心(33044)
- 研究所(30635)
- 经(29843)
- 州(28764)
- 北京(27632)
- 经济管理(26456)
- 范(25663)
- 经济学(25530)
- 师范(25482)
- 省(25363)
- 基金
- 项目(132129)
- 科学(105413)
- 研究(103323)
- 基金(94311)
- 家(80012)
- 国家(79021)
- 科学基金(69494)
- 社会(66156)
- 社会科(62069)
- 社会科学(62051)
- 省(55057)
- 基金项目(50294)
- 教育(45651)
- 编号(44714)
- 划(43153)
- 自然(42973)
- 自然科(41971)
- 自然科学(41965)
- 自然科学基金(41254)
- 资助(36834)
- 成果(34957)
- 业(33625)
- 创(30746)
- 发(30145)
- 课题(29960)
- 部(29234)
- 重点(29194)
- 农(28580)
- 制(27832)
- 创新(27804)
- 期刊
- 济(120851)
- 经济(120851)
- 研究(64544)
- 农(54143)
- 中国(49811)
- 财(37212)
- 农业(36210)
- 管理(35300)
- 科学(28961)
- 学报(27459)
- 业经(27163)
- 融(25013)
- 金融(25013)
- 教育(22669)
- 大学(22422)
- 技术(21871)
- 学学(21183)
- 业(18798)
- 财经(16587)
- 问题(16280)
- 经济研究(15700)
- 农村(14486)
- 村(14486)
- 经(14397)
- 农业经济(14034)
- 技术经济(13515)
- 世界(12607)
- 经济问题(11364)
- 现代(11260)
- 版(11067)
共检索到348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恩财 谢立勇 赵洪亮 曹敏建 郭明顺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加强农业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趋势,农业产业的特性以及防灾减灾的基本规律与要求等考虑,研究探讨了以推进经济发展为基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与推广,公众参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预警系统等8个方面的未来适应能力建设问题。
关键词:
农业 气候变化 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素妍 陈嘉烨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江西5省754个样本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的probit回归模型和养殖利润方程,从农户方面分析了当期的养殖利润,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期的养殖利润对生计策略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养殖户采取应对策略具有滞后性;物质资本中的通用型资产,金融资本中的消费类资产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负,通用型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养殖户的转移成本较小;消费类资产越多,农户可用于应对的风险的资金越少,因此这两者都会减少养殖户对生计策略的选择。而物质资本中与气象风险相关的专用型资本、金融资本中的储蓄类资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正;专用型资本...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当期利润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霞飞 曲建升 刘莉娜 李恒吉 裴惠娟 曾静静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自然气候系统敏感且脆弱,主动适应能力处于落后阶段,应对气候变化风险阻力大。文章以西部地区适应型试点城市和个别省会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环境指标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即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建立评价模型,根据综合指数评价结果将城市的适应能力划分为Ⅰ级低水平、Ⅱ级中等水平和Ⅲ级高水平。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市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整体为Ⅱ级中等水平,城市化进程相对稳定,城市状态指数基本分布在中等水平,压力层的适应能力指数相对状态指数的变化具有时间上的差异,响应指数变化具有滞后性;相对于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城市所面临的气候变化压力更具有不稳定性,而响应能力较好;根据适应能力指数等级将城市适应能力类型分为"初阶型""中阶型"和"高阶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亮 魏彦强 周强 刘峰贵 陈琼 杨登兴 赵佩 侯志瑞
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准则。农户是农村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生产单位,通过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及其限制因子的诊断研究,可以提高农户适应行为的有效性,增强适应能力。本研究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和适应能力评估框架,以青藏高原典型农业区,湟水中下游1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入户问卷调查数据,构建该区域的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适应能力指数模型,进行农户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定量评价,并通过障碍度模型,诊断分析主要限制性因子。结果表明:1)湟水中下游地区农户对气候变化感知较为准确;2)农户适应能力的高低用适应能力指数(ACI)表示,研究区农户适应能力处于较高状态,以适应能力0.280≤ACI <0.320的农户为主体。研究区自东向西随着海拔的升高,样本村农户适应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维度层表明,自然能力和经济能力对农户适应能力的影响较大。指标层表明,耕地质量、经济收入多元性、获得现金帮助的途径、家庭年收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和农作物需水量紧缺度为主要限制性因子;4)湟水中下游地区农户适应能力高低的核心因子为农户家庭年收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娱冰 康蓉
气候变化必然影响能源部门,能源部门必须采取措施适应未来的气候。在此之前,需要了解目前中国能源部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故通过一个综合指数评估中国能源部门在2000—2017年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为建立一个综合指数,先确定了三个子指标:反应性适应指标、预测性适应指标、计划性适应指标,通过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指标汇总,最终得到气候变化适应指数(CCAI)。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部门在2000—2010年提出了反应性适应方案,其系统脆弱性较高;2010年后,出现了预期性的适应情景,即脆弱性是中等的。总体来看,中国能源部门从系统脆弱性较高的反应性适应情景到脆弱性中等的预期性适应情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该部门正在为计划性适应情景奠定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娱冰 康蓉
气候变化必然影响能源部门,能源部门必须采取措施适应未来的气候。在此之前,需要了解目前中国能源部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故通过一个综合指数评估中国能源部门在2000—2017年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情况。为建立一个综合指数,先确定了三个子指标:反应性适应指标、预测性适应指标、计划性适应指标,通过标准化处理、确定权重、指标汇总,最终得到气候变化适应指数(CCAI)。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部门在2000—2010年提出了反应性适应方案,其系统脆弱性较高;2010年后,出现了预期性的适应情景,即脆弱性是中等的。总体来看,中国能源部门从系统脆弱性较高的反应性适应情景到脆弱性中等的预期性适应情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该部门正在为计划性适应情景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凤魁 王文涛 刘燕华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任何程度的气候变化都会给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过程带来潜在的或显著的影响,而提高适应能力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对策。气候变化对农业领域的主要影响包括:气候变暖使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农业生产所需的热量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延长了气候生长季,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产生影响;气候变化使我国的种植制度和农业布局发生改变,导致种植区和种植制度分界线北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气候变化还对农业旱涝及病虫害等气候灾害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领域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开展适应措施与对策研究已成为农业领域科学应对...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 适应措施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谢立勇 郭明顺 刘恩财 张雯
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尤为重要和紧迫。文章分析了我国在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与具体措施,并进行了相关评述。提出了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向与措施,包括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应用示范,增强公众意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农业 气候变化 适应行动 适应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4年11月14日,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在华盛顿举行的联合国全球南南合作发展博览会上宣布,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将投入270万美元用于支持阿尔及利亚、埃及、匈牙利、摩洛哥、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节水项目,项目惠及约1 000名农村青年和妇女。该项目通过小农户分享节
关键词:
农业发展基金 节水政策 节水灌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力 周曙东
本研究以水稻种植业为例,基于1985-2008年中国水稻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灾后适应能力的机制及绩效。结论表明: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在极端气候事件灾后,并没有将农业产业结构向养殖业调整,相反,种植业在政府扶持与创新激励下反而恢复生产甚至进一步扩张。特别对于西南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而言,较强的灾后适应能力,往往是农业生产机会成本较低的作用结果,同样由于此原因,华东地区在水灾之后却出现了劳动力转移现象。现阶段,灾后适应能力较多的表现为微观层面的农户响应行为,此种民间调控机制必然有其局限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水利工程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构建、标准化农田建设、良种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蕾
社区居民的风险认知程度是其参与气候适应性建设的基础,其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年龄、教育、收入水平等内生性因素,也包括所处区的受灾频率和社会脆弱性等外生性因素。研究随机抽取366份上海市社区样本,用以分析社区居民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及其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风险认知方面,虽然上海市居民对气候风险的影响有一定认识,但整体偏弱;社区居民所受的教育程度、所在社区的地理区位因素对社区居民的风险认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在适应行为方面,虽然社区居民偏好主动性适应,愿意通过增强疾病抵抗力和改善家庭生活设施来提高其适应风险的能力,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公共投入。
关键词:
气候风险 认知 适应性行为 社区 上海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韩一宾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个方面。有利方面主要包括:气温升高对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北移西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低温冷害有所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永伟 杜聪慧 侯麟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何制定本国的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分析各国现状和农业适应行为进展的基础上,梳理了农业适应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模型,总结了目前对中国农业适应行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中国的农业适应政策建议。研究表明:社会认知因素对农户是否会采取行动至关重要,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3大粮食作物总体上是负面影响,中国应该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展地区性适应项目的研究,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文娇 陶福禄
非洲是全世界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地区,而非洲农业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为敏感。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对非洲农业和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提高气候变化对非洲作物产量影响的理解,揭示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及时、正确和有效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非洲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作物机理模型、统计模型和经济模型目前研究这一问题的三大主要方法,系统阐述了非洲农业对过去和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及适应措施。未来气候变化对非洲农业的可能影响,不同的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随着气候情景、研究方法和作物种类的不同,影响程度的结论差异性较大:作物机理模型方法显示的影响范围是-8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