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93)
2023(17633)
2022(14670)
2021(13644)
2020(11703)
2019(26764)
2018(26645)
2017(51176)
2016(27573)
2015(31253)
2014(31255)
2013(31080)
2012(28570)
2011(25652)
2010(25818)
2009(24366)
2008(24371)
2007(22423)
2006(19768)
2005(17939)
作者
(79497)
(66782)
(66626)
(63292)
(42252)
(31948)
(30151)
(26005)
(25334)
(23992)
(22643)
(22549)
(21176)
(21142)
(20751)
(20425)
(20077)
(19603)
(19346)
(19317)
(16520)
(16451)
(16301)
(15422)
(15064)
(15007)
(14962)
(14951)
(13564)
(13363)
学科
(117680)
经济(117516)
(105799)
管理(93316)
(87143)
企业(87143)
方法(52123)
(49913)
数学(42706)
数学方法(42199)
(37930)
业经(35157)
农业(32988)
中国(30447)
(27948)
(25416)
财务(25351)
财务管理(25302)
企业财务(23981)
地方(22839)
技术(21048)
(20725)
贸易(20715)
(20140)
(19930)
(19858)
(19838)
理论(19814)
(18937)
(18560)
机构
学院(400511)
大学(394912)
(166195)
经济(162700)
管理(159634)
理学(136621)
理学院(135251)
管理学(133102)
管理学院(132348)
研究(126834)
中国(101582)
(82553)
(80461)
科学(75755)
(75443)
(63841)
(63308)
财经(62503)
中心(61797)
业大(60636)
农业(58049)
(56546)
研究所(56497)
北京(51347)
经济学(49880)
(49615)
(49289)
师范(48798)
财经大学(45748)
(45324)
基金
项目(261151)
科学(207036)
研究(194111)
基金(189894)
(163741)
国家(162205)
科学基金(141108)
社会(124183)
社会科(117392)
社会科学(117359)
(104206)
基金项目(100909)
自然(90528)
教育(89259)
自然科(88417)
自然科学(88391)
自然科学基金(86840)
(85582)
编号(79934)
资助(76536)
成果(64228)
(58331)
重点(58201)
(56369)
(56249)
课题(54526)
创新(52155)
(52065)
国家社会(51033)
教育部(50248)
期刊
(193264)
经济(193264)
研究(115968)
中国(82156)
(74235)
(66803)
管理(60996)
学报(58103)
科学(55641)
农业(49707)
大学(45775)
学学(43216)
(40383)
金融(40383)
教育(40100)
技术(38167)
业经(36604)
财经(31366)
经济研究(28077)
(26933)
(26482)
问题(26130)
技术经济(21702)
(20181)
统计(19298)
财会(18845)
世界(18775)
现代(18567)
商业(18378)
理论(18277)
共检索到60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马培衢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系统考察,揭示出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农民自觉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有把握投资获利机会的自主发展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本文进而指出,农民的自主发展权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它将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投资于基础建设并提高其利用效率;而乡村的自主治理力量则制约着农村制度变迁的时效性和经济效率。而这也正是本文案例研究所蕴涵的现实借鉴意义和独特的理论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培衢  
在系统考察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基础建设制度变迁的实践基础上,文章揭示了其制度变迁的逻辑核心在于追逐灌溉之利,其内在动力在于农民自发逐利、社区精英协同与地方政府助民成利三股力量的契合;进而,文章指出农民经济自由权利和生产赢利空间的扩大是农业基础建设长效机制形成的根本,有助于形成稳定收益预期的制度安排,将激励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和利用效率,而乡村集体行动制度供给力量则决定着制度变迁的时滞和经济效率。这也正是"徐闻实践"蕴涵的独特理论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伟章  马培衢  祁春节  
近年来,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很快,农村社区建设蓬勃发展,这些变化直接与当地政府1998年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有关。本文认为,徐闻县推行的土地成片调整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三点:其一,大危机的客观环境迫使徐闻必须调整土地成片,从而把严重的干旱危机转化为发展契机;其二,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条适应性学习路径;其三,在土地成片调整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推行一系列符合激励相容的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平均  李明贤  
不同时期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对其供给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基本轨迹的分析,认为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制度外供给制度以及权力导向的供给决策机制是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过程中的重要路径依赖,并导致供给的低效率。因此,立足于公共财政制度、市场经济环境和民主集中原则,应打破长期以来的路径依赖,构建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义丰  穆松林  
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发展模式是城市定位的体现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二者通过"自构"和"被构"相互作用,推动城市发展螺旋提升,城市定位与发展模式的科学准确凸显重要。地域识别是城市定位的科学依据和逻辑起点,以其为视角分析徐闻自然地域特征与发展态势,徐闻发展现状呈现典型"十字哑铃"态势,处于发展"洼地",应以琼州海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体现两岸地脉相连、文脉相近、血脉相通、经济相关、发展相促的特点。从地理学综合、系统、区域差异的视角,构建圈层扇面分析模型,科学梳理徐闻县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研究表明:①从国际、国家、省域和区域圈层,以及环北部湾经济圈、南海北部海洋经济区、雷州半岛和海口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恒洋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大部分属于公共品和准公产品范畴,因此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负有重要职责。近年来,国家在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和调整。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的领域不断拓展,建设资金的安排上更加强调向困难地区、困难人群倾斜,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夯实农村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澜,张强,朱卫东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举措,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建立良性的激励性制度。但是从制度背景和绩效分析来看,我国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激励,亟待修正。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便国家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更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激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菊梅  宋健峰  王保乾  
在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双重作用下,我国基础设施管理制度经历两次变迁,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口。文章在界定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变迁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认为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原则,同时提出从关注利益协调、充分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三个方面促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变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尧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分析的框架体系内,使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经济生活,交易费用理论为制度的需求与供给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农业引入FD I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变迁,传统的农业产业组织的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激发了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目标的各农业产业组织主体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本文分析了FD I如何通过其制度变迁效应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变迁,以期为我国加强农业利用外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盛济川  
本文对传统的新兴古典模型进行了动态化处理,在农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引入制度试验的概念,讨论知识在制度试验中的作用,将时间维度和知识问题引入模型,求解瓦尔拉斯序贯均衡及其超边际比较动态分析,从试验费用的农地产权制度对社会搜索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制度的影响角度,揭示制度变迁的机理,认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前提,是建立自由定价制度和农地市场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祖校  
人行广东徐闻县支行就我国在加入世贸后,基层企业进出口的现状、遇到的困难、怎样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等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咨询遍访海关、税务、财政、工商、外经、交通、港务、城市规划、商检等职能部门以及各方面人士,反复研究与探讨,撰写出《入世后我国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肖成民  
本文以班纳德孙-范氏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国美电器从"家族经营-家族所有权"到"家族经营-所有权分散",再到"职业经营-所有权分散"的治理结构变迁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微观层面的最佳治理结构选择是由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因素决定的,即公司治理结构会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守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是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内容和重大任务。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和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以农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土地权利体系构筑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大才  
2 0多年的中国农业改革经过实践检验 ,是成功的。但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农业改革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本文认为关键是前一轮农业改革的模式已不适应新的制度环境了 ,需要进行改革策略的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基本特征 ,其次对前一轮改革模式的绩效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评析 ,最后提出了当前农业制度变迁的策略和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瑾  陈晓暾  
文章在对三十多年来农业政策制度变更划分的基础上,采用Cobb-Douglas函数和Chow检验对历次农业制度变迁所产生的效力进行定量测度,并对2004年以来的我国农业经济投入产出的规模经济倾向进行刻度,再结合预测评判系数、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模型的参数问题进行识别,并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了理论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