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8)
- 2023(3677)
- 2022(3214)
- 2021(3096)
- 2020(2545)
- 2019(6078)
- 2018(6161)
- 2017(11462)
- 2016(6540)
- 2015(7358)
- 2014(7256)
- 2013(7310)
- 2012(7207)
- 2011(6450)
- 2010(6536)
- 2009(5982)
- 2008(5750)
- 2007(5228)
- 2006(4905)
- 2005(4635)
- 学科
- 济(26416)
- 经济(26379)
- 管理(15173)
- 业(14173)
- 地方(12949)
- 农(10953)
- 企(9349)
- 企业(9349)
- 农业(7833)
- 中国(7079)
- 方法(7062)
- 地方经济(6237)
- 制(6187)
- 数学(6038)
- 业经(6007)
- 数学方法(5916)
- 财(5881)
- 学(5481)
- 土地(4498)
- 环境(4197)
- 资源(4183)
- 教育(3958)
- 银(3957)
- 银行(3956)
- 体(3834)
- 行(3781)
- 理论(3763)
- 融(3740)
- 金融(3737)
- 度(3631)
- 机构
- 学院(85861)
- 大学(85665)
- 研究(31648)
- 济(30986)
- 管理(30252)
- 经济(30001)
- 中国(25879)
- 理学(24757)
- 理学院(24331)
- 管理学(23881)
- 管理学院(23698)
- 科学(20380)
- 京(20190)
- 农(17557)
- 江(16550)
- 中心(16352)
- 所(16255)
- 财(15948)
- 范(14776)
- 师范(14692)
- 研究所(14411)
- 省(13528)
- 业大(13497)
- 农业(13385)
- 州(13019)
- 北京(12909)
- 师范大学(11877)
- 院(11411)
- 财经(11331)
- 经(9906)
- 基金
- 项目(55219)
- 科学(42567)
- 研究(42380)
- 基金(38046)
- 家(33351)
- 国家(32998)
- 科学基金(27671)
- 社会(25201)
- 社会科(23557)
- 社会科学(23552)
- 省(22242)
- 基金项目(20973)
- 教育(19094)
- 划(19020)
- 编号(18554)
- 自然(17819)
- 自然科(17310)
- 自然科学(17307)
- 自然科学基金(16973)
- 成果(15785)
- 资助(14695)
- 课题(13212)
- 发(13084)
- 重点(12484)
- 部(11570)
- 年(11133)
- 创(10819)
- 性(10463)
- 发展(10420)
- 展(10272)
共检索到14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郝润梅 马玲玲
研究目的:通过对县域1996—2012年耕地减少和弃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厘清农民弃耕的主要原因与利弊,为县域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实证分析和GIS空间叠加方法相结合。研究结果:1996—2012年间全县耕地呈减少趋势,且程度趋于缓和,弃耕地总面积3236.5 hm2,主要集中于1996—2009年间,占弃耕地总面积93.91%;弃耕地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山区,弃耕数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政策影响、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种地收入低、耕地自然质量较差等均成为研究区弃耕的主要原因;弃耕地对该县粮食产量没有造成明显影响。研究结论:弃耕地是当地农民应对自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宏 孙保平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荒漠化地区人口增长与土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并以甘肃民勤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模拟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开垦面积增加及其对荒漠化土地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似的人口增长速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扩展速度要比干旱地区更快。模型灵敏度分析表明,决定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地开垦并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人为因子是人口数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力状况,这三者又是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和土地管理政策密切相关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冬平 李同昇 赵波 杨军辉
水资源是制约区域发展特别是半干旱地区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因素,合理配置有限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需求的"零增长"是促进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取典型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通辽市为案例地,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其水资源的配置方式,找寻区域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零增长"的时间节点,确定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表明:通辽市社会经济发展将在2018年前后达到约束型的水资源"零增长";"三产引领发展模式"是有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模式;"一产现代化发展模式"是符合通辽市社会经济基础的最可能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建强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土地资源价值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基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1997~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评估方法并借鉴了科斯坦萨(Costanza)和谢高地等人的评价模型,评估了和林格尔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7年和林格尔县土地里利用生态系统直接服务价值逐年增长,间接服务价值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仅量化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也可为今后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和构建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戴永吉 马曙光 刘辉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是全国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中唯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联合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和林格尔县统筹协调推进改革试点的探索进行了调研。调研认为,和林格尔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因地制宜探索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模式。其中,对农民留地安置形成了以"指标留地、农民自主,国企托管、集中开发,市场运营、还利于民,强化监管、法制为先"为核心的"留地托管"模式,创新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陈静 姚一萍 杨利滨
内蒙古自治区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5 % 以上,搞好旱作基本田建设是实现全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建设旱作基本农田必须坚持高标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有机结合,全面实施。
关键词:
旱作基本农田 建设 措施和标准 内蒙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西铭 锺骏平
本文探讨了一个通过土壤有效水分含量来确定土地等级和土地生产力的方法。这个方法采用倍增参量形式来确定土壤有效水分。其变量包括潜水位、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坡度和盐分。此项研究证明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土地初级生产力与实测值比较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在类似环境下用这种方法估测土地生产潜力。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土壤有效水分,植被组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庆华
退耕还林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它对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冲突、政策设计与科学发展观不协调等问题,这些矛盾得不到解决,我国的循环经济就很难实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结论: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主要是因投资、用途转换、供求关系变化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参与主体通过对增值因素产生作用对增值收益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同时承担相应风险。"贡献—风险"分析法充分考虑了各方利益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的贡献及其承担的风险,体现了按贡献分配、按风险调节的分配思路,同时兼顾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利益,方法基本可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进才 徐艳红 庞欣超 姚喜军 郝梦洁 靳春燕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征收转用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参与主体的贡献及风险,探寻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比例。研究方法:德尔菲法、"贡献—风险"分析法。研究结果: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供求增值和政策性增值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7%、51%、16%和16%;农民、集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总增值的贡献比例为12%、22%、50%和16%;按照"贡献—风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法确定各参与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为农民、集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31%∶16%∶32%∶21%。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君 孙丽
本文在实地调研所获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结构网络模式方法对所研究社区——内蒙古和林格尔县X村内的奶牛养殖技术传播与扩散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基于"强关系"与"弱关系"建立的结构网络对于技术扩散的差异,从而阐释"弱关系"社区网络较之"强关系"结构网络在面向主体的广泛性与技术传递的辐射性等方面更能保障奶户对技术知识的需求满足并发挥较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畜牧生产 技术扩散 社会网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丽 关兴良 陈超
旨在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对策。主要通过合理利用城市水资源,充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优化植物配置,合理选配树种等措施,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干旱地区 园林绿化 节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晓琳
收入分配差距既是民生问题,又是未来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近年经济数据的分析发现,内蒙古在收入分配结构上存在政府与居民的收入分配失衡,并且差距有扩大趋势。这种收入分配的差距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抑制了有效消费需求的增加、影响劳动者整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收入分配 结构失衡 经济增长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文学 段瑞刚 刘占英 李昆
阐述了在呼包鄂地区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存在的困难,介绍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的生源组织、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培养特点等情况,提出在呼包鄂地区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一些做法,说明了工程硕士教育取得的成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二果 王成 彭镇华 常金宝 李长青
调查神东矿区23个单位附属绿地42种绿化树种共8464株,实地观测其各项生长指标、功能效益(滞尘、固定CO2、释放O2、降温等)以及蒸腾耗水量,同时对其健康等级、生态适应性(耐旱、耐风沙等)、美感作出评定,分析相对优势度等其他相关参数,最后将这些指标结合起来,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这42种树种的优先选择顺序。结果表明:在诸如神东矿区半干旱地区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时,落叶阔叶乔木树种应优先选择新疆杨、垂柳、小叶杨、国槐、龙爪槐、龙爪柳等;花灌木树种应优先选择华北紫丁香、黄刺玫、紫穗槐、华北珍珠梅等;常绿针叶树种优先选择顺序为:圆柏、云杉、樟子松、杜松、油松、侧柏。另外,榆树、柽柳和黄芦木总体表现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