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1)
2023(5035)
2022(4413)
2021(4041)
2020(3431)
2019(7665)
2018(7646)
2017(14999)
2016(8374)
2015(9526)
2014(9695)
2013(9547)
2012(9054)
2011(8129)
2010(8470)
2009(8294)
2008(8546)
2007(7990)
2006(7472)
2005(7461)
作者
(24120)
(20173)
(19838)
(19376)
(12846)
(9494)
(9123)
(7585)
(7547)
(7510)
(6991)
(6780)
(6631)
(6519)
(6485)
(6199)
(6002)
(5988)
(5776)
(5678)
(5267)
(4879)
(4841)
(4641)
(4612)
(4568)
(4502)
(4374)
(4090)
(4009)
学科
管理(32936)
(31772)
经济(31687)
(28239)
(24714)
企业(24714)
(14344)
(14083)
中国(10043)
(10015)
方法(9671)
(9596)
业经(8928)
(8456)
财务(8427)
财务管理(8400)
体制(8202)
(8108)
银行(8103)
企业财务(7923)
(7675)
数学(7529)
数学方法(7355)
(7154)
(6982)
金融(6980)
税收(6620)
(6566)
(6473)
制度(6472)
机构
大学(124859)
学院(123993)
(52426)
经济(51124)
管理(45686)
研究(42259)
理学(37423)
理学院(37033)
管理学(36493)
管理学院(36253)
中国(35114)
(31362)
(26882)
财经(22697)
科学(22468)
(21622)
(21574)
(20212)
中心(19570)
研究所(18308)
北京(17598)
(17073)
(16799)
财经大学(16475)
经济学(16221)
(15888)
师范(15780)
(14960)
(14885)
业大(14535)
基金
项目(70418)
科学(55923)
研究(55577)
基金(51030)
(42744)
国家(42346)
科学基金(36715)
社会(36096)
社会科(34091)
社会科学(34083)
(27348)
基金项目(26242)
教育(25852)
编号(22824)
(22642)
自然(21761)
自然科(21226)
自然科学(21222)
成果(21098)
资助(20938)
自然科学基金(20835)
(20203)
课题(16695)
(16460)
重点(15955)
(15691)
国家社会(14691)
(14689)
教育部(14651)
(14646)
期刊
(68988)
经济(68988)
研究(45377)
中国(30097)
(27226)
管理(19842)
(17578)
(17050)
金融(17050)
教育(15798)
学报(15640)
科学(15134)
大学(12921)
财经(12422)
学学(11846)
业经(10776)
农业(10726)
(10677)
技术(10551)
经济研究(9728)
问题(9317)
(7364)
(7357)
会计(7256)
财会(6724)
理论(6657)
国际(6207)
改革(6093)
(6093)
现代(5836)
共检索到212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秦晖  
对中国过去认识传统乡村社会模式影响最大的为"租佃关系决定论"与"乡村和谐论"。前者强调租佃关系的作用,后者则把传统乡村看成一个非常和谐的、温情脉脉的大家庭。但这两种理论皆属一种理论虚构,难以考之史实。本文着重讨论前一理论。比较历史统计学的资料和计算证明:传统中国土地并不那么集中,租佃制并不那么发达;小农自由交易导致严重分化的说法不成立;历史上朝代际和朝代内土地趋向于集中的"规律"并不存在;当时的社会不公与社会危机另有原因,与租佃制关系不大;把地权问题说成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首要问题、把地权不均说成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弊病以及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的主因,从而把平均地权说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是没有根...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秦晖  
一“租佃”是史学中极常用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都说:“奴隶社会”是奴隶劳动,封建社会是租佃制。而“古史分期”的全部工作便是寻找奴隶制为租佃制所取代的标志。然而,究竟什么叫“租佃制”?看来对这一“符号”所要表达的“语义”在今日还远不是一致的,于是关于它的研究便有成为一场没有规则的“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的危险。笔者认为所谓租佃制应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租佃制指独立经营者向别人交纳剩余产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洪兴建  李金昌  
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有关学者的研究内容进行商榷与补充。首先,实际计算基尼系数应首选离散公式,并且根据具体的抽样方法选择无偏或有效的估计公式;其次,本文论证了对数正态分布下基尼系数G与标准差σ的关系式G=2Φ(σ/2)-1;再次,针对基尼系数存在的不足,改进基尼系数成为一些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发现一些改进并没有解决基尼系数与洛伦茨曲线的非一一对应问题,并且可操作性较差,通过介绍S基尼系数和E基尼系数,本文说明了基尼系数改进的总体思路;最后,针对学者提出的“部分分布决定性定理(PD定理)”,本文论证了其推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说明该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恒安  徐詠九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内容丰富,编写得不错。文件颁布两年来,对我国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满足了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编制全国性的《方法与参数》在我国尚属首次,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下面简要论述我们对《方法与参数》中若干问题的商榷意见,供有关主管部门修订时参考和技术经济学界专家们进一步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贵萍  
期货会计是以一定会计主体(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所从事的期货买卖活动及期货成果为对象进行的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80年代随着期货交易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并形成系统理论体系的一门专业会计,期货交易是指对将来一定时期内的以协定价格买卖规定质量及规格的商品合同进行购买或销售的交易,期货是标准化的远期商品,其主要特点是:(1)期货合约标准化。(2)期货交易的买卖对象是期货合约而不是商品。(3)期货交易以交保证金的方式,通过期货交易所撮合,来保证合约双方履约。(4)期货交易以公开、公平竞争的形式进行交易。(5)期货交易可以以少量的资金获取较高的利益,但相对而言风险也较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王凌  
本文是一项新的租佃关系研究的结论部分。在此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发现,几百年来(特别是在清代),中国的地租额和地租率有着大幅度的下降(其幅度多在20%以上)。在探讨了与此有关的那些问题———它意味着粮食亩产量的下降,还是租佃制度的一种“修订”?农民又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有关的政府政策和法律又是如何———之后,本篇就有关地租率、旧的土地制度以及农民文化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余论,以就正于大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娴  
读了1992年第4期《财贸经济》上发表的叶耀先、雷运清《合理征收土地增值税的理论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叶文),受到很多启发。但有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现提出商讨。(一) 土地增值税的目的。这里先要明确,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土地制度下讨论土地增值税的。世界上主要有三类土地制度,第一类如美、日等国,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土地所有权,政府从土地上取得收入的方式,是依靠税收。第二类是英国和英联邦地区,土地所有权国有,政府出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昉  
文章在借鉴美国学者德怀特.希.帕金斯研究中国近代农村土地分配和租佃制度的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国社会中租佃制度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租佃率和租佃契约的内容以及性质进行分析,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租佃制度完全有可能对农业产出产生积极作用的结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讨论了清代租佃制度发展的民间立法问题,和定额租制、押租制、永佃制的经济意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付海红  陈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沈立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乡镇企业承担着光荣的历史使命。这在定位于2000年实现初步现代化的苏南,更有紧迫感和艰辛感。当前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经过至少18年来的蓬勃发展,乡镇企业上了几个台阶,获得了空前的兴旺;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来的缺乏宏观调控,听任自由竞争,重复建设过多,出现了部分行业能力过剩、开工不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拥军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探讨自经济学建立以来在经济学家中引起广泛争议的分成租佃理论。在汲取前辈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扩展的交易费用概念解释分成租佃的效率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单从劳动投入的角度看,分成制比工资制和定租制效率低。但低的程度却没有马歇尔认为的那样大。分成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是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节约了交易费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锦鹏  
宋朝确立了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宋朝租佃市场属于竞争性市场,地租率由市场决定,对租佃双方都是有利的;在宋朝广大佃农家庭经济条件差,抵御经营风险能力弱的社会条件下,采取分成租佃制是适应宋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随田佃农”也是有利于保障佃农权益的有效制度选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亮  龙登高  
自耕农制度公平而具有效率,租佃制度下佃农受到地主的剥削且效率较低,这一传统主流成说受到史实与理论的质疑。在自由市场的情况下,地权结构取决于交易费用以及制度总盈余的高低。本文利用最优所有权结构理论分析自耕农、租佃和雇工的制度总盈余,认为土地最优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土地禀赋、市场状况等都会影响地权结构的选择,自耕农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随后统计方法检验了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运输成本以及土地经营规模和地权分散程度对租佃率的影响。将近代自耕农与佃农的生产规模、利润等指标进行统计和比较后发现,租佃经济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优势,其原因在于租佃制使土地的资产功能和生产要素功能分离,使土地经营面积不受土地产权面积的制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彭波  
租佃制度在历史上绵延数千年,在近世(宋代至民国)至少覆盖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构成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被看作是解开中国社会发展之谜的一把关键钥匙。对这项制度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也存在着很多流行的误解。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一些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