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
2023(1656)
2022(1380)
2021(1157)
2019(2273)
2018(2262)
2017(3911)
2016(2057)
2015(2423)
2014(2341)
2013(2326)
2012(2270)
2011(1989)
2010(2002)
2009(1986)
2008(2043)
2007(1748)
2006(1718)
2005(1841)
2004(1629)
作者
(6073)
(4984)
(4790)
(4751)
(3175)
(2398)
(2295)
(1959)
(1939)
(1917)
(1707)
(1706)
(1686)
(1615)
(1587)
(1581)
(1562)
(1537)
(1451)
(1389)
(1325)
(1240)
(1193)
(1183)
(1163)
(1120)
(1095)
(1077)
(1033)
(1021)
学科
(10821)
经济(10802)
管理(7744)
(6444)
(5632)
企业(5632)
地方(3554)
中国(3549)
方法(3025)
(3023)
(2746)
数学(2500)
数学方法(2476)
(2268)
(2226)
地方经济(2173)
业经(2082)
(1887)
(1850)
银行(1850)
(1826)
财务(1824)
(1819)
财务管理(1818)
贸易(1818)
环境(1801)
(1739)
金融(1739)
(1734)
(1732)
机构
大学(29863)
学院(29380)
(13424)
经济(13113)
管理(11642)
研究(10850)
理学(9525)
理学院(9434)
管理学(9309)
中国(9271)
管理学院(9249)
(7542)
(6668)
科学(5753)
(5484)
(5364)
财经(5238)
中心(4853)
(4693)
研究所(4573)
北京(4503)
(4040)
(4001)
(3961)
师范(3937)
(3899)
经济学(3880)
财经大学(3837)
(3833)
经济学院(3321)
基金
项目(16794)
科学(13585)
研究(13221)
基金(12222)
(10225)
国家(10136)
科学基金(9108)
社会(8835)
社会科(8398)
社会科学(8396)
(6915)
基金项目(6295)
教育(6073)
(5792)
自然(5393)
自然科(5250)
自然科学(5250)
自然科学基金(5153)
编号(5108)
资助(4854)
成果(4391)
(4009)
课题(3946)
重点(3848)
(3756)
(3721)
国家社会(3620)
(3618)
创新(3573)
发展(3412)
期刊
(17955)
经济(17955)
研究(13144)
中国(9377)
(6755)
管理(4856)
教育(4428)
(3804)
金融(3804)
(3789)
学报(3526)
会计(3471)
科学(3436)
技术(2979)
大学(2812)
经济研究(2645)
财经(2614)
业经(2529)
学学(2407)
(2248)
统计(2212)
(2192)
问题(2182)
农业(2159)
(2043)
图书(2019)
国际(2001)
财会(1773)
技术经济(1765)
(1744)
共检索到57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洪运,梁汝波  
一、会统核算的主要差异我国现行会计、统计核算的现状是:统计核算仍然带有明显的产品经济色彩,只能反映生产的规模水平和速度,物质消耗和新创造的价值,难以反映整个社会再生产总体运行的全过程。会计核算虽带有商品经济的色彩,却主要限制在微观经济领域内,通过资金、收入、费用(成本)、税金及利润等项目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的情况。企业的资金运动,与社会总资金运动的联系不密切。会统核算的这种局限性,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家友  
会统核算的不协调与治理措施杨家友一、现状——部分企业会计核算被“推算”取而代之。从会计的监督、管理职能看,其经济管理方法,借助于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作为经营过程的商品购进.销售所发生的商品成本、经营费用等资金的运动应逐项逐类的分册登记,月终、年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致用  
国民经济核算实质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结合的宏观经挤核算,会计主要对价值指标进行计算,强调真实性、精确性、正确性和完整性,着眼于微观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基础,统计主要对实物进行核算,强调及时性和概括性,着眼于宏观经济核算,是会计核算的延伸,可见,两者是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所以要对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进行协调。企业会计自1993年7月1日起全面改革,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使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向国际会计标准进军,具有使国民经济核算规范化、国际化的极其深远意义。作为微观核算的企业统计工作也应加快改革,与企业会计改革同步发展,使会统核算协调一致。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统核算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玉馥  
我国所得税法税前扣除标准与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税会差异协调是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经济管理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构建新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协调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对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差异研究的深度审视。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会计核算模式的提出,必然为税会差异协调找到博弈的途径,为会计实务中强化会计核算找到针对性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课题组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会、统核算的共同任务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是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统一协调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运行的过程、联系及其规律性,为国家经济的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之大  
一、三种核算协调统一的根本问题。 我国旧的统计管理体制,统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产品经济理论为指导的部门所有制和计划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因此,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在于:首先就要消除产品经济理论的影响,打破部门所有制,重建一套既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与实践需要,又有助于三种核算相互协调的统计指标体系。 二、统计核算要以会计、业务核算为基础。 会计核算与业务核算的对象都比较具体,它们的理论和方法相对稳定,出现的问题多可自身范围内解决.但统计核算则不同。因此应做以下几点修正.(1)依据商品经济理论的要求.调整某些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忠  
会计核算与统计该算的协调统一张明忠国民经济核算,由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组成。是这三核算的综合和升华。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大量的工作,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会计、统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喜安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全局性的整体核算。其主要资料来源是会计核算资料。然而,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核算范畴,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根本的差异,这就给国民经济核算直接利用会计核算资料带来了不便。协调会计核算与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维琪  
工业企业协调会计、统计、业务核算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工业企业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一方面,由于构成工业企业核算体系的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在体制、核算范围、方法口径、指标分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柳英  
会统核算的主要差异及协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企业的会计和统计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它们各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长期以来,统计核算仍然带有明显的产品经济色彩,只能反映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水平和速度、物质消耗、流通费用和新创造的价值,难以反映整个社会再生产总体运行的全过程。会计核算虽带有商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昌延,何光裕  
经济核算,包括计划、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各种核算的相互协调配合是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条件,而其中大量的工作是研究解决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配合问题。一、国民经济核算是会、统核算相结合的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社会经济为整体的全面核算,通过统一的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全貌;其内容包括社会再生产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的构成和分配、使用的核算,社会再生产成果——物质生产活动成果和非物质生产活动成果的核算,社会再生产成果的分配、流通、最终使用的核算,社会再生产主要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的核算。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是为了加强综合平衡,改进宏观经济的管理和控制,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这是会、统核算的共同任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隗斌贤  霍建勋  
一、从增值税扣税计税与价外征收谈起建立以增值税为核心的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相配合的流转税制,是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就是针对增值额部分计征求得应纳增值税额的,按其计算方法不同,有三种方法:一是加法,即由构成增值额的各种因素(项目)相加求得增值额,再乘以适用税率求得应纳税额;二是减法,即由纳税人的销售(劳务)收入中减去各项应扣除的项目求得增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自强  
本文以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为主要依据,对比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异,对金融资产的会税差异、纳税调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金融资产会税差异协调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