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6)
- 2023(11102)
- 2022(8803)
- 2021(8095)
- 2020(6765)
- 2019(15327)
- 2018(15042)
- 2017(27195)
- 2016(15645)
- 2015(17344)
- 2014(17194)
- 2013(16339)
- 2012(14816)
- 2011(13165)
- 2010(13728)
- 2009(12571)
- 2008(12857)
- 2007(11915)
- 2006(10754)
- 2005(10366)
- 学科
- 业(74034)
- 企(70034)
- 企业(70034)
- 济(62502)
- 经济(62428)
- 管理(58420)
- 业经(26206)
- 财(23404)
- 方法(22887)
- 农(22387)
- 中国(20578)
- 教育(20423)
- 务(18160)
- 财务(18126)
- 财务管理(18112)
- 技术(17376)
- 企业财务(17063)
- 理论(16918)
- 农业(16363)
- 数学(15246)
- 数学方法(14977)
- 策(14294)
- 制(13908)
- 划(12915)
- 和(12100)
- 企业经济(11984)
- 地方(11834)
- 经营(11382)
- 体(11273)
- 技术管理(10419)
- 机构
- 学院(211639)
- 大学(208059)
- 济(83772)
- 经济(81984)
- 管理(81027)
- 研究(69780)
- 理学(68306)
- 理学院(67583)
- 管理学(66520)
- 管理学院(66093)
- 中国(51025)
- 京(45399)
- 财(42035)
- 科学(38159)
- 江(36362)
- 范(34474)
- 师范(34305)
- 所(34262)
- 农(32170)
- 教育(32117)
- 财经(31741)
- 中心(30697)
- 研究所(30074)
- 北京(29734)
- 经(28650)
- 州(27980)
- 师范大学(27592)
- 技术(26797)
- 业大(26598)
- 院(25241)
- 基金
- 项目(127840)
- 研究(104568)
- 科学(104274)
- 基金(89588)
- 家(75231)
- 国家(74301)
- 科学基金(65752)
- 社会(65189)
- 社会科(61573)
- 社会科学(61555)
- 教育(55458)
- 省(53533)
- 基金项目(46025)
- 划(44936)
- 编号(44920)
- 自然(39673)
- 自然科(38831)
- 自然科学(38818)
- 自然科学基金(38173)
- 成果(37694)
- 资助(35410)
- 课题(34531)
- 业(31338)
- 创(30288)
- 发(29967)
- 重点(29864)
- 部(29674)
- 年(28556)
- 规划(27666)
- 性(27610)
- 期刊
- 济(103026)
- 经济(103026)
- 研究(75665)
- 教育(55989)
- 中国(55654)
- 财(37544)
- 管理(37340)
- 农(31326)
- 技术(27315)
- 科学(24460)
- 学报(23880)
- 农业(21498)
- 大学(20675)
- 业经(18986)
- 融(18761)
- 金融(18761)
- 学学(17828)
- 职业(16267)
- 财经(16203)
- 经济研究(15740)
- 业(14262)
- 经(14196)
- 技术经济(12574)
- 问题(12543)
- 会计(11521)
- 财会(11325)
- 坛(11116)
- 论坛(11116)
- 技术教育(10988)
- 职业技术(10988)
共检索到348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筱敏
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中资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职业教育培训要求与国内职业教育的师资数量和水平不匹配、培训教材不完备,中资企业国外推进速度和所需职业教育的方向不完全匹配,办学过程中缺乏专有资金支持、教学所需设备缺乏等问题。为此,建议尽快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跨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将职业教育"走出去"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规划,设立职业教育"走出去"领导小组,建立试点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推动相关建设工作。
关键词:
职业教育协同 中资企业 “一带一路”倡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宏斌 李圆圆 许晨辉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跨国协同创新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突破了现有研究关注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单一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局限性,将视角切换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共赢。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PSM-DID的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强化要素流动交融”和“降低跨国协作成本”两种效应而有效推动了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跨国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与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度较高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计划”政策的出台显著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国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证据,也为微观企业如何借助政策的力量实现跨国协同合作,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强国令 徐会杰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大量投资机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显著增加了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该倡议的提出,改善了资本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另外,依据企业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差异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国企、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支持了倡议的正面经济效应,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公司战略 企业投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秋旺 蔡雪雄 刘斌
文章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表现,彰显了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渠道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两个渠道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在重点合作行业、重污染合作行业、国有企业、非节点城市企业中表现更强。文章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提升企业ESG表现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近年来,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产业内代表性企业是否实现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助推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表征的企业升级,当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国产业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从研发创新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各产业中企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合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助推中国企业升级,且对瓶颈产业的企业升级影响最大,其次为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此外,本文还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时助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升级,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本文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而且对于国家制定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成 李明星 古丽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推进,对其背后的社会网络关系进行挖掘,有利于为政府部门顺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政策启示。文章以新疆为例,对筛选出的165份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文本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领域与方式政策图谱。结果发现,新疆的产业模块化效应正逐步凸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在模块内部各产业之间表现为协同发展模式,在各模块之间则表现为层级推进模式。
关键词:
政策文本 “一带一路”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浩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使然,更是其自身国际化的要求。中国职业教育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在价值取向上需要坚持教育目的社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人才培养专业性与职业性的统一、学科发展理论性与体系性的衔接、办学模式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在发展目标上,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人才培养、教育功能、发展结构的全方位转型。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职业教育需要从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品牌建设、交流平台等方面全面转"新",进而构建稳定的对外开放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润华
近年来,国家资历框架的开发与实施成为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政府把构建中国特色国家资历框架及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实践应用纳入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此,北京、广东等地区和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代表的教育机构开展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推广价值的模式。但是,也存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薄弱、能力标准与资历等级不统一、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快构建我国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需做到以下几点:借鉴和汲取国内外有益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筑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根基;坚持多方协同聚力,突出政府在职业教育资历框架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资历框架技术服务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亚西 陈明昆
在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职业教育合作被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内涵使命,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筹型合作、院校探索型合作和企业推动型合作三种实践类型,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尊重主权,项目化运作特征较为显著;适应经济,教学实践与工作世界联系;政策引导,政校企多方参与形式丰富;合作共赢,注重民生改善与能力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非合作论坛 职业教育合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唐锡海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产能合作需要职业教育提供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产业、企业各个层面的产能合作上已进行了前期的行动探索。在中国全面提升国际治理能力的背景下,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渐成共识,针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目标,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布局,通过校企协同的形式助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俊成 李建军
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相关企业海外投资的增进效应明显,而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和提高信贷规模是“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机制。基于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地投资,同时对企业的跨国并购亦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海外投资 绿地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 余吉祥 陈劼绮
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在使用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不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缓解投资不足"两大渠道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效应与产权性质和生产率水平等特征有关。文章还从微观视角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评估"一带一路"经济效果的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娟 胡婕 朱卫未
以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企业升级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可以显著推动以全要素生产率量化的中国制造企业升级,而且随着政策稳步推进,正向推动作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基于价值链理论,进一步将我国制造企业划分为低端制造企业、中端制造企业、高端制造企业,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影响效果和路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技术创新路径对高端制造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依次是中端制造企业、低端制造企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甘劲燕 杨学儒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重要政策情境,学界广泛关注其出口贸易效应和对外投资效应,但多为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缺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路径及后果的知识。案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力和拉力效应,"推力"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推力、舆论推力与利益相关者推力;而"拉力"则主要表现为新的市场机会、出口固定成本降低、出口边际成本降低、投资壁垒减少和融资成本的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推力和拉力效应凸显,企业"主动"或"被动"重新识别地域性机会、产业机会或全球价值链重构机会而实施转型升级,形成三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依托管理变革能力在省内、国内和国际等层面实施空间转移战略,利用公司创业能力择机实施跨业转型,基于突出的创新和市场能力着力打造自主价值链的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地,不同企业(如国有和民营)推力和拉力效应的内涵存在差异,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机会窗口是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资源和能力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可能识别和开发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影响较弱;同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中没有识别出跨业转型。该研究夯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效应的微观基础,阐明了其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机制,为企业在新时代结合实际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切实有效地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翔 徐颖 喻子秦 葛格
“一带一路”倡议在为国内企业提供战略机遇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挑战。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试图从企业信息透明度视角考察“走出去”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此外,从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为缓解企业投资过度。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富余能源产业企业的投资效率有更显著的提升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