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5)
2023(4107)
2022(3392)
2021(3121)
2020(2651)
2019(5837)
2018(5942)
2017(10388)
2016(6083)
2015(6984)
2014(7130)
2013(6904)
2012(6882)
2011(6142)
2010(6484)
2009(6040)
2008(6072)
2007(5904)
2006(5501)
2005(5002)
作者
(17909)
(14817)
(14641)
(14065)
(9432)
(7132)
(6695)
(5779)
(5752)
(5572)
(5181)
(5118)
(4961)
(4804)
(4698)
(4532)
(4384)
(4292)
(4289)
(4289)
(3975)
(3798)
(3621)
(3580)
(3559)
(3406)
(3365)
(3305)
(3134)
(3070)
学科
(20389)
经济(20358)
管理(16753)
(11984)
(9836)
(9432)
企业(9432)
中国(8715)
地方(8067)
环境(7820)
业经(6676)
(6441)
农业(6372)
教育(6174)
(5675)
理论(5637)
(5532)
方法(5379)
生态(5361)
(4755)
(4394)
资源(4333)
(4270)
(4142)
银行(4139)
(4014)
文化(3745)
(3638)
金融(3637)
产业(3472)
机构
学院(81873)
大学(81388)
研究(30664)
管理(28190)
(27489)
经济(26515)
中国(24619)
理学(22169)
理学院(21834)
管理学(21344)
管理学院(21170)
(19449)
科学(18965)
(16955)
中心(15717)
(15519)
(15356)
(15063)
(14812)
师范(14716)
研究所(13460)
(13344)
(13109)
北京(12933)
业大(12256)
师范大学(11552)
农业(11419)
(11311)
财经(10303)
技术(10277)
基金
项目(49705)
研究(41052)
科学(37985)
基金(32207)
(27737)
国家(27347)
社会(24144)
社会科(22482)
社会科学(22478)
科学基金(22445)
(21099)
教育(19375)
编号(18606)
(17660)
成果(17023)
基金项目(16646)
课题(14169)
自然(12851)
资助(12711)
自然科(12369)
自然科学(12368)
自然科学基金(12109)
(12084)
重点(11792)
(11583)
规划(10617)
(10424)
项目编号(10282)
(10239)
(9865)
期刊
(42234)
经济(42234)
研究(28955)
中国(26256)
教育(19489)
(15013)
学报(12896)
(11815)
科学(11419)
管理(10760)
(10318)
金融(10318)
大学(10046)
图书(9962)
农业(9392)
学学(8583)
技术(8106)
书馆(7995)
图书馆(7995)
业经(7683)
职业(5728)
(5638)
论坛(5638)
问题(5501)
资源(5280)
财经(5142)
(4845)
(4829)
(4518)
(4518)
共检索到1507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边志新  
近几年来,伊春林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抓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抓引导重点,大力弘扬林区建设的主旋律;抓精品创作,造就大森林文艺劲旅;抓平台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资金投入,相继建成一批标志性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实践证明,生态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文化条件,为政治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世佳  华景伟  
通过调查,分析了伊春林区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认为改革已初见成效,迎来了"人喜、林兴、企业活"的发展态势。通过改革开辟了一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之路。改革启示:敢于突破禁区,解决改革发展"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寻求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力的统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玉娟  刘思源  
以伊春国有林区为例,从政治、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国有林区取得的成果,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恢复难,经济受到林木产业影响大,体制矛盾突出,生态社会建立困难大等问题,分析得出生态环境是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因素,探讨了从区域实际出发"发挥生态优势,经济转型建立新体系,构建生态社会氛围"的实现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武  马文学  
以伊春市2003~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伊春国有林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伊春林区生态盈余较多,生态压力指数较小,处于安全状态,但是生态盈余度与生态压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单个因子来看,草地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林地对伊春生态盈余的贡献率最大,剔除林地后的生态压力指数处于稍不安全状态。针对伊春生态安全现状,提出将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地方生态环境考核指标、通过合理规划来控制牧草地的开发利用、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环保产业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佟光霁  耿晓雪  
近年来,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伊春市作为典型的国有林区,本着对生态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先后实施了天保工程、严管资源、停伐红松、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就伊春市民关于城市经济转型的认知、态度及未来发展期望进行了统计描述与灰色关联分析,厘清了伊春市在推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永刚  温秀卿  姬菊芝  顾红  
以1961-2003年伊春林区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辐射量为气象资料,探讨了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表征气候特征的指标及湿润指数(K)、植被覆盖指数(VCI)、灾害指数(DI)等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43年来的变化趋势,并对林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伊春林区43年来平均气温呈增高趋势,年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均呈减少趋势。气温、降水量、日平均辐射量等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冬、春两季气温升幅高于夏、秋季节;降水量在冬、春两季增多,而在夏、秋两季减少;日平均辐射量在冬季增高,而在其他三季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英  齐丹坤  
在构建伊春林区森林生态区位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测度不同等级森林的生态区位系数,按照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等不同林分,对伊春林区森林的涵养水源、固定CO2和释放O2、保育土壤、营养物质循环和储藏、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种生态服务功能形式的价值进行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合理。本文可为伊春林区森林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该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齐丹坤  李晓  张怀  李英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和《关于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编制说明》,构建了以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为一级指标的生态区位测度体系,并对伊春林区内国家一级公益林、国家二级公益林、国家三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国家一级公益林的生态区位重要性是0.255,国家二级公益林的生态区位重要性是0.202,国家三级公益林的生态区位重要性是0.193,地方公益林的生态区位重要性是0.185,商品林生态区位重要性是0.165。这个研究结果可以为下一步对伊春林区森林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壮  赵红艳  
文章以伊春市作为个案研究,探讨了森林生态旅游的战略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伊春市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强力推进,已经成为中国著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健康养生福地和夏季最佳避暑胜地。但是,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作为伊春市的龙头产业,还存在对外宣传力度弱、准度差,各景区垄断性优势不明显、与文化艺术耦合联动不足等问题。未来伊春市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在大力开展多角度精准营销、深度开拓目标客源市场、打造强势节庆品牌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康利  黄伟宇  
在全面停伐背景下,基于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实证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回归模型,从而分析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变量是影响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岗位类型对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影响最为显著;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组织融合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都有正相关的影响;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是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主要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梅  康利  黄伟宇  
在全面停伐背景下,基于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实证调查数据,使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回归模型,从而分析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结果可以看出:人口统计变量是影响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性别和岗位类型对伊春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影响最为显著;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组织融合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对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都有正相关的影响;学习发展能力、工作沟通能力是东北国有林区转岗职工职业适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睿  胡顺东  李滨  
以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为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用AHP-SWOT法对该区发展生态旅游区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山屯区具备开发生态旅游区的基本条件,可在该区实行开发旅游生态区的策略选择。结合分析结果还提出了以环境承载力为限,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环境,开发差异化旅游项目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伊春技师学院于2005年7月成立,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现设伊春市、南岔区两个校区。学院现有教职工302人,设汽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林业经济系、林业工程系、资源与环境系、生物保护系、基础课教研部等七系一部,采用"一体双元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习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多次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高玉娟  李丽  
文章在界定了国有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以伊春市为例,从环境资源、监管力度、产业结构及生活方式和生态意识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由此发现目前伊春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存在资源形势严峻、信息公开时效性较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和公众生态责任与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并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欧阳桂香  
国有林区是生态产品的重要提供者,在生态保障中居于重要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市调研时提出"生态就是生产力"重要观点,深入浅出地诠释了"生态文明包含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深刻含义。国有林区(林场)改革实施两年来,仍有很多林区面临融资困难。本文以伊春重点国有林区为例就开展权抵押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信贷供给方式的改变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