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8)
2023(16498)
2022(14359)
2021(13560)
2020(11169)
2019(25774)
2018(25598)
2017(48164)
2016(26357)
2015(29829)
2014(29830)
2013(29618)
2012(28135)
2011(25434)
2010(25929)
2009(23905)
2008(23591)
2007(21558)
2006(19512)
2005(17829)
作者
(78393)
(64843)
(64433)
(61277)
(41586)
(31292)
(29435)
(25448)
(24951)
(23623)
(22204)
(22168)
(20946)
(20866)
(20028)
(19883)
(19311)
(19021)
(18702)
(18628)
(16501)
(16062)
(15795)
(15032)
(14620)
(14568)
(14496)
(14431)
(13170)
(12765)
学科
(110611)
经济(110414)
管理(76298)
(70131)
(58906)
企业(58906)
方法(43499)
数学(34741)
数学方法(34213)
中国(34019)
(30009)
(27032)
地方(26975)
业经(26337)
(25733)
理论(21953)
(20709)
(20280)
农业(19817)
环境(19622)
(19187)
贸易(19166)
(18459)
(17765)
银行(17720)
教育(17654)
(17508)
金融(17504)
技术(17134)
(17038)
机构
大学(385091)
学院(380309)
(146241)
管理(143958)
经济(142723)
研究(134255)
理学(122377)
理学院(120816)
管理学(118436)
管理学院(117732)
中国(101249)
(85537)
科学(84112)
(70208)
(69441)
研究所(62499)
(61730)
中心(59575)
(59132)
(56374)
师范(55887)
北京(55397)
业大(54575)
财经(54327)
(49010)
(48354)
(48129)
农业(47698)
师范大学(45104)
经济学(42579)
基金
项目(245351)
科学(191858)
研究(182328)
基金(174945)
(151965)
国家(150545)
科学基金(128030)
社会(113792)
社会科(106879)
社会科学(106846)
(96005)
基金项目(92031)
教育(84440)
自然(81763)
(81059)
自然科(79816)
自然科学(79796)
自然科学基金(78336)
编号(75600)
资助(72059)
成果(64295)
重点(55146)
(54801)
(53592)
课题(53407)
(49935)
项目编号(46516)
创新(46386)
科研(46064)
教育部(45853)
期刊
(177044)
经济(177044)
研究(122993)
中国(84892)
学报(63488)
(58022)
科学(57712)
管理(56244)
教育(55753)
(53990)
大学(48309)
学学(44138)
农业(39874)
(35072)
金融(35072)
技术(34230)
业经(28390)
财经(27887)
图书(26710)
经济研究(26701)
(23856)
问题(22619)
(20579)
科技(19237)
书馆(18983)
图书馆(18983)
(18724)
理论(18651)
技术经济(18526)
(17891)
共检索到601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К.В.道勒果波洛夫  李文彥  
1950年底,伊凡诺夫·欧姆斯基著"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书出版了。这本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的书籍在苏联地理学者中间引起很大的兴趣,不仅从一般哲学的观点和从专门的地理学观点来看都是如此。因此,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就在1951年5月组织了本书的讨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一门学科的建设最重要的是用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建设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避免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人的影响。因为人本主义是从抽象的人出发,因而也找不到走向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规律和现实途径。应严格区别党的"以人为本"执政方针与人本主义,前者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的,后者属于唯心历史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不是基于抽象人性的主观设想,而是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必然趋势;作为价值观只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所以,马克思强调人的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研究的道路应避免依据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文娟  
人类社会总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实现发展的。对共同体的理解和思考,不仅需要从宏观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更需要从微观层面上对个人进行关照。对“现实的个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旨归。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阐明了“真正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并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真正共同体”的根本价值目标。面对现代共同体中个人发展的现实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从重建共同感、修复交互性和重塑主体性入手,以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实现“真正共同体”远大理想奠基,以此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何以可能”的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红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应用和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理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的应用与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主体原理应用和发展。"三个代表"作为一个理论整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丰富和发展,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成科  柳海民  
反思传统的教学认识论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前提。在当前,反思教学认识论必须实现对理论的"内部困难"与"外部困难"的双向穿越,辩证地审思和超越凯洛夫教学认识论的理论逻辑与历史后果;历史性地理解两类知识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地位;搭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及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对话平台;洞见当代中国学校教学基于现代性宰制的历史性境遇,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为新教学认识论奠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晓  
市场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在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第二大社会形态中,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市场经济作为组织经济、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其动力来自于资本。在资本还没有实现它普遍性的条件下,市场经济仍然是目前最高级的经济组织形式,但不是经济的最终形式。只有不断消除那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更高级的经济形式和社会制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文本的一个突出的特质是表达行动内涵。《资本论》中的行动理论在意蕴与模式上和标准的社会学理论相比,特质规定是丰富的阶级实践工作内涵。这种研究具象出"实践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之类似但内涵逻辑殊异的是哈贝马斯努力建构的"交往行动的理论"。后者和经济学上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废墟相类似,其带来了哲学上的"科斯问题":试图从行动图型上抹掉"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构造。这是对行动与理论统一关系的严重背离。在具体理论构建上:哈贝马斯的问题还在于过多强调了交往和其他行为模式的差别,而较少注意它们的结合和统一;与之相反,通过运用"整体范畴",各种行为模式在《资本论》中艺术地结成一体。因此,是否追循"行动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灿  王越子  
现代主流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契约"性质的,并建构交易费用范畴来分析企业内部的契约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中的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而被认为是一种法权关系和交易关系。事实上,企业契约背后隐含着经济关系和生产关系,表现为复杂的权力支配关系或层级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交易关系。因此,企业是"权力"性质的。深化认识企业的"权力"性质,可以从企业权力分析的历史向度问题以及企业权力的内生性质等方面来拓展。这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企业权力现象及其权力关系演变的视角或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健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标志性著作。它酝酿于1845年春,成书于1846年5月。当时,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其中"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对德国工人运动的危害更为严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①34,于是这部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就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初  
前苏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条化主要表现在斯大林时期,而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教条化与苏联早期的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唯物史观做了简化处理,并固定而形成了教条。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时家贤  郭玉伟  
马克思恩格斯在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中创立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整个发展过程看,历史唯物主义经历了三重语境。第一重语境:通过"哲学信仰清算"确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重语境:通过"政治经济学"诠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抽象到具体形态的转换,使历史唯物主义最初概念、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具体化,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生存、发展的规律;第三重语境:通过提出"历史合力论"完成了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洽,使得上层建筑中那些隐含的、不被重视的观念范畴显性化,使国家、市场、社会等观念备受关注,从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体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爱龙  
福柯和奈格里的生命政治陷入了绝对权力与抽象主体的两极对立之中。与之相反,历史唯物主义所确立的实践逻辑将生命政治牢固地锚定在生命政治化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充分敞开权力生产与主体生产的存在论根据。在实践逻辑的意义上,资本所建构的生命政治生产体系将个体置入个人权利之"解放"与社会治理之"规训"的张力中。一方面,生命政治生产宣告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破产,使资本对个体的规训达到了"全景敞式"的高度;另一方面,生命政治生产开启了另类解放模式,致力于将最原始的生命存在——身体建构为最崇高的生命形式,将一向作为政治之否定环节的自然生命扬弃为政治的肯定环节。因此,生命政治生产"自由奇点"的降临依赖于新型共同体的建构。以劳动为中介,个人权利与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历史的和具体的统一,身体才能实现存在论的翻转,从被奴役的"赤裸生命"翻转为表征自由个性的"类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