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5)
- 2023(10181)
- 2022(8556)
- 2021(7656)
- 2020(6772)
- 2019(15652)
- 2018(15395)
- 2017(30199)
- 2016(16486)
- 2015(18524)
- 2014(18598)
- 2013(18806)
- 2012(17500)
- 2011(15559)
- 2010(15853)
- 2009(15151)
- 2008(15682)
- 2007(14540)
- 2006(12605)
- 2005(11682)
- 学科
- 业(82516)
- 济(80101)
- 经济(80002)
- 企(75685)
- 企业(75685)
- 管理(67563)
- 方法(38319)
- 数学(29994)
- 数学方法(29808)
- 财(27622)
- 业经(27526)
- 农(26179)
- 务(21187)
- 财务(21172)
- 财务管理(21146)
- 企业财务(20017)
- 农业(18893)
- 技术(17353)
- 中国(17069)
- 制(16297)
- 和(14860)
- 划(14541)
- 策(14515)
- 理论(13713)
- 贸(13477)
- 贸易(13473)
- 易(13049)
- 地方(12641)
- 企业经济(12333)
- 体(12270)
- 机构
- 学院(251610)
- 大学(246429)
- 济(110868)
- 经济(108835)
- 管理(104875)
- 理学(89896)
- 理学院(89062)
- 管理学(88017)
- 管理学院(87544)
- 研究(76539)
- 中国(62023)
- 财(52178)
- 京(50854)
- 科学(44890)
- 农(44771)
- 财经(41348)
- 江(39442)
- 所(39122)
- 经(37358)
- 业大(36490)
- 中心(36020)
- 农业(35422)
- 研究所(34948)
- 经济学(33405)
- 北京(31681)
- 州(30653)
- 经济学院(30446)
- 财经大学(30244)
- 商学(29841)
- 商学院(29608)
- 基金
- 项目(157980)
- 科学(126337)
- 研究(116387)
- 基金(116288)
- 家(99444)
- 国家(98506)
- 科学基金(86711)
- 社会(75930)
- 社会科(72065)
- 社会科学(72041)
- 省(63304)
- 基金项目(62260)
- 自然(55781)
- 自然科(54543)
- 自然科学(54527)
- 自然科学基金(53671)
- 教育(52677)
- 划(51387)
- 资助(47017)
- 编号(46831)
- 业(37475)
- 成果(36394)
- 创(36199)
- 部(35604)
- 重点(34904)
- 发(34182)
- 创新(32945)
- 国家社会(31125)
- 课题(31101)
- 教育部(30787)
- 期刊
- 济(125592)
- 经济(125592)
- 研究(71788)
- 财(45574)
- 中国(45098)
- 管理(42152)
- 农(41577)
- 科学(33631)
- 学报(33551)
- 农业(27962)
- 大学(25746)
- 学学(24603)
- 技术(24120)
- 融(23410)
- 金融(23410)
- 业经(22967)
- 财经(21485)
- 经济研究(19126)
- 教育(18673)
- 经(18526)
- 业(17881)
- 问题(16918)
- 技术经济(16656)
- 财会(14018)
- 商业(13324)
- 贸(12921)
- 现代(12746)
- 统计(12439)
- 世界(12398)
- 策(12022)
共检索到373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强
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员工流动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意义。本文则指出,在考虑员工转换工作的成本以及企业的损失等因素后,部分员工的流动却是无效率,对于企业和员工双方来说,并非最优选择。通过建立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能够证明这种无效率流动的存在,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企业与员工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本文基于该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对模型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做出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
博弈 信息不对称 员工流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殷俊 黄蓉
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延迟的、与服务年限相关的补偿收入是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在资本市场完全有效时,员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为自己提供平坦的消费曲线,企业年金和工资可以互相替代,企业年金在调节员工流动率上将成为一个多余的工具。在资本市场不完全有效时,企业年金对员工流动性的影响不同于其他收入工具,而且它与工资收入不能互相完全替代,工资的效用无法延续到退休期而企业年金的效用可以在退休期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同时使用工资和企业年金这两种工具用于调节员工流动性。
关键词:
企业年金计划 流动性 边际效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范如国
本文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分析了效率工资的Solow模型和Shapiro-stiglitz模型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由于工资合约具有非完备性特点,通过工资合约对员工进行完全激励是困难的;之后基于重复博弈理论构建了同时考虑内外部劳动力市场要求的效率工资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企业和员工在效率工资博弈过程中的行为和策略,揭示了该模型较之均衡效率工资模型具有的更为丰富的经济内涵,从八个方面阐述了效率工资对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价值,认为效率工资需要与其它激励机制相互补充,建立全面报酬体系才能实现其激励的目的。
关键词:
效率工资 博弈 劳动力市场 管理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玉梅 高鹏 刘素霞
为研究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投入与员工离职行为的交互影响,采用动态博弈方法分析了两种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劳资双方的策略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当劳动力市场类型明确时,若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收益较低,企业就肯定进行低责任投入;若社会责任投入的收益较高,则企业不一定会提高社会责任投入,还要受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员工离职行为与在职成本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收益相关。当劳动力市场类型不明确时,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同时取决于企业社会责任收益成本比、员工在职成本以及出现两种劳动力市场的先验概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员工 社会责任 离职 博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冯立超
企业员工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会产生道德风险行为,道德风险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文章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理论,建立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定性、定量地讨论了均衡状态下的最优博弈策略,并给出了基于最优博弈策略促使员工努力完成项目的激励契约。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博弈策略 激励契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恩华 刘洪
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当今以及未来时代竞争的焦点。如何有效地管理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本文在系统分析知识型员工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监管博弈模型,依据模型对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战略选择行为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提出改进管理知识型员工的四条对策。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 博弈 混和Nash均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玲
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企业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委托风险、员工培训的观念风险以及培训后员工的流失风险进行分析,并细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个不同层次。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企业要想规避培训风险需要与培训机构订立合同,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培训效果,引入培训奖惩制度;增加员工跳槽成本,完善公司薪酬体制。
关键词:
员工培训 收益 风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玲
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对企业在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委托风险、员工培训的观念风险以及培训后员工的流失风险进行分析,并细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个不同层次。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企业要想规避培训风险需要与培训机构订立合同,并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培训效果,引入培训奖惩制度;增加员工跳槽成本,完善公司薪酬体制。
关键词:
员工培训 收益 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利梅
文章根据知识资产理论,通过对员工个人知识资产和企业知识资产合作的博弈分析以及企业知识资产循环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企业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确保企业和员工知识资产不断增值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及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
员工流动 知识资产 博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晓光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企业由于担心培训后的人员流动而不愿意对员工进行培训;相反地,另一些企业却对培训较为重视,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这看起来是颇为矛盾的现象。如果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运用资产专用性理论和博弈论的方法对上述现象加以解释,就可以透视出现象背后的实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炳成 王显清
对于无效招聘的讨论往往关注的是招聘技巧,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企业级的原因同样是造成无效招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无效招聘的企业级原因,即战略一致性、文化相融性、时间压力及不正确的归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针对每一方面可以采用的改进方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国安
一、讨论还价博弈与所得税分享改革方案的确定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中央企业所得税归中央,地方企业所得税归地方。由于地方企业比中央企业多,所得税收入的大头在地方。这种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所得税归属的制度,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廖泉文 王操红
忠诚员工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因而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已成为企业迫切而重要的课题。论文在将原有忠诚度内涵扩展到相互忠诚度的基础上,运用了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企业与员工相互忠诚的博弈模型,并通过分析企业与员工战略行为的博弈选择,得到了纯策略均衡解和混合策略均衡解,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员工忠诚度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忠诚度 博弈 混合策略 纯策略 纳什均衡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姜凤珍 杨倩 张洁 程灏
知识型员工离职行为受多因素影响,单一的激励方式在满足员工需求上已展现出很多不足,而知识治理则可以实现知识型员工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三个核心需求的满足。本研究基于ERG理论和知识治理理论,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下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策略选择。系统动力学仿真发现,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时,企业知识治理高投入收益大于知识治理低投入收益,ESS(演化稳定策略)为企业知识治理高投入和知识型员工不离职;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时,企业知识治理低投入收益更高,ESS为企业知识治理低投入和知识型员工离职。最后,仿真分析主要参数对系统演化的敏感性,为企业治理知识型员工离职问题提供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玉梅 陆海曙 刘素霞
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策略选择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从企业内生过程视角来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董事会之间的讨价还价博弈对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强度策略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员工社会责任 内生机制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