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4)
- 2023(3930)
- 2022(3625)
- 2021(3449)
- 2020(2774)
- 2019(6365)
- 2018(6526)
- 2017(11573)
- 2016(6914)
- 2015(8112)
- 2014(8534)
- 2013(8211)
- 2012(8009)
- 2011(7200)
- 2010(7546)
- 2009(6875)
- 2008(7308)
- 2007(7100)
- 2006(6443)
- 2005(6162)
- 学科
- 济(26113)
- 经济(26063)
- 管理(19857)
- 业(16918)
- 企(13975)
- 企业(13975)
- 方法(10804)
- 中国(10763)
- 数学(8413)
- 数学方法(8192)
- 财(7669)
- 农(7468)
- 学(7349)
- 制(7001)
- 理论(6859)
- 教育(5911)
- 业经(5650)
- 教学(5167)
- 人口(5085)
- 银(5024)
- 银行(5011)
- 地方(4997)
- 贸(4927)
- 贸易(4920)
- 农业(4875)
- 易(4771)
- 行(4728)
- 务(4572)
- 财务(4554)
- 财务管理(4526)
- 机构
- 大学(101710)
- 学院(101441)
- 济(36129)
- 研究(35164)
- 经济(34971)
- 管理(32484)
- 中国(28997)
- 理学(25980)
- 理学院(25611)
- 管理学(24779)
- 管理学院(24590)
- 京(23340)
- 科学(21911)
- 财(20558)
- 所(19519)
- 江(18822)
- 研究所(16881)
- 中心(16693)
- 农(16460)
- 北京(15378)
- 范(15233)
- 财经(15198)
- 师范(15063)
- 州(15043)
- 省(13533)
- 经(13440)
- 业大(13337)
- 技术(13163)
- 农业(12675)
- 院(12197)
- 基金
- 项目(54753)
- 研究(41684)
- 科学(41131)
- 基金(36721)
- 家(31693)
- 国家(31347)
- 科学基金(26021)
- 社会(24027)
- 社会科(22420)
- 社会科学(22414)
- 省(21980)
- 教育(20814)
- 编号(18604)
- 划(18091)
- 基金项目(18084)
- 成果(17009)
- 资助(16865)
- 自然(16290)
- 自然科(15906)
- 自然科学(15903)
- 自然科学基金(15615)
- 课题(13797)
- 重点(12525)
- 年(11700)
- 部(11634)
- 发(11353)
- 性(11319)
- 大学(10995)
- 项目编号(10974)
- 创(10359)
共检索到178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浣尘
本文推荐人口年龄—时间论域图(简称为a—t图),讨论了不不同用途以及两种算法平均期望寿命不同含义。为了在人口统计中提出一些建议以供讨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谢韦克
婴儿的死亡分布有其自己的特点。因此,对0岁生存曲线的形式常有不同的假定。这种不同的假定会影响0岁预期寿命即平均寿命。这里,我们假定其它条件相同,仅0岁生存曲线不同时,会对平均寿命产生多大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平均寿命可进行如下的分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饶克勤,陈育德
平均期望寿命由于其概念明确、不受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的影响、宜于对比,常被作为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疾病死亡模式和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但是,平均期望寿命的变化不仅受到人口总死亡率以及各年龄别死亡率的影响,而且还受死亡原因及其构成变化的影响。自5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由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迅速下降和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死亡率的增加,人口死亡年龄和主要死亡原因模式已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费世宏
婴儿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程度如何,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从生命表的构造中,来看看婴儿死亡率下降使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多少。 婴儿死亡率,实质上就是生命表中的0岁组的死亡概率,因此,婴儿死亡率ω为0岁组死亡概率q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子宏,李燕,刘锦桃
本文对云南省23个民族(除水、满、蒙三个民族外)的死亡率状况及平均预期寿命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认为死亡水平和预期寿命的差异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各民族死亡水平的差异及预期寿命的长短除遗传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地域的不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婴儿死亡率历来是死亡率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最不易调查准确的指标之一。自从中国开展大规模人口研究工作以来,很多人口学家,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人口学家,始终对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如此高的水乎(67.6岁)抱怀疑态度。主要证据是认为中国的婴儿死亡率不准确,具有低估的误差。不可否认,做为生命表起始年龄组的死亡率的估计误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阳荪,苏俐,常沛,王呼生
1990年中国56个民族平均预期寿命和死亡率模式研究金阳荪,苏俐,常沛,王呼生前言中国56个民族无论大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民族的平均预期寿命和死亡率综合反映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的整体健康素质。多年来大量有关研究成果,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勤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同出生一样,死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下面简称人口平均寿命或人口寿命)是人口分年龄死亡率的一个综合指标。它在人口预测中是一个重要参数。探查世界各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过程,了解影响人口平均寿命的各种因素,正确估计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趋势,对于人口总数及人口年龄构成的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长寿历来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之一。从现有资料看,如果没有外来的致命原因的影响,人们自然衰老死亡的年龄一般约在七八十岁,少数人可以活到百岁以上。现实生活中,个人之间寿命长短相差悬殊,有的只活几天、几个月便夭亡,有的一直可以活到八九十岁的高龄。这里固然有个人体质的差别,而更重要的是社会因素的影响。战争、饥荒、劳动人民生活条件恶劣、缺医少药、等等,都是旧社会劳动人民不能终共天年而夭折短寿的原因。近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健元 石晶晶
本文阐述了神经网络及其BP算法的工作原理,对BP算法中的S函数和规范化方法进行了改造,同时将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引入人口平均寿命研究领域,并应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对江苏省各年龄组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预测研究。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算法的收敛速度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对未来人口平均寿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阎瑞,陈胜利
长期以来,中国未建立完善的生命统计制度,以致分年龄死亡率资料很不健全,更无从对历史上中国人口寿命水平作出准确计算。为了填补40年来历史数据之不全,本文将根据中国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的有关死亡资料,试对中国人口40年来分年龄死亡率与平均期望寿命及其变动趋势作初步研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
平均预期寿命是由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决定的,不同年龄的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不同,我们希望给出定量的描述。 一般说婴儿死亡率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最大。而往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婴儿死亡率的调查数据与真实情况有差距,从而影响了利用调查的婴儿死亡率计算平均预期寿命的结果。本文的目的是要解决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并且找到一种通过改变死亡率直接修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这里不仅要找到婴儿死亡率与0岁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而且要找到K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欣彤 杨燕绥
准确测算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是确定法定养老金领取年龄的依据。文章提出了基于模糊K-Pro-totypes算法的改进RBF神经网络(KP-RBF)方法,改善了传统的神经网络方法处理自变量因素存在耦合特征时预测精度低及基函数初始中心敏感等问题,有效提高了神经网络处理复杂数据的能力、降低基函数初始中心的选取难度。在实证部分,将KP-RBF方法引入到人口平均寿命预测领域中。试用结果表明,KP-RBF方法无论是在预测精度还是稳健性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基于模型稳健性结果,对中国2016—2030年人口平均寿命进行了预测,为政府决策部门准确预测人口平均寿命、提高人口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供了方法论支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明旭 鲁蓓
分省死亡率研究能更准确地描述我国人口的死亡模式,度量区域之间的差异。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目前对分省死亡率和预期寿命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文章系统整理了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六普"资料,获取了分省、分性别、分城乡的年龄别死亡数据。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系统分县数据,修正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利用Kannisto模型修正了高龄人口死亡率,并通过与日本1960~2010年的单岁组死亡率比较,对各省的老年死亡率进行再修正。最后,文章测算出分省、分性别、分城乡的0岁、60岁和80岁组预期寿命,并按照长寿与城乡差异水平将死亡模式分为5类。结果显示,"六普"时期我国0岁组预期寿命为74.85岁,60岁组为19.44岁,80岁组为6.90岁;各省农村人口预期寿命的差异明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光锐
众所周知,死亡率和预期寿命有显著的牲别差异。一般说来,死亡率总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且几乎所有的年龄组都如此;而预期寿命则是女性高于男性(见附表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生物学因素,二是人为的社会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前一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