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91)
- 2023(2916)
- 2022(2515)
- 2021(2204)
- 2020(1978)
- 2019(4254)
- 2018(4199)
- 2017(7979)
- 2016(4440)
- 2015(5063)
- 2014(5211)
- 2013(5315)
- 2012(5372)
- 2011(4792)
- 2010(4986)
- 2009(4660)
- 2008(4625)
- 2007(4434)
- 2006(4145)
- 2005(3991)
- 学科
- 济(24236)
- 经济(24208)
- 业(13110)
- 管理(12138)
- 企(10434)
- 企业(10434)
- 产业(7943)
- 地方(7796)
- 方法(7294)
- 业经(6869)
- 农(6648)
- 中国(6581)
- 数学(5807)
- 数学方法(5688)
- 制(5200)
- 结构(5178)
- 地方经济(4840)
- 技术(4665)
- 农业(4329)
- 学(4300)
- 财(3883)
- 银(3700)
- 银行(3699)
- 产业结构(3678)
- 体(3670)
- 行(3585)
- 理论(3501)
- 融(3309)
- 金融(3309)
- 和(3103)
- 机构
- 学院(67059)
- 大学(66505)
- 济(30672)
- 经济(30016)
- 管理(25629)
- 研究(24041)
- 理学(21157)
- 理学院(20873)
- 管理学(20548)
- 管理学院(20390)
- 中国(18827)
- 京(14741)
- 财(14222)
- 科学(13683)
- 江(12813)
- 所(12098)
- 中心(11581)
- 研究所(10591)
- 财经(10429)
- 农(10025)
- 州(9913)
- 北京(9550)
- 范(9481)
- 师范(9412)
- 经济学(9307)
- 经(9138)
- 省(9132)
- 院(8456)
- 业大(8366)
- 经济学院(8343)
- 基金
- 项目(40067)
- 科学(32091)
- 研究(31110)
- 基金(28269)
- 家(23789)
- 国家(23571)
- 科学基金(20548)
- 社会(20461)
- 社会科(19569)
- 社会科学(19567)
- 省(16941)
- 基金项目(14685)
- 教育(13535)
- 划(13280)
- 编号(12414)
- 自然(11901)
- 自然科(11630)
- 自然科学(11628)
- 资助(11501)
- 自然科学基金(11423)
- 成果(10539)
- 发(10421)
- 课题(9222)
- 重点(9080)
- 发展(9043)
- 展(8912)
- 创(8617)
- 部(8434)
- 国家社会(8375)
- 创新(8030)
共检索到116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飞
文章首先应用地理学方法分析了产业地理聚集的原因 ,并指出自然优势聚集力、外溢聚集力和人文凝聚力是产业地理聚集的基本动力 ;然后提出了利用产业地理聚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产业地理聚集 产业区位 区域经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关美宝
20世纪的地理学经历了"空间—分析"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分裂,对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影响。本文从历史角度探究"空间—分析"地理学和"社会—文化"地理学分裂的原因,提出保持地理学观点的多样性、促进不同领域的沟通是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理性选择。在实现"空间—分析"地理学与"社会—文化"地理学沟通的方式方面,地理学认识论与研究方法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可以在不同领域中混合使用,从而实现对社会—理论与空间—分析隔阂的超越。本文阐释了"混合性"的理念在超越地理学社会—文化/空间—分析二元性中所具备的潜质,并简要总结了混合地理学已有的研究实践,对以"混合性"为基础、面向"后社会—理论、后空间—分析"的地理学未来进行了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长青
地理学主要关注陆地表层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针对这一复杂系统的不同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本文在思考以往地理学研究方式的基础上,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吉鹏
本文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思想脉络 ,并分析了其思想之于中国的适用性 ,然后讨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 ;而且其基本假定、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适用的 ;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界定和选择上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聚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伟博
自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国内学界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新经济地理学的地位、范式及政策影响。本文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综述,评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建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未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期。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CP模型 聚集 福利与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由于研究思维方式和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不同,有些国家可以形成富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地理学。反映发展中大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地理特殊事实并给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解释,基于地理科学的研究框架并吸纳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强调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对经济地理现象的重要影响,可构成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构建的三个重要基点。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经济地理学在研究中重视学科的地理学属性,重视国家需求导向,重视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重视人地和谐。对中国独特的经济地理现象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凝聚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士谋,王成新,朱振国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从国情分析可知,我国的城市化出现了五种特有的现象,这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城市地理学在我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重大问题研究上,长期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理论方法上也有重大建树,成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支生力军。文章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及其若干新的研究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傅伯杰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基石。本文在梳理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思考了新时代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在全球环境变化驱动下,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在传承中得到新的发展。自然地理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过程综合与深化、陆地表层系统集成、陆海相互作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应用等方面。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需要面向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多要素多过程集成研究,发展并完善地理模型,模拟和预测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府决策。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妙龙,方辉亚,李兆华
山区县作为一个明显有别于沿海、城郊、平原湖区县(市)域的地理空间实体,总是与老(革命老区)、少(少数民族集聚区)、边(省城或大行政区域的边缘地区)、穷(落后贫穷地区)相联系;国家所定的重点扶贫县,至今仍有大量人口尚未彻底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县几乎都是这些“老少边穷”的山区县。山区县经济的振兴和发展,广大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对于我国第二步战略宏图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发展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是地方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凌起
“建设地理学”的提出,是地理学进入现代发展阶段的产物。作为应用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它试图在地理学面向社会经济问题和显示“改造世界”功能方面,发挥建设性的综合的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近50 年来,中国的任美锷、原苏联的И.П.格拉西莫夫、中国的陈传康,于不同时期分别从综合经济地理学视角、综合自然地理学视角和综合地理学视角,对之作出具有阶段代表性的认真探索,不无曲折和反复。然而至今它仍未能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得以系统的创立。从地理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看,已有学科名称中“建设”歧义的含混导致研究界限的模糊、“建设地理学”与其它地理学应用理论学科关系的特性区别这两方面,是今后完善创立中先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П.Н.斯捷潘諾夫 吟如
列宁和斯大林曾多次指出,在研讨苏维埃建设的经济问题时,有研究高等技术的必要。1931年,斯大林在其"论经济工作人员底任务"一文中写道:"已经是,而且早已经是面向技术的时候了。已经是抛弃那种过时的不干预技术的旧口号,而要自己成为专门家,成为谙通事情者,成为完全內行的时候了。"苏维埃经济地理学家完全有责任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方面。全俄电气化计划和历届斯大林五年计划,就是经济与技术以及与地理概念有机结合的鲜明例证——例如,对苏维埃经济发展基础的经济——技术与经济——地理的按区分析。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元元 梁薇薇 江东阳
个人信用报告是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决策的参考依据,目前已应用到社会各领域。信用报告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如何抑制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用报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是我们面临的问题。2013年7月份,广西北海爆发了群体性集聚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事件,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银行的正常办公秩序及个人信用报告的社会公信力。从人民银行金融服务角度出发,应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融资理念,完善金融服务管理,改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方式。
关键词:
群体性查询 个人信用报告 金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