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71)
2023(8306)
2022(7035)
2021(6161)
2020(5030)
2019(11138)
2018(10953)
2017(20516)
2016(10980)
2015(12547)
2014(12935)
2013(12956)
2012(12636)
2011(11708)
2010(12044)
2009(11004)
2008(10797)
2007(10146)
2006(9400)
2005(8766)
作者
(34033)
(28020)
(27992)
(27043)
(17989)
(13226)
(12888)
(10997)
(10781)
(10283)
(9804)
(9398)
(9341)
(9173)
(8756)
(8725)
(8340)
(8183)
(8058)
(7994)
(7392)
(6805)
(6805)
(6600)
(6372)
(6315)
(6181)
(6068)
(5812)
(5554)
学科
(76547)
经济(76497)
管理(30840)
(27101)
地方(23205)
(22229)
企业(22229)
方法(21540)
数学(17952)
数学方法(17808)
中国(16513)
地方经济(15938)
业经(15917)
(13937)
(13171)
产业(12103)
(10762)
(10018)
环境(10014)
农业(9633)
(9527)
理论(9415)
(8868)
贸易(8858)
(8806)
金融(8804)
(8768)
(8707)
经济学(8495)
(8406)
机构
学院(174271)
大学(170424)
(84431)
经济(82780)
研究(63491)
管理(62455)
理学(52211)
理学院(51547)
管理学(50785)
管理学院(50435)
中国(48074)
科学(36421)
(36307)
(35694)
(32352)
(29074)
研究所(28697)
中心(27846)
财经(27678)
经济学(27477)
(24709)
经济学院(24379)
(23607)
师范(23443)
北京(23269)
(22897)
(22846)
(22798)
业大(20364)
财经大学(19941)
基金
项目(104986)
科学(83024)
研究(80778)
基金(73892)
(62983)
国家(62465)
科学基金(53622)
社会(53051)
社会科(50416)
社会科学(50407)
(42859)
基金项目(38396)
教育(35579)
(34237)
编号(32795)
自然(30942)
自然科(30148)
自然科学(30144)
资助(29885)
自然科学基金(29579)
(26568)
成果(26513)
重点(24251)
课题(23872)
发展(22680)
(22361)
(22232)
国家社会(22194)
(21780)
创新(20364)
期刊
(108806)
经济(108806)
研究(59170)
中国(37013)
(27644)
管理(26478)
科学(21879)
学报(21541)
(21147)
教育(18637)
经济研究(17920)
技术(17802)
大学(16560)
业经(16422)
(16301)
金融(16301)
学学(15545)
财经(14941)
问题(14045)
农业(13998)
(13381)
技术经济(11374)
(10261)
统计(9875)
商业(9546)
经济问题(9229)
(8888)
世界(8864)
现代(8644)
国际(8604)
共检索到283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煜  聂平平  
产业聚集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已开始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聚集对于带动所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上升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产业聚集的理论前提及其表现形式,针对性地提出构建和培育产业集群,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政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歆  方志耕  阮爱清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相互存在着联系和影响,而关于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日益重要。本文基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动态竞争力的概念并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的竞争力,然后利用产业集聚的概念测算了江苏、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的综合产业集聚度。运用灰色关联的理论,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度,并对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四省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关联度进行测算,得到江苏的产业集聚度变化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变化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江苏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关联度为0.827,大于广东、上海和浙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晴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试点省份,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良性互动成为现阶段的政策重点。文章运用Geweke分解检验法与协整检验,验证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二者互动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长期与短期均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且现阶段以区域经济竞争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作用为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晴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试点省份,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良性互动成为现阶段的政策重点。文章运用Geweke分解检验法与协整检验,验证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关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二者互动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长期与短期均存在显著因果关系,且现阶段以区域经济竞争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作用为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晓芸  
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对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的联系,并对如何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出了建议,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雅美  
随着经济社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在现代物流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内涵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对现代物流的促进作用,进而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机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倩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从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系、物流产业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和基于现代物流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重视和发展现代物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淑琴  
伴随着世界范围内传统工业经济范式向知识经济范式转型的过程,中国开始了区域经济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探索,并且涌现出浙江、江苏、广东等市场经济发挥充分、技术创新活跃的个性化经济区域,而中小企业凭借集群所创造的优势,成为个性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新支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鸿  
阐述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分类,指出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现代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机理,从现代物流产业战略理念定位、现代物流产业制度创新、现代物流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给出现代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左连村  
2002年1月,外经贸部副部长安民与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就董建华先生正式向中央提出建立内地香港自由贸易区的建议在北京进行了第一次磋商,定名内地香港的未来合作模式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本文在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5个方面提出提升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竞争力,并结合国外的实例加以分析,对加快长江三角洲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第6大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尧  梁家祥  朱洪波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盛行 ,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走出世界经济低迷的阴影 ,促成我国实现经济强国的梦想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从两者的战略搭配使用出发 ,阐述了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几种途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袁宇  李一军  姜维  王祖辉  
针对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区域竞争力研究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与不足,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相关系数标准差(CCSD)的多属性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指标属性值的相关程度和偏差大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构建CCSD模型将其影响反映到指标权重的确定上,从而能够有效地克服主成分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多属性评价方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属性权重确定的主观性。CCSD多属性评价方法在指标权重确定中消除了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因此在指标选择上不再受统计量的局限,从而能够通过指标数据确定指标权重,依据客观数据得到评价结果。本文应用该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竞争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经济发展现状相一致,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磊  汤学兵  陈战波  
本文通过兼顾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会城市2015年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比较。结果表明,武汉的经济发展水平居首,南昌最弱。同时分析发现六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有特点,因此针对各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提升路径,以期促进中部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