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1)
- 2023(9996)
- 2022(8653)
- 2021(8006)
- 2020(6823)
- 2019(15685)
- 2018(15615)
- 2017(29716)
- 2016(16816)
- 2015(19197)
- 2014(19853)
- 2013(19667)
- 2012(18960)
- 2011(17268)
- 2010(17876)
- 2009(16832)
- 2008(17161)
- 2007(16189)
- 2006(14381)
- 2005(12904)
- 学科
- 济(71078)
- 经济(70985)
- 业(46845)
- 管理(45797)
- 企(34164)
- 企业(34164)
- 农(32622)
- 方法(29576)
- 数学(25554)
- 数学方法(25228)
- 农业(21386)
- 财(20809)
- 中国(20548)
- 制(18466)
- 业经(18106)
- 学(16137)
- 地方(15881)
- 银(13038)
- 银行(13003)
- 体(12962)
- 行(12393)
- 贸(12099)
- 贸易(12093)
- 融(11894)
- 金融(11886)
- 易(11683)
- 理论(11491)
- 务(11432)
- 财务(11392)
- 财务管理(11353)
- 机构
- 学院(250812)
- 大学(249697)
- 济(99514)
- 经济(96958)
- 管理(90865)
- 研究(88323)
- 理学(76297)
- 理学院(75405)
- 管理学(73926)
- 管理学院(73464)
- 中国(68852)
- 科学(54523)
- 京(54141)
- 农(52847)
- 财(49860)
- 所(46608)
- 中心(42059)
- 江(42007)
- 研究所(41653)
- 农业(40470)
- 业大(39908)
- 财经(37728)
- 范(34620)
- 北京(34507)
- 师范(34258)
- 经(33797)
- 州(32863)
- 省(31051)
- 院(30687)
- 经济学(30090)
- 基金
- 项目(156113)
- 科学(120356)
- 研究(116261)
- 基金(109678)
- 家(95558)
- 国家(94631)
- 科学基金(78710)
- 社会(71577)
- 社会科(67208)
- 社会科学(67187)
- 省(63111)
- 基金项目(57617)
- 教育(53679)
- 划(52541)
- 编号(49684)
- 自然(48981)
- 自然科(47748)
- 自然科学(47730)
- 自然科学基金(46838)
- 资助(45097)
- 成果(42898)
- 重点(35604)
- 课题(35253)
- 部(34493)
- 发(34444)
- 创(31392)
- 性(30180)
- 科研(29622)
- 创新(29321)
- 教育部(28947)
共检索到395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艳娥
当前,围绕乡村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研究一直是乡村治理研究的薄弱点。随着乡村治理实践进程的推进,乡村治理的研究重心必将从当前以静态的治理模式讨论为主走向以动态的治理主体研究为主;对于乡村治理主体内涵和类型的界定,目前仍然是模糊和混乱的,需要进行理论的梳理和规制;各治理主体的地位界定和作用的模式要放在特定的乡土资源中作具体分析;对于乡村治理主体的行为关系研究当前宏观制度上聚焦于两委关系和乡村关系上,而对微观行为主体关系的考察上则使用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多中心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未来走向,这一点凸显了乡村治理主体研究的潜在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当前中国农村和农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不再存在一个抽象而统一的乡村,因此,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因地制宜,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总体而言,当前中国仍然处在快速城镇化的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然不是要对已经得到较好发展的乡村和具备较好发展资源条件的乡村进行锦上添花式的建设,而是要着力为占中国农村和农民大多数的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雪中送炭;显然也不是要为具备进城能力的农民提供更多利益,而是要为缺少进城机会与能力的农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尤其不是及不能是为资本下乡、城市富人下乡提供市场通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东红
乡村旅游是在延伸和拓展传统农业下一种新型的旅游业,借助旅游业力量促进有机融合生态农业与旅游业,并成为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一大产业。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本文探讨了在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理论的应用,并提出了乡村旅游含义与特点,界定了乡村旅游相关利益者,探讨了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不同利益主体扮演的角色,以供借鉴。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相关利益 博弈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然而,在"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之间并没有形成互动双赢的良性格局,乡镇政府的权力只是在形式上被弱化,实际上由于村委会的角色错位导致村民自治功能受到极大的抑制和削弱,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重塑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市场运作的网格化治理格局。
关键词:
多元主体 乡村治理 必然选择 角色重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章继刚
创意农业是一场以食品安全、乡村体验和美学农业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革命。创意农业以审美体验为主题,具有养生养美、体验品味功能和快乐高效的特点,目的是让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企业增效、城市增辉。它在农业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应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创意农业 乡村体验经济 产业倍增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仲建国
投资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有它自己的流入量(IF)、流出量(OF)以及存量(K)。上期的流出量OF_(t-1)会形成本期的新的供给,本期的流入量IF_t是对本期投资品的需求,它们之间有一个恒等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万龙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本文对何为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探讨,探讨了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四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即有效拓展乡村振兴政策视野、有效推进乡村建设、有效推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促进农民农村走向共同富裕。最后,本文就强化乡村振兴推进工作的制度保障和改革创新、持续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华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实现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质,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建设 协同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婧雯 张子仪
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了国家治理领域的主题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不仅包含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社会治理的中端构建,更包括基层治理的底部基础,而乡村治理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治理工程,对推进现代化治理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目前乡村治理中逐步出现的多元化趋势,使得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得以形成,这种模式为乡村事务的治理提供了治理力量,有利于提高治理效率,但也在乡村治理的实际过程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湖北省仙桃市七号村为例,追溯其多元主体模式形成的原因,从决策困境的角度剖析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为多元主体治理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多元主体 决策困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鸿 王思琦 张媛
数字乡村治理稳定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基,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基层智慧治理中的体现。随着数字乡村治理趋于复杂化,多主体利益交织,有效缓解主体间冲突问题有助于促进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根据数字乡村治理多主体冲突关系构建冲突分析图模型,模拟了其内部决策主体的策略选择过程,求解多主体利益冲突均衡解,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实现冲突均衡、解决数字治理多主体冲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议做到“四个坚持”:坚持政策引领,实现政府善治;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全民参与;坚持政企合作,推动技术赋能;坚持统筹兼顾,构建治理共同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党国英
今年以来,各地乡村振兴规划陆续出台,但笔者观察这些规划在编制理念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须要警惕。合理界定城市与乡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农业为主的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以农业为主业的居民点也逐步缩小,大量村庄或转变为新型小城镇,或连片发展为大中城市的一部分。但我国农村工作目标所涉及的区域及人口对象基本没
关键词:
振兴规划 人口布局 农村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文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的必然要求和选择。本文提出从解决好社会主要矛盾、从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实现国家现代化、从做强乡村特有功能的角度来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本文认为当前推进乡村振兴应注意几个关键问题,即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之一,乡村产业发展要以农为本、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县域为切入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郭华夏
目前,国家针对乡村治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是政策的具体实施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改进,不利于整个乡村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治理中各个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博弈策略选择,忽视了乡村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从经济学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对乡村治理具有最重要影响的利益主体——村民内部之间利益主体的博弈。以经典的"智猪博弈"为模型分析精英村民和普通村民的博弈选择,分析二者为了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博弈策略选择的结果,从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法,使之达到博弈均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凌媛 吴志才
文章以河头村旅游社区为例,通过焦点小组访谈与问卷调查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范式,构建权力-利益-信任三元关系网络的指数随机图模型,研究多元主体参与下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网络,分析权力-利益-信任三元关系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尝试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旅游精准扶贫、制度设计、旅游管理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文章提出权力、利益、信任三者遵循"话语基础-正义基础-共识基础"的逻辑判断,结合网络模型分析加以论证,得出结论:3个指数随机图仿真模型较好地拟合真实的观测数据;权力、利益、信任三元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河头村的社区治理,但河头村尚未形成紧密联系的协同分类治理体系。研究发现,河头村三元关系网络密度均较低,关系传递性不优,未出现带动权力关系和信任关系形成的关键利益者,且未形成利益导向为主的关系状态;对口帮扶单位和旅游企业在三元关系网络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文章最后探讨以一种将多元主体纳入公共利益范畴的再组织化理念来审视乡村旅游社区整体自我组织、发展、营造的可能性路径,延伸出更多有可能深化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等现有理念的跨学科方法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