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7)
2023(6615)
2022(6007)
2021(5434)
2020(4927)
2019(11733)
2018(11685)
2017(22997)
2016(13049)
2015(14877)
2014(15358)
2013(15561)
2012(15135)
2011(13637)
2010(14082)
2009(13408)
2008(13429)
2007(12555)
2006(11132)
2005(10300)
作者
(39545)
(33424)
(33070)
(32129)
(21092)
(16057)
(15333)
(13015)
(12422)
(12096)
(11343)
(11236)
(10718)
(10630)
(10629)
(10557)
(10363)
(9901)
(9722)
(9669)
(8518)
(8402)
(8227)
(7662)
(7649)
(7543)
(7538)
(7446)
(6891)
(6814)
学科
(61544)
经济(61478)
(34718)
管理(34426)
方法(28499)
(26034)
企业(26034)
数学(25673)
数学方法(25444)
(17868)
地方(15911)
(15859)
中国(15327)
(12939)
农业(12142)
(11870)
(11089)
贸易(11082)
业经(10868)
(10693)
(9374)
银行(9349)
地方经济(9058)
(8983)
财务(8964)
财务管理(8938)
(8874)
(8853)
金融(8850)
(8464)
机构
大学(194657)
学院(192366)
(82561)
经济(80750)
管理(70910)
研究(68304)
理学(59926)
理学院(59187)
管理学(58138)
管理学院(57769)
中国(52795)
(41856)
科学(41779)
(39565)
(36470)
(36228)
中心(32621)
研究所(32527)
(32028)
财经(30349)
业大(29224)
农业(28624)
(27235)
北京(26740)
(26284)
师范(26043)
经济学(26042)
(24997)
经济学院(23735)
(23611)
基金
项目(120259)
科学(93036)
研究(87404)
基金(86099)
(75149)
国家(74507)
科学基金(62259)
社会(54601)
社会科(51608)
社会科学(51590)
(46820)
基金项目(45511)
教育(40849)
(39803)
自然(39632)
自然科(38662)
自然科学(38648)
自然科学基金(37978)
资助(36323)
编号(36224)
成果(31080)
重点(27551)
(27392)
(26833)
课题(25183)
(23954)
科研(23247)
教育部(23188)
(22586)
大学(22504)
期刊
(94332)
经济(94332)
研究(60599)
中国(39331)
(33140)
(32511)
学报(31605)
科学(27980)
管理(24361)
大学(23198)
学学(21577)
农业(21274)
教育(20939)
(20055)
金融(20055)
技术(16690)
财经(15630)
经济研究(14858)
业经(14545)
(13455)
问题(13455)
(11534)
图书(10848)
技术经济(10730)
(10627)
统计(10317)
理论(9889)
(9787)
实践(8866)
(8866)
共检索到301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永祥  葛一  
本文对东北东部地区区域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区域合作角度提出应把丹东打造成为东北东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区位特点、经济外向度、港口承载力、现有产业集群、交通线路和政府间合作等角度探讨了丹东所具有的优劣势,对加强丹东与其腹地经济关联、产业选择和增长极培育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柴志春  赵松  李众敏  吴凌燕  
研究目的:根据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研究农村和城市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5个方面受土地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解析土地价格与宏观经济间的关系,在东部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计量经济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东部土地价格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东部土地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GDP将提高0.225个百分点。研究结论:东部土地价格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土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土地价格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晓霞  
信用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它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从GDP、投资、消费、出口四方面对信用与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良好的信用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反之,信用缺失则会延缓区域经济增长。为此,一个地区要保持其经济增长和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国英  
实践证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是一种非均衡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是指那些通过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特定地理空间,它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从经济总量、国家战略支撑、拥有的大规模推进型工业部门的竞争力状况、综合通设施、践行共生崛起的理念等方面综合比较增长极的选择、培育原则与发展路径,结合中国已经成熟的三大增长极的发展经验,认为中三角经济区有能力、有实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后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铭  易晓峰  刘宏波  张乔扬  吴嘉玉  
基于增长极理论和现象分析,从人口、经济、用地三个方面总结省会增长极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全国27个省呈现单强核、多强核和无强核三种空间地理类型。其中,单强核省份15个,其多受自然条件、历史阶段和"强省会"政策影响;多强核省份7个,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无强核省份5个,多为中部地区省份。研究建议,因自然条件导致的单强核省份和无强核省份应继续强化省会增长极作用,其他类型省份可通过多中心策略促进省域均衡发展。新时代省域增长极打造应摈弃以土地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可通过人才、技术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强化增长极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瑜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它建立在"支配"、"创新"和"关联"这三个核心概念基础之上。布代维尔把增长极的研究视阈从抽象经济空间转向地理空间关系,由此诞生了关于增长极研究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联合国学派"。增长极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善波  陈飞翔  
遵循静态比较优势还是遵循动态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是宏观经济领域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对我国东部地区11省市的实证分析表明,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已经非常微弱,甚至表现出负效应;而比较优势相对较弱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比较优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却表现出较强的带动效应。实证结果支持了动态比较优势有利于经济增长的观点。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剑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来是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但却鲜有文献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此,本文基于我国东部10省市1998—2012年的数据,运用面板VAR分析了金融结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资本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而信贷资金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我国应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同时,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小欢  
为检验"成本病"假说,文中在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础上,对1992-2008年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及各省市服务业增长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服务业已显露出"成本病"问题,具体体现为:相对于第二产业,东部地区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3%;在两部门实际产出比例不变情形下,服务业就业份额快速增长,表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进步部门转移到滞后部门,被服务业吸纳;服务产品价格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商品价格增长速度,其上涨幅度与服务业生产率滞后程度大致相当;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速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服务业比重提升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服务业发展进行改革,以解决"成本病"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连清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满足了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本文通过估计东部地区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得到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然后根据区际劳动力流动规模,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的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对东部地区非农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是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凌洁  马立平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通过建立我国区域产业增长极的评价测度框架,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经济圈的部分省份入手,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行业层面对各城市群的产业增长极进行相关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仍然具有优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业打造枢纽经济新业态,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潜力很大,不同区域产业增长极存在较大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凌洁  马立平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通过建立我国区域产业增长极的评价测度框架,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经济圈的部分省份入手,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行业层面对各城市群的产业增长极进行相关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仍然具有优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业打造枢纽经济新业态,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潜力很大,不同区域产业增长极存在较大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童中贤  曾群华  马骏  
国家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战略,培育区域增长极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武陵山地区作为国家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第一个试点,适合选择增长极开发模式,带动区域发展。在对核心增长极的条件进行比较分析的同时,选择培育增长极的合理路径,构建"组团增长极",以此优化区域增长极等级体系。从而带动像武陵山区这样连片特困地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脱贫致富,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鑫罡  
中央决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西部大开发相提并论,东北的战略意义再度凸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是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原料工业基地,东北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三角”之后中国内地经济增长第四极,并将开创一个“新东北时代”。而振兴东北还有艰巨和复杂性,它远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转型中诸多问题,在东北都是需要破解的绳结。哪些问题该解则解,哪些问题当断则断,这考验着变革者的能力和勇气。但,一个优良的市场和信用环境,让远者来,近者悦,对于东北的复兴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名清  汪阔朋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备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经济结构、经济波动、经济效率、城乡收入差距、资源利用几个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工具,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05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列第一位,其经济结构优良、科技投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增长方式正朝着集约化形式发展。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