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9)
2023(6553)
2022(5372)
2021(4950)
2020(3894)
2019(8796)
2018(8709)
2017(16411)
2016(9280)
2015(10193)
2014(10085)
2013(10241)
2012(9738)
2011(8862)
2010(9180)
2009(8669)
2008(8537)
2007(7995)
2006(7529)
2005(6943)
作者
(26155)
(22557)
(22063)
(21062)
(13816)
(10802)
(9814)
(8603)
(8554)
(7869)
(7734)
(7521)
(6949)
(6860)
(6793)
(6747)
(6599)
(6535)
(6287)
(6264)
(5619)
(5540)
(5448)
(5406)
(5124)
(5121)
(5072)
(4695)
(4622)
(4601)
学科
(48348)
(45181)
经济(45127)
(32599)
农业(32338)
管理(19740)
中国(16560)
业经(16069)
地方(13559)
农业经济(12336)
(11508)
企业(11508)
(11109)
方法(10882)
(10129)
数学(9730)
数学方法(9633)
(9439)
农村(9410)
(9357)
劳动(9339)
发展(9170)
(9155)
(8953)
土地(8162)
建设(7397)
收入(7316)
(7307)
人口(7201)
(7023)
机构
学院(134712)
大学(129449)
(58353)
经济(56917)
管理(51289)
研究(47442)
(44163)
理学(43768)
理学院(43300)
管理学(42685)
管理学院(42442)
中国(38479)
农业(33000)
科学(27812)
(27597)
业大(26475)
(24567)
中心(23734)
(23552)
(23079)
研究所(20817)
农业大学(20134)
(19127)
师范(19023)
(18561)
财经(18525)
(17853)
经济管理(17252)
(17024)
北京(16884)
基金
项目(86543)
科学(69072)
研究(66742)
基金(62896)
(53888)
国家(53264)
科学基金(46222)
社会(44810)
社会科(41972)
社会科学(41963)
(35039)
基金项目(34106)
编号(28854)
教育(28049)
(27829)
自然(27413)
(26978)
自然科(26769)
自然科学(26766)
自然科学基金(26253)
资助(23471)
成果(22985)
(20594)
(19090)
课题(18760)
国家社会(18667)
重点(18446)
发展(17303)
(17278)
(17071)
期刊
(77156)
经济(77156)
(52446)
研究(41922)
农业(35372)
中国(34087)
科学(20218)
学报(19765)
业经(19732)
(17058)
大学(16557)
(16370)
金融(16370)
学学(15786)
(15013)
农业经济(14506)
农村(14174)
(14174)
问题(13529)
管理(13358)
教育(12112)
技术(10094)
(9706)
农村经济(9281)
经济问题(9084)
世界(8990)
财经(8732)
资源(8629)
社会(8529)
经济研究(8194)
共检索到217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雄芽   袁斯斌   罗新荣   谢赟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丰城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全市有乡村人口97.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5.5万人,2002年全市农民人平纯收入2596元。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25.4万亩,按乡村人口人平仅有耕地1.29亩,以每个劳动力耕作5亩耕地计算,全市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0.42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4.9%,随着农产品的结构性过剩和农业比较效益的滑坡,农民从事传统农业难以实现增收致富的目的。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燕  叶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标准着手,对近些年来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由此所引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灵芝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有效且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民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安定,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研究、探讨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大规模的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付朝阳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江  周婷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 ,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重大课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不能仅仅局限于如何完善其短期就业机制 ,而应当从战略层面 ,并结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形成一个协调有效的转移机制和政策体系 ,以作为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突破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育才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显力  冯兆星  吴喆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现阶段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许多学者将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寄希望于小城镇与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在系统分析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及小城镇发展背景的基础上,对以小城镇和小城镇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主要作为吸纳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观点提出质疑。在分析政府为何偏爱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战略的基础上,将发展大中城市、大中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上条件成熟的小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及劳务输出作为西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大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秦德文  
一、转移特征 1992年,安徽阜阳地区农村人口1158万人,农村劳动力581万人,若按每个劳动力耕种10亩土地计算,全区1700万亩耕地需要劳动力170万人,加上目前乡镇企业已吸纳近百万人,余下的300万左右成了“驱人归农,无田可耕;驱人归业,无技需人”的富余劳动力。人多地少的生存压力,外部世界的强烈诱惑,传统习惯的惯性作用,邻里之间的模仿效应,引发这些“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空闲”的农民带着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开阔视野、学习技术的双重目标,源源不断地从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区每年向区外出劳务已达百万左右。人均年纯收入多在1500元以上。纵观阜阳地区农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良春  李世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波  李珍  
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逆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我国目前城乡劳动力市场寻求市场均衡的一种表现。建国后我国曾经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逆转移。资源枯竭型城市向农业转型,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农民工返乡务农和部分城镇居民主动要求"非转农",这四种逆转移的形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和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