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4)
- 2023(5621)
- 2022(5027)
- 2021(4629)
- 2020(4301)
- 2019(10239)
- 2018(10112)
- 2017(19876)
- 2016(11178)
- 2015(12909)
- 2014(13367)
- 2013(13571)
- 2012(13033)
- 2011(11788)
- 2010(12164)
- 2009(11337)
- 2008(11601)
- 2007(10784)
- 2006(9288)
- 2005(8485)
- 学科
- 济(51520)
- 经济(51474)
- 管理(30035)
- 业(30034)
- 方法(26634)
- 数学(23922)
- 企(23871)
- 企业(23871)
- 数学方法(23697)
- 农(13609)
- 财(13068)
- 中国(12192)
- 学(10944)
- 贸(10590)
- 贸易(10589)
- 易(10200)
- 地方(9829)
- 制(9433)
- 业经(8875)
- 农业(8779)
- 务(7751)
- 和(7745)
- 财务(7735)
- 财务管理(7708)
- 融(7535)
- 金融(7533)
- 银(7437)
- 银行(7415)
- 企业财务(7251)
- 理论(7077)
- 机构
- 大学(170859)
- 学院(168128)
- 济(71974)
- 经济(70383)
- 管理(64553)
- 研究(57984)
- 理学(54847)
- 理学院(54234)
- 管理学(53274)
- 管理学院(52956)
- 中国(44109)
- 京(36571)
- 科学(35902)
- 财(32887)
- 农(31713)
- 所(30921)
- 研究所(27964)
- 中心(27147)
- 业大(26412)
- 江(26269)
- 财经(25798)
- 农业(25247)
- 北京(23353)
- 经(23269)
- 经济学(22430)
- 范(21765)
- 师范(21548)
- 州(20411)
- 经济学院(20372)
- 院(20084)
- 基金
- 项目(106834)
- 科学(82792)
- 基金(76928)
- 研究(76544)
- 家(67103)
- 国家(66567)
- 科学基金(55908)
- 社会(47279)
- 社会科(44760)
- 社会科学(44741)
- 省(41621)
- 基金项目(40791)
- 自然(36507)
- 教育(35933)
- 自然科(35639)
- 自然科学(35627)
- 划(35440)
- 自然科学基金(34985)
- 资助(32748)
- 编号(31332)
- 成果(26084)
- 部(24547)
- 重点(24247)
- 发(22837)
- 课题(21604)
- 创(21448)
- 科研(20886)
- 教育部(20726)
- 创新(20114)
- 大学(20091)
共检索到253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帅旭 包明友
国外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经常项目顺差是导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进而引发本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国际产业分工转移和中美两国经常项目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后认为,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大幅增长先于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增长,美国充当国际商品"最后需求人"的角色是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力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天顶
全球经常项目失衡是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经过多年累积,它已经发展成为威胁全球经济活力的重要隐患。借助于全球范围内56个国家或地区1980-2005年的经济数据,针对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多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与各国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政府财政收支对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于发达国家经常项目收支影响作用相对突出;金融开放度对经常项目收支具有显著的负效应,但金融深化对经常项目收支的影响作用却没有得到明显的经验证据。因此,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新的不稳定地带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有效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才能促进...
关键词:
经常项目 失衡 影响因素 政策协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锦春 谢建国
本文建立一个开放经济环境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常项目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可以通过国内消费需求、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持有国外债券三个途径实现对经常项目的影响。长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能够提高国内总需求,减少低收入阶层贷款和高收入阶层的国外债券持有量;短期内,收入不平等改善会降低中国低收入阶层消费,促进美国低收入阶层消费增加;收入不平等改善会减少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而改善美国经常项目顺差,金融深化则会放大其作用幅度。本文结论显示,维持合理的收入分配以及适度的金融自由化水平有助于我国经常项目"再平衡"。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金融自由化 经常项目 失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甘小芳 许少强
本文以2002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三季度相关数据为统计对象,采用跨期均衡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中国、美国和日本3个国家经常项目失衡的原因,结果发现: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由此形成长期的依赖性超前消费行为习惯是美国持续性逆差的内在原因;日本持续性顺差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缺乏信心;过于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经济内部消费者福利合理安排是当前中国经常项目巨额顺差的内在原因。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治理经常项目失衡的关键措施不在增加收入而在减少刚性支出预期。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耀中 洪联英 刘建江
本文通过融合Grossman-Hart-Moore(1986,1990)产权理论方法和Helpman-Krugman(1985)一体化均衡方法,力图从微观企业层次解释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研究发现:最终产品商对加工企业所有权安排与贸易组织结构的选择,是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国际生产组织根源;中美贸易顺差的实证分析支持这一结论。结果表明:中国外贸失衡是国际生产与贸易活动的一种外化形式,只要全球生产贸易格局不变,中美贸易失衡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条件下,解决中国外贸失衡困境问题需要战略转向,重点应该寻求微观解决方案。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 贸易组织结构 贸易失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海峰
支票一直是现金的主要替代支付工具之一,曾经在支付历史上占据显著地位。但随着银行卡等电子化支付工具的崛起,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支票在支付领域中的地位呈现逐步下降态势,支票截留和影像处理等电子化手段成为大势所趋。中美两国的支票在使用和处理上,地区和城乡差异同样存在。在退票率上,参照美国的标准,中国应该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支付 支票 电子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党印 汪洋
文章以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为分析起点,构建了一个中美内外部经济失衡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关系图,以揭示全球经济失衡的政策性触发机制。在分析全球经济失衡与次贷危机的相互关系之后,文章基于斯旺图形和修正后的蒙代尔政策搭配图形,提出了中美两国应对内外部失衡的"三位一体"的政策搭配组合。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瑾 丁春霞 刘翔
本文以2006年5月至2016年1月的中美两国债券-股票收益比(BondEquity Yield Ratio,BEYR)为样本,对基于BEYR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使用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BEYR所处机制概率进行预测,以此组建股票/债券动态转换组合并对组合业绩进行回测。结果表明,与任意股票/债券静态组合相比,Markov转换组合的业绩明显占优,也优于基于其他几个可选模型的动态转换组合的业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政宁 史新鹭
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将对中美两国经济和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应用动态GTAP模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和各部门的影响。研究发现,同基准情景相比,从各部门产出看,在短期内,中国农产品和轻工业会受到正面影响,其余部门会受到负面冲击;美国肉类、采掘、食品、纺织、重工业、通信和服务部门会得到促进,其余部门会受到抑制。长期来看,除农产品部门外,中国其余部门会受到正面冲击;除通信部门外,美国各部门产出的变化与其短期相似。总体而言,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中国经济增速、出口和进口的下降幅度均高于美国,这表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负面冲击更大。
关键词:
动态GTAP模型 贸易摩擦 基准情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瑾 丁春霞 刘翔
本文以2006年5月至2016年1月的中美两国债券-股票收益比(BondEquity Yield Ratio,BEYR)为样本,对基于BEYR的动态资产配置策略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使用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BEYR所处机制概率进行预测,以此组建股票/债券动态转换组合并对组合业绩进行回测。结果表明,与任意股票/债券静态组合相比,Markov转换组合的业绩明显占优,也优于基于其他几个可选模型的动态转换组合的业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冰洁
近年来,中美贸易格局基本是以中国整体对外贸易顺差、美国整体对外贸易逆差不断上升为显著特征的。中美两国经济的内部都存在着消费、储蓄和投资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外部存在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学理论认为,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密不可分,外部结构性失衡的根源应该从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中找寻。根据储蓄—投资法,任何国家的贸易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叙果
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长期大量顺差,这种失衡状态对宏观经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本文从金融约束理论出发,分析经常项目顺差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约束导致的投资和储蓄关系不协调;因此,本文提出以金融深化为调整思路来实现经常项目的相对平衡,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金融约束 经常项目失衡 金融深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洁 张建清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研究者、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以及商务经济研究报告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52个国家或地区1980~2004年经济数据对理论模型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常项目 财政收支 投资 生产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邹宏元 王晓东
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增加,中国与最大贸易逆差国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激烈。中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与美国持续增长的经常项目逆差相比,是否意味着,中国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确实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对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经常项目收支结构、中美商品贸易和中美服务贸易,从而得出:中国贸易中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仍有很多产品的竞争力亟待增强,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
中美经常项目 比较优势 分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尧成 徐晓萍
文章为分析我国经济外部失衡问题,运用当前国际经济学领域先进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两国模型研究方法,模拟了在不同消费替代弹性下以技术冲击为代表的供给冲击和以货币冲击为代表的需求冲击对一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冲击发生后该国的外部资产和汇率水平会从初始的"0均衡"状态偏离,而到最终收敛大约需要10年到15年的时间。这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我国的经济外部失衡,文章也依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