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8)
2023(9362)
2022(8597)
2021(8194)
2020(6936)
2019(16153)
2018(16178)
2017(31154)
2016(17054)
2015(19179)
2014(19165)
2013(19046)
2012(17511)
2011(15714)
2010(15481)
2009(13819)
2008(13338)
2007(11508)
2006(10010)
2005(8651)
作者
(50265)
(41482)
(41198)
(39090)
(26268)
(19949)
(18646)
(16552)
(15812)
(14776)
(14252)
(13780)
(13099)
(13098)
(12838)
(12656)
(12615)
(12442)
(11778)
(11773)
(10436)
(10094)
(9953)
(9422)
(9298)
(9263)
(9204)
(9018)
(8302)
(8261)
学科
(64757)
经济(64672)
管理(49057)
(46112)
(39024)
企业(39024)
方法(32196)
数学(27610)
数学方法(27309)
(17104)
(16326)
中国(16051)
(16049)
业经(14363)
地方(13062)
理论(11813)
(11761)
(11593)
贸易(11587)
农业(11487)
(11242)
(10907)
技术(10641)
(10600)
财务(10543)
财务管理(10523)
环境(10188)
企业财务(9986)
教育(9488)
(9282)
机构
大学(242225)
学院(239004)
管理(99217)
(89822)
经济(87752)
理学(86857)
理学院(85923)
管理学(84441)
管理学院(84027)
研究(78550)
中国(56327)
(51877)
科学(51330)
(40494)
(39989)
(39801)
业大(38708)
研究所(36657)
中心(35083)
(33586)
北京(32809)
财经(32719)
农业(31878)
(31696)
师范(31369)
(29761)
(28461)
(27637)
经济学(25503)
师范大学(25479)
基金
项目(170529)
科学(133120)
基金(123351)
研究(122959)
(108347)
国家(107436)
科学基金(91949)
社会(75267)
社会科(71148)
社会科学(71129)
基金项目(66852)
(66432)
自然(61927)
自然科(60489)
自然科学(60475)
自然科学基金(59389)
(56516)
教育(55928)
资助(50750)
编号(50695)
成果(40698)
重点(37549)
(37148)
(35407)
(35341)
课题(34019)
科研(33007)
创新(32860)
大学(31663)
项目编号(31595)
期刊
(95068)
经济(95068)
研究(68555)
学报(41705)
中国(41071)
科学(37142)
(36074)
管理(34780)
大学(30587)
(28646)
学学(28350)
教育(26199)
农业(25202)
技术(19790)
(17160)
金融(17160)
图书(16800)
业经(15869)
财经(15146)
经济研究(14417)
理论(12893)
科技(12812)
(12723)
(12640)
问题(12418)
实践(12104)
(12104)
情报(11539)
技术经济(11471)
书馆(11152)
共检索到336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蓓  乐瑜文  Nina M.Silverstein  
文章通过比较中美高龄老人对家人、朋友或邻居的贡献行为的模式及其相关因素,发现中美受访者对家人的贡献均多于对朋友、邻居的贡献。中美高龄男性为家人提供的帮助高于女性,而对朋友的情感支持却少于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美高龄老人贡献行为模式的不同,可能与中美之间在文化价值观、社会经济结构、宗教联系及完成贡献行为的相关机会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树新,曾宪新  
本文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高龄老人的健康、患病和自理状况,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了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1)不同性别高龄老人的健康质量,这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前提;(2)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率性别差异;(3)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桂世勋  
高龄老年人口是老年人口中寿命较长及最脆弱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鉴于有关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评价至今国际社会还没有较成熟的权威性量表,以及“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资料的限制,本文就上述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对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做初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显示 ,高龄老人中有 92 3%女性和 5 8 4 %男性的婚姻状况为丧偶。女性高龄老人不仅丧偶比例在各个年龄组都高于男性 ,且曾经再婚的比例也大大低于同龄的男性老人。初婚丧偶发生在 6 0岁以后的老年人中 ,男性的再婚比例为 2 3% ,女性为 0 5 %。同时 ,各年龄组高龄老人的丧偶时期平均值也存在着显著的男女差别 ,女性的丧偶年数比男性老人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人铮  
1998年山西省高龄老人健康长寿抽样调查问卷中,对生活现状的自我评价栏目的调查数据与目睹的现状是不相吻合的,有些情况甚至是截然相反。本文试图分析探讨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大男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纵向调查1998年基线数据和2000年跟踪数据,就婚姻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的性别作用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对女性高龄老人健康的保护作用强于男性高龄老人,婚姻状况对男性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比女性高龄老人大,较高的婚姻满意度有利于高龄老人减缓健康状况的下降和死亡风险的下降,高龄老人近期丧失配偶对健康状况的下降有恶化作用并增加死亡风险,女性的这种作用强于男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朱宇轩  
<正>在中国当代旅游研究领域,针对旅游需求不断升级、传统大众旅游模式不断被各种利基旅游市场所挤压的局面,探索旅游心理、行为内在机制和发展规律的学术研究也逐渐凸显其价值。尤其是最近20年,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积累了不俗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为相关旅游实践所广泛应用的理论发现。
关键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军杰  
中老年群体正在成为虚拟社区知识贡献的新主体,但不同群体在虚拟社区内的知识贡献行为究竟有何差异目前尚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文设计了关于环境对虚拟社区知识贡献影响的假设模型,使用不同群体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分析并解释了年轻人与年长者在机制上的差异,发现线上互动、线下互动作为环境,对知识贡献的影响机制不同;分析了不同群组构念均值得分的差异,发现年轻人在期望收益及自我效能上要强于年长者,但知识贡献差异不显著,说明年长者热心于知识贡献行为,且他们对收益的预期低于年轻人,这对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有很好的启示意义。本文比较了虚拟社区内不同用户群体行为的差异,有助于丰富在线知识管理的对比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丁志宏  
高龄老人是一个对照料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高龄老人的照料完全满足感并不高。在居家养老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料资源仍然集中在家庭内部,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利用率极低;高龄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所在城乡以及照料者类别及其意愿对照料满足感的影响较大。政府及社会在提升高龄老人照料满足感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服务,关注贫困、认知能力差和空巢高龄老人群体,重视家庭代际和谐建设,加快专业社工队伍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震  
为了揭示中国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1998年的全国高龄老人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性别、年龄、城乡等因素对居住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是年龄、居住地(城镇或农村)、婚姻状况、经济独立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别与经济独立程度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并得出结论认为,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经济保障(或来源)在高龄老人对居住方式的考虑中占有首要的地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楚军红  
本文利用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对高龄老人的经济自立状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经济自立程度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本文建议建立老年养老保险,提高老年人经济自立水平,从而提高其健康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德清,战捷  
在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因素中,饮食是重要的因素。本文根据“1998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的数据资料,应用比例比数模型(Proportional Odds Mo-del),对高龄老人的饮食与其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秋霞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从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方面对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由数据看出,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心理状态下降的幅度;城乡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城镇好于乡村;女性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高龄老人;教育和婚姻都有助于心理健康;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自评显著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匡时  陆杰华  科克·斯考特  
通过计算中国高龄老人虚弱指数随年龄变化速度来估算个体的老化率,发现高龄老人的老化率呈锥形分布,高度收敛于其平均值,且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平均值趋于一致,即大约每年2%~2.5%老化速度。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早期变量还是当前变量,最多只能解释16%的个体老化率的变化,这间接说明个体老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既不是早期经历也不是当前生活状况。此外,研究还发现,早期和现在有规律的运动、病重时有足够的医疗服务和在日常开支上有充足的财政支持,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减慢个体的老化速度。不过,多数假设影响老化率的变量在本研究中的大多数模型中并不显著,这些变量包括出生地、现居住地、婚姻次数、现在的婚姻状态、早期的经济和医疗条件、幼年时期的饥饿经历、早期的喝酒和抽烟经历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文媚,柳玉枝  
本文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高龄老人的健康长寿问题。从高龄老人的年龄、性别、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这四个重要变量入手,探讨与评价这些变量与高龄老人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