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2)
- 2023(6310)
- 2022(5512)
- 2021(4933)
- 2020(4272)
- 2019(9946)
- 2018(10037)
- 2017(19913)
- 2016(10512)
- 2015(12202)
- 2014(12401)
- 2013(12369)
- 2012(11740)
- 2011(10887)
- 2010(11599)
- 2009(10799)
- 2008(10314)
- 2007(9232)
- 2006(8563)
- 2005(8075)
- 学科
- 济(73227)
- 经济(73172)
- 管理(27693)
- 方法(27378)
- 数学(24533)
- 数学方法(24025)
- 业(23763)
- 企(19514)
- 企业(19514)
- 地方(17359)
- 中国(13801)
- 地方经济(12487)
- 学(12038)
- 业经(11684)
- 农(11084)
- 贸(10576)
- 贸易(10569)
- 易(10183)
- 融(10044)
- 金融(10044)
- 财(9425)
- 理论(9333)
- 制(8964)
- 银(8202)
- 银行(8197)
- 和(8052)
- 行(7937)
- 环境(7916)
- 经济学(7759)
- 农业(7399)
- 机构
- 大学(163307)
- 学院(162954)
- 济(81357)
- 经济(79897)
- 管理(61345)
- 研究(58465)
- 理学(52027)
- 理学院(51462)
- 管理学(50384)
- 管理学院(50078)
- 中国(44955)
- 京(34501)
- 财(34399)
- 科学(32069)
- 所(29641)
- 财经(26977)
- 研究所(26508)
- 经济学(26446)
- 中心(25351)
- 江(24387)
- 经(24274)
- 经济学院(23401)
- 北京(22619)
- 农(20868)
- 院(20454)
- 范(20437)
- 师范(20275)
- 财经大学(19805)
- 业大(19578)
- 州(19374)
- 基金
- 项目(98418)
- 科学(77627)
- 研究(72669)
- 基金(71479)
- 家(61245)
- 国家(60814)
- 科学基金(52266)
- 社会(47652)
- 社会科(45412)
- 社会科学(45400)
- 省(37663)
- 基金项目(36147)
- 教育(33856)
- 自然(32197)
- 资助(31901)
- 自然科(31493)
- 自然科学(31489)
- 划(31372)
- 自然科学基金(30887)
- 编号(28635)
- 成果(23705)
- 重点(22320)
- 发(22295)
- 部(22079)
- 课题(20591)
- 国家社会(20004)
- 创(19764)
- 教育部(19446)
- 人文(18946)
- 大学(18769)
共检索到259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任若恩 李洁 郑海涛 柏满迎
本研究主要讨论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规模比较。在综述了各研究者对中国国际可比CDP 的测算方法和结果的基础上,以1995年为基年用生产法测算了中日的可直接比较行业的双边购买力平价(PPP),并利用三种方法测算了非直接比较行业的 PPP 以得到国民经济总体的 PPP,利用增长率法和 GDP 减缩指数法推算了1996~2004年日本的以人民币表示的 GDP。本文发现至少从2003年开始,中国 GDP 与日本相当,在2004年,中国的 GDP 是日本的1.03~1.11倍。
关键词:
经济规模 国际比较 购买力平价 生产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丽娟 方栓喜
中日两国同是人口大国,同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同样经历过较长时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日本形成了中产阶层为主的社会结构;而中国到目前中产阶层只占人口总数的23%左右,远低于1975年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77%。这一现象来自于两国服务发展、教育、人口城市化、社会保障、税制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中产阶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进
宏观经济计量学的基础源于19世纪各方面的数量经济研究,在某种更窄的意义上讲,本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计量学会和考尔斯经济研究委员会的合并才标志着该学科大踏步发展的开始。而世界范围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其渊源可追溯到策动者Jacob Marchak,他于1943-1944年间在考尔斯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研究队伍。从那时起,发展到今天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建模与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华 薛成水
尽管中国和日本历史上具有相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但两国经济立法中存在的诸多不同之处直接导致了两国经济法发展的不同状况。在对两国经济立法中的法律移植、立法体系及经济立法中政府干预经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法的三个方面的构想:在经济立法中应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建立统一的经济法体系;在经济立法中要规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权限。
关键词:
经济法 本土化 立法体系 规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秀英 康晶
日本从1955年至1975年,中国从1980年至2000年,国民经济都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20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国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过比较分析,两国存在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起步时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不同 1955年,日本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实现了企业组织多元化。此后在美国扶持下,成为美、欧的最重要贸易伙伴。而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起步的,边改革边发展,除少数政策性开放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到1992年以后才向市场经济过渡。缺乏竞争机制,市场准入门坎高、退出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冯昭奎
几乎所有讨论中日经济关系的文章,都提及了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存在着互补关系。而这个互补关系的内容,人们最常提到的有:日本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中国则拥有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而且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巨大市场。本文就对中日经济的互补关系,稍加展开,做一番论述。先说资金。日本拥有资金优势,这是事实。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至2010年,世界各国对外投资的总额为15万亿美元,其中日本为4.5万亿美元,占将近1/3。然而,与日本的资金优势相伴的另一个事实是,今后一个时期,世界上对资金的需求超过资金的供给,即资金相对不足。因此,谈论日本的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永达
日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走向与中日经济合作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于永达日本经济可谓当今世界上利用海外条件、借翼而飞的经济类型中最成功的一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突出的影响。1991年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局势,从不同侧面制约、抵减或促进着日本经济的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齐舒畅 刘慧平 曾宪欣
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400亿美元,掌握中国贸易结构现状及其对两国的影响对制定相关政策极为重要,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是掌握中日贸易结构和经济波及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2007年中日国际投入产出表,对中日两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投入结构、使用结构、贸易结构和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投入产出 经济结构 中间投入率 关联系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伟
从1995年起,世界银行的发展年报上开始公布两组数据:按照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国际可比GDP。在两种方法下,各国的GDP绝对值相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汇率只适用于对进出口货物和服务的转换。在存在国内外差价的情况下,国内流通的国产货物和服务不适合于汇率换算。对购买力平价法而言,因其实际操作的复杂和困难以及数据质量问题,也难以进行国际比较。以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为基础,整合出一种新方法——双重法,用于经济规模的国际(多边)比较,以客观描述和反映各国经济的实际水平。
关键词:
双重法 汇率法 购买力平价法 经济规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君雷
一、形势和战略原苏联解体的局势给国际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形势的变化导致美国世界战略的根本性变化.用布什的话来说,美国"已经获得了一次非同一般的机遇","可以按照我们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个国际新体系."但是,复杂变幻的世界形势使美国瞻前顾后的因素很多,尚待观察、思考和掂量.同时也将促使日本战略的改变.90年代,日本仍会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当作基轴,继续在这个范畴内运营,同时,也将为了适应美国要求日本成为"全球平衡伙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万田 战岐林
小泉政府上台以来,尽管中日政治关系趋于紧张,但是经济交往总额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因而出现了“政冷经热”的说法。同时,由于日本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因而有人认“政治冷经济亦不热”。本文通过对中日长期贸易和投资数据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判断双边经济关系“冷热”的基本标准,发现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虽然中日从1978年以来的“经热”是源于两国关系的“政热”,但在短期内,当前的“政冷”尚未殃及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导致“经冷”。
关键词:
中日 经济关系 贸易 投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施锦芳 吴学艳
本文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EKC曲线为基础,收集整理了1984—2014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数据以及1960—2014年日本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数据,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EKC曲线呈倒"N"型,存在拐点;日本的EKC曲线呈"N"型,存在拐点。最后,通过研究日本1960—2014年的EKC曲线,预测中国EKC曲线的未来走势,发现中国的碳排放有上升趋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施锦芳 吴学艳
本文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EKC曲线为基础,收集整理了1984—2014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数据以及1960—2014年日本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数据,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EKC曲线呈倒"N"型,存在拐点;日本的EKC曲线呈"N"型,存在拐点。最后,通过研究日本1960—2014年的EKC曲线,预测中国EKC曲线的未来走势,发现中国的碳排放有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