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7)
- 2023(12830)
- 2022(10798)
- 2021(9815)
- 2020(8078)
- 2019(18600)
- 2018(17869)
- 2017(33557)
- 2016(17712)
- 2015(20020)
- 2014(19681)
- 2013(19833)
- 2012(19089)
- 2011(17766)
- 2010(18195)
- 2009(17059)
- 2008(16586)
- 2007(14844)
- 2006(13748)
- 2005(13173)
- 学科
- 济(85699)
- 经济(85603)
- 业(45440)
- 管理(45122)
- 企(35099)
- 企业(35099)
- 中国(34267)
- 方法(28305)
- 融(28032)
- 金融(28031)
- 银(26247)
- 银行(26225)
- 行(25592)
- 数学(24396)
- 数学方法(24095)
- 地方(23955)
- 农(23056)
- 业经(19602)
- 财(19189)
- 制(19101)
- 贸(17950)
- 贸易(17928)
- 易(17409)
- 学(16149)
- 农业(15746)
- 发(13686)
- 体(12612)
- 环境(12544)
- 地方经济(12310)
- 理论(12153)
- 机构
- 大学(259899)
- 学院(257562)
- 济(117769)
- 经济(115498)
- 研究(102966)
- 管理(90181)
- 中国(85841)
- 理学(75244)
- 理学院(74253)
- 管理学(72941)
- 管理学院(72454)
- 科学(58813)
- 京(58422)
- 财(55559)
- 所(53194)
- 研究所(47750)
- 中心(46305)
- 农(43215)
- 财经(42390)
- 江(39989)
- 北京(38776)
- 经(38577)
- 经济学(38203)
- 院(36622)
- 范(36502)
- 师范(36160)
- 经济学院(34247)
- 农业(33312)
- 业大(33309)
- 州(32396)
- 基金
- 项目(160611)
- 科学(127037)
- 研究(120267)
- 基金(117337)
- 家(102757)
- 国家(101908)
- 科学基金(85679)
- 社会(78529)
- 社会科(74628)
- 社会科学(74610)
- 省(60052)
- 基金项目(60020)
- 教育(54043)
- 划(51809)
- 自然(51791)
- 自然科(50621)
- 自然科学(50606)
- 自然科学基金(49723)
- 资助(48964)
- 编号(46855)
- 发(40835)
- 成果(40472)
- 重点(37470)
- 部(36536)
- 课题(34641)
- 国家社会(33827)
- 发展(33514)
- 创(33439)
- 展(32978)
- 中国(32263)
- 期刊
- 济(139303)
- 经济(139303)
- 研究(90948)
- 中国(62610)
- 融(42341)
- 金融(42341)
- 农(41555)
- 财(40839)
- 学报(38881)
- 科学(37795)
- 管理(37069)
- 教育(31467)
- 大学(30107)
- 学学(27827)
- 农业(27764)
- 经济研究(23773)
- 财经(21912)
- 技术(21851)
- 业经(20749)
- 经(19097)
- 问题(18079)
- 贸(17499)
- 国际(16623)
- 世界(15949)
- 业(15450)
- 技术经济(12925)
- 统计(12218)
- 图书(12003)
- 坛(11859)
- 论坛(11859)
共检索到432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吴涧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葛楠 葛兆强
本文对中国三十多年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目标、原则、重点和路径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展望,并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和规范化进程、建立完善的优胜劣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 深化改革 发展战略 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本文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以列示若干重大事件的方式,回顾了中国金融改革的主要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然后,分别就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发展、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等领域的进一步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舒志勇
研究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需要考虑几个约束条件。第一,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合作金融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所确定的合作金融性质;第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忽略现实金融宏观控制的要求;第三,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适应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为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宏浩 戴斌
交通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的重点领域。旅游业与交通协同共生、互补共赢,交旅融合是深化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积极实践,交旅融合在政策措施、地方实践和企业创新等层面已取丰硕的成果,但在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融合的体制机制、规划、标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障碍。为进一步深化交旅融合发展,建议以融合发展、繁荣共享理念为导向,着力构建交旅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发布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联合编制旅游交通规划;以满足民众美好出游需求为中心,重点建设旅游目的地立体交通体系,推进节点城市、乡村和目的地之间的无缝连接;推进交通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综合利用等重点任务,指导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培育交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
关键词:
交旅融合 现代旅游业 交通运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孝武 柏宝春
武汉金融行业在新金融机构、新金融市场、新组织结构方面出现了一些新业态,应充分利用武汉经济发展、传统金融机构、科技与人才、区位特点、自然条件及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以股权投资基金、产权交易所、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为突破口,在金融业开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土地制度、财税政策和人才政策方面采取措施促进武汉新金融业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新金融业态 股权投资基金 金融服务外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睿
金融租赁是一种国外较为普遍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却一直发展较为缓慢。本文系统介绍了发展金融租赁在促进投资增长、企业融资结构改善和企业自身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促进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四项措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昱
金融深化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动性保障 ,因而对新兴市场和转型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对中国金融深化程度进行综合判断的基础上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并针对中国目前金融发展的数量扩张型特点 ,指出中国的金融发展应更加注重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金融深化 金融发展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海洲 王水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海洲 王水林 蒲宇飞
1978年以来 ,中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 ,中国实行了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为抵御金融风险提供了强大保障。但是 ,中国金融体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受抗击非典经验的启发 ,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建立更好的风险化解和管理机制 ,更有效的政策协调 ,才能减少和控制金融风险。我们从国际和历史经验的角度 ,分析金融体系普遍存在的弱点以及中国特有的问题 ,提出了旨在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系统 中国 稳定 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惠升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现状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全球化,对外开放变得越来越重要。近40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至1993年是中国金融开放的萌芽阶段。对外开放初期,国内外贸领域外汇极为短缺,先进设备引进不足,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在这样的基本国情下,此时的金融开放主要是配合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解决就业、增加外汇和资本等一系列需求。中国放宽了外资银行准入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汇率改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进一步发展武汉金融市场的对策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课题组①一、武汉金融市场的发展回顾武汉历史上曾以独特的区位经济优势和良好的经济金融基础发展成为国内仅次于上海的金融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经济金融事业发展迅速,许多金融改革与创新在全国居领先地位,金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2005年,我国将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强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鸣骥
一、深刻认识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意义(一)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有利于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农业综合开发既宣传了党对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又为农民解决了实际问题,特别是修渠引水、打井灌溉、筑路植树、科技示范等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