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1)
- 2023(12770)
- 2022(11237)
- 2021(10947)
- 2020(9104)
- 2019(21457)
- 2018(21070)
- 2017(40048)
- 2016(21663)
- 2015(24467)
- 2014(24403)
- 2013(24285)
- 2012(22350)
- 2011(20387)
- 2010(19988)
- 2009(18429)
- 2008(17827)
- 2007(15327)
- 2006(13483)
- 2005(12156)
- 学科
- 济(87538)
- 经济(87402)
- 管理(60034)
- 业(58069)
- 企(46043)
- 企业(46043)
- 方法(40672)
- 数学(35590)
- 数学方法(35187)
- 中国(26012)
- 农(25451)
- 财(21343)
- 学(19039)
- 业经(18422)
- 贸(17678)
- 贸易(17668)
- 制(17485)
- 农业(17316)
- 易(17261)
- 地方(16027)
- 和(13940)
- 银(13663)
- 银行(13630)
- 理论(13535)
- 环境(13421)
- 融(13267)
- 金融(13266)
- 行(13100)
- 技术(12722)
- 务(12297)
- 机构
- 大学(311006)
- 学院(305494)
- 济(127523)
- 经济(124989)
- 管理(121589)
- 研究(107113)
- 理学(105445)
- 理学院(104267)
- 管理学(102605)
- 管理学院(102051)
- 中国(80950)
- 京(67033)
- 科学(64932)
- 财(57581)
- 所(53388)
- 研究所(48831)
- 中心(47404)
- 农(47316)
- 财经(46110)
- 业大(44290)
- 北京(43228)
- 经(42123)
- 江(41896)
- 范(41009)
- 师范(40680)
- 经济学(39110)
- 院(38760)
- 农业(36875)
- 经济学院(35202)
- 财经大学(34470)
- 基金
- 项目(210809)
- 科学(165961)
- 研究(155577)
- 基金(154823)
- 家(134991)
- 国家(133900)
- 科学基金(114332)
- 社会(99032)
- 社会科(93724)
- 社会科学(93702)
- 基金项目(81984)
- 省(78490)
- 自然(73311)
- 自然科(71575)
- 自然科学(71560)
- 教育(70694)
- 自然科学基金(70288)
- 划(67465)
- 资助(64041)
- 编号(62573)
- 成果(51712)
- 部(47783)
- 重点(46996)
- 发(44417)
- 创(43333)
- 课题(42882)
- 教育部(41247)
- 国家社会(41245)
- 创新(40499)
- 科研(40046)
- 期刊
- 济(137730)
- 经济(137730)
- 研究(94544)
- 中国(57843)
- 学报(48043)
- 科学(45770)
- 管理(44177)
- 农(43732)
- 财(41463)
- 大学(36771)
- 学学(34360)
- 教育(33914)
- 农业(30529)
- 融(26101)
- 金融(26101)
- 技术(24831)
- 财经(22641)
- 经济研究(22281)
- 业经(20792)
- 经(19320)
- 问题(18315)
- 图书(16524)
- 业(15833)
- 贸(15041)
- 理论(14996)
- 技术经济(14680)
- 科技(14647)
- 世界(14358)
- 版(13612)
- 实践(13475)
共检索到449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邹薇 方迎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调查年度的数据,基于"能力"方法的视角,选用收入、教育和生活质量3个维度,对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动态多维度考察,结果发现:(1)相对于单一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程度更为严重、波动性更大,贫困人口应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明显,其中教育贫困尤其严重。(2)尽管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贫困趋于收敛,但近年来农村多维贫困对全国的贡献度高达80%以上,城乡间多维贫困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3)指标等权重情形下的多维贫困随时间推移呈平稳快速下降态势,其中生活质量改善对多维贫困下降的贡献度最大。(4)就影响多维贫困的外在环境因素而言,东部地区的多维贫困下降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家庭中劳动力及户主的特征也对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探讨了多维贫困的致因和消除多维贫困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多维贫困指数 能力方法 动态测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4个维度共11项指标,并以中国1989~2009年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多维贫困为中国贫困的主要致因,所占比重约为城市贫困的5.67倍;城乡贫困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减贫效果优于城市;贵州、河南、广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收入贫困发生率较高,而多维贫困程度最低的却是湖南,其次为湖北;指标非等权重下,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受教育年限和收入4项指标对总体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确定为重点扶贫方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莹 解浩
利用CHNS1999—2010年调查数据,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动态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除就业维度和教育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之外,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医疗保险和收入维度最为明显。第二,多维贫困在1999—2003年间有所恶化,此时返贫人口比重高于脱贫人口比重,2003—2010年间有所改善,此时脱贫人口比重高于返贫人口比重。长期贫困人口比重在1999—2010年间出现显著的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返贫效应大于脱贫效应,近年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脱贫效应大于返贫效应,而长期贫困效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多维贫困指数 返贫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 高艳云 高燕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数据,进行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逐级递增的非平衡分布。(2)全国多维相对贫困的区域差距在波动中缩小,贫困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不断减弱,但西部地区省份和部分中部地区省份持续处于高-高集聚区,存在较大的减贫空间。(3)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在考察期内持续下降,未来总体上会朝着更低的贫困水平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等陷阱”和“返贫”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立中
采用Watts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对我国转型时期多维度贫困进行测算,并进行夏普里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度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贫困下降最少。另外,在整体义务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部分人口教育年限却在下降,说明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运用多维度方法测算贫困,便于人们识别贫困人口在不同维度上遭受的痛苦,并为政策制订者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和组合式反贫困政策提供依据,提高反贫困政策的瞄准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童朝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在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趋紧形势下,市场化反贫困被认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是否符合实践需要,基于广西和陕西两省(区)连片特困地区419份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拓展的AF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多维贫困问题在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存在,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不同维度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维度按MPI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参与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基础设施贫困。(2)市场参与维度各环节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环节、产中环节、产前环节。因此,要深入推进市场化减贫战略,通过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收入及教育常规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结构分解 精准扶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贫困的多维福利剥夺程度高低和持续时间长短是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制定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文章综合Alkire和Foster(2011)提出的多维贫困测算方法和Foster(2009)提出的长期贫困测算方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和暂时多维贫困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贫困状况,并进行了城乡分解、指标分解和区域分解。结果发现:第一,样本家庭在多维视角下的长期贫困比例要高于暂时贫困,这与单一地从收入角度来分析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的结论恰好相反;第二,对于所有类型的贫困而言,教育年限、医疗保险和健康的贡献度都排在前三位,但健康对于长期贫困人口的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暂时贫困;第三,总体看来,农村的多维贫困程度不仅高于城市,而且很多指标的贫困持续时间也要高于城市;第四,从四大区域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长期多维贫困程度要高于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关键词:
多维贫困 结构分解 精准扶贫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叶琴
本文采用CHNS2000-2009年的个人数据,利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估计中国9省的劳动者在收入、健康、教育、医疗保险四个维度的多维贫困,对比分析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多维贫困的状况。引入市场化指数这一制度变量解释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多维贫困的变化。研究发现市场化是农民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分析农民工多维贫困内部各维度的变化,利用Heckman两步法分别估计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的教育对收入回报的截面变动趋势,并采用个体面板数据估计、比较农民工和城市劳动者十年间的总体教育回报状况。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较全国水平和城市劳动者均严重。收入与教育维度的贫困对农民工多维贫困的贡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 张全红 周强 Mark Yu
研究目标:从家庭层面对中国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状态进行静态和动态比较,定量分析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相互影响。研究方法:利用A-F双界限法测度多维贫困,借助联合概率分布矩阵和动态转移矩阵考察两种贫困的状态转换及其动态偏离情况。研究发现: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发生率和状态转换率相差不大,但两种贫困家庭之间却存在巨大的静态和动态偏离,2014年中国两种贫困家庭的重合度仅为17%,2010~2014年在收入脱贫(或入贫)的家庭中同时发生多维脱贫(或入贫)的家庭占比一般不超过20%;深度贫困家庭减贫进展缓慢。研究创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提供的面板数据,有助于分析家庭贫困变动的长期效应;按家庭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家庭之间两种贫困的静态偏离情况;将两种贫困的偏离分析由静态层面拓展到动态层面。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经验证据,为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里洋 吴和成 卢维学
基于中国居民两轮微观调查数据,本文通过构建期望贫困概率模型测量城市家庭贫困脆弱性,并从全国、地区、家庭维度进行动态演化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国际减贫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城市慢性贫困持续好转,而暂时性贫困却有加剧迹象;相对贫困日益突出,且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峻,黑龙江贫困形势出现恶化,河南、湖南隐形贫困覆盖面最广,河南、湖北、湖南及重庆则是贫困高发区域。随着时间推移,贫困脆弱性年轻家庭化趋势明显,户主性别已退化为贫困脆弱性的非影响因素,而婚姻、孩子抚养问题成为扰动家庭稳定主要风险;个体教育的投入已无法形成抑制效应,只有均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才是减少贫困脆弱性的有效手段。从有效性识别来看,全国相对贫困线适用于慢性贫困脆弱性,地区相对贫困线适合暂时性贫困脆弱性,而高脆弱性识别则能助力精准脱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全红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3个维度的10个指标,从剥夺得分的角度对1991-2011年中国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和动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进行了4种分类和测算,考察了这4类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我国的多维贫困正在向有利的方向变化。具体来说,第一,多维视角下中国的减贫效果好于单一收入指标下的减贫效果;第二,城乡多维贫困呈现一定的收敛趋势,农村对贫困的贡献在2000-2011年有所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人口中极端贫困比重超过60%,但后期该比重降至不到30%。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动态变化 极端贫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艳云 马瑜
如果仅考虑一个时点的贫困,很难把握贫困的动态变化特点,在政策制定上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首先在多维视角下,选用了9个指标识别出家庭在某个时点是否贫困,然后将家庭在不同时点贫困状态的变动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着重从家庭层面和区域层面来揭示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慢性贫困,什么样的家庭不容易贫困。研究认为,加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人口结构、平衡地区发展差距等都是改善贫困的重要方面。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四个维度共11个指标,通过计算家庭的剥夺得分来识别其是否贫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991—2011年中国农村的多维贫困指数。研究发现:多维视角的中国农村减贫效果要大于单一收入指标视角;从指标分解看,1991—2011年,收入始终是中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第一致因,但其贡献度在下降,而受教育年限和健康状况的贫困贡献度在上升;被调查省份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多维贫困的变化与收入贫困的变化也不完全一致;户主性别、教育程度和人口规模不同的家户,多维贫困程度相差较大。
关键词:
多维贫困 收入贫困 动态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