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22)
2023(16044)
2022(13788)
2021(12920)
2020(10604)
2019(24517)
2018(24446)
2017(45921)
2016(24676)
2015(27941)
2014(28001)
2013(27984)
2012(26441)
2011(24331)
2010(24343)
2009(22336)
2008(21712)
2007(19065)
2006(17259)
2005(15895)
作者
(72841)
(60420)
(59948)
(57192)
(38768)
(28838)
(27270)
(23688)
(23085)
(21666)
(20830)
(20492)
(19400)
(19300)
(18694)
(18634)
(17967)
(17325)
(17319)
(17244)
(15379)
(14845)
(14447)
(13869)
(13588)
(13512)
(13353)
(13128)
(12215)
(11947)
学科
(121599)
经济(121481)
管理(67664)
(63575)
(50639)
企业(50639)
方法(45831)
数学(39567)
数学方法(39225)
中国(34936)
地方(29278)
(29262)
业经(25293)
(24128)
(23306)
(21566)
贸易(21549)
(20843)
(20077)
农业(19800)
(18182)
银行(18143)
(17931)
金融(17930)
环境(17744)
(17589)
(17373)
地方经济(17080)
理论(16613)
(16240)
机构
大学(363614)
学院(359852)
(157614)
经济(154445)
管理(138829)
研究(132667)
理学(118442)
理学院(117063)
管理学(115345)
管理学院(114695)
中国(100594)
(79808)
科学(78474)
(69687)
(67417)
研究所(60997)
中心(57827)
(55907)
财经(54945)
(52702)
北京(52061)
(50009)
业大(49787)
(49286)
师范(48881)
经济学(48497)
(47658)
经济学院(43352)
农业(43301)
(42672)
基金
项目(236323)
科学(185940)
研究(176041)
基金(171466)
(148883)
国家(147632)
科学基金(125864)
社会(112489)
社会科(106633)
社会科学(106607)
基金项目(90219)
(89658)
教育(79744)
自然(79012)
自然科(77134)
自然科学(77118)
(76034)
自然科学基金(75745)
资助(71092)
编号(70958)
成果(58913)
(54513)
(53088)
重点(52985)
课题(49741)
(48438)
国家社会(46715)
教育部(45796)
创新(45264)
发展(44335)
期刊
(184105)
经济(184105)
研究(117957)
中国(74170)
学报(53749)
管理(53651)
(51959)
科学(51728)
(50155)
教育(41703)
大学(40948)
学学(38116)
农业(36256)
(35044)
金融(35044)
技术(31604)
经济研究(30219)
业经(27984)
财经(27743)
(23930)
问题(23807)
图书(19867)
(19602)
技术经济(19188)
(19057)
世界(18794)
国际(17676)
理论(17405)
科技(16572)
现代(16558)
共检索到559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相关问题做了重要论述,主要有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最鲜明特征,新时代要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结构、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开放、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时代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展开,重点是高质量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如何提高高质量发展等。需要加强的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全方位研究,以及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政府和市场作用的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书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包含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结构均衡、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和以人为本6个子系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度体系,对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对进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分类情况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先型和良好型省份比重较低,而缓慢型和滞后型省份比重较高;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进程优于中部、西部地区;从障碍子系统识别结果看,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和结构均衡3个子系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子系统。本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臧金亮  张向前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动力变革是关键,本文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从战略视角探求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关系,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初步建构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编码和不断分析,建立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互动模型,明晰了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中的战略定位,发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在互动时面临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规划不足、华侨华人力量战略定位不明晰、海外合作交流平台搭建战略行为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战略模式上人才引进体系系统化、战略定位上重新评价华侨华人力量、双向合作平台的搭建上战略行为落地等建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斌  王海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动作为,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即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增长动力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新兴要素驱动,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向起决定性作用,经济福祉由先好先富起来转向包容共享共富。需要重点把握发展速度和质量、创新和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侧和需求侧三对关系,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系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敏  李书昊  
研究目标: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依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低,30个省份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和落后型三种类型。研究创新: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价值: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利平  程义全  
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 ,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对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的技术进步效果、市场保护、人力资本损益关系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米建国  李建伟  
新一轮周期中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增强。导致经济增长持续下滑的主要因素是出口增长下降、经济结构失衡和内需不足。随着出口恢复高速增长、内需增长扭转下滑趋势、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价格调整过程的扭转 ,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拐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是发展道路自信的表现,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使命是阐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及其发展道路,研究和总结中国的道路自信并上升为系统化的理论学说,在道路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理论自信。从这一重要使命出发,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首先要在道路自信基础上实现发展观的理论自信,以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观自信引领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其次,要在发展道路自信基础上实现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动力在内的发展理论核心要义的理论自信。再次,要在发展道路自信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自信,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从数量追赶向质量追赶的升级。最后,要在发展道路自信基础上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实现发展理论方法论的理论自信,形成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新思想新理论,提出新战略新举措,满足新需求,完善新体制新机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楷文  李桂玲  杜金祥  陈钰  张向前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昕嫔  郝泽众  郭济彬  王琦芳  张向前  
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处于转型窗口期,如何高效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二者各自价值的必要条件。本文利用生物学和经济学交互的协同演化理论进行分析,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入一个极富解读力的框架中,用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式打破过去固化的低层次转型路径,构建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结构图,分析两个互动主体协同演化的双向因果、多层嵌套、非线性、特定路径依赖特征,判别其协同演化多层级、无主导、基于合作的特定类型,深度探讨二者协同演化作用的机械互动约束、政策灵活开拓、变异与选择过程机制,提出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路径建设的基石、规划的保障及发展指向标,实现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贡献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华侨华人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反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关会娟  张钟文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情况,经济社会管理产生了许多新需求,经济社会统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要实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反映新情况、满足新需求,在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经济学、社会学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统计理论和方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从创新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如何实现创新与发展,以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对接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的若干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新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服务业核算问题研究、无形资产测度问题研究、全球价值链研究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升级转型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理论界必须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且还应对常态社会与常态经济、虚拟经济、虚拟性货币、宏观调控、经济学最基础范畴等基础研究给予创新,对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新型工业化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进行应用理论的研究。同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经济理论的研究还要肩负起监督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及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于2018年4月21日—25日举办了第七期政治经济学大讲堂"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级研修班,邀请刘伟、江涌、黄卫平、吴中海等专家学者授课,与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学员齐聚中国人民大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斌  艾小锋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创新,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8届年会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讨会,于2018年4月21日~22日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和四川大学主办,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四川大学副校长晏世经教授出席并致辞,中国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