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5)
2023(6003)
2022(5064)
2021(4934)
2020(4073)
2019(9466)
2018(9325)
2017(17152)
2016(9335)
2015(10916)
2014(10551)
2013(10684)
2012(10430)
2011(9720)
2010(9702)
2009(9054)
2008(9118)
2007(8222)
2006(7602)
2005(7353)
作者
(26424)
(21953)
(21807)
(21117)
(14153)
(10508)
(9920)
(8468)
(8440)
(7904)
(7691)
(7421)
(7407)
(7214)
(7106)
(6867)
(6649)
(6404)
(6358)
(6033)
(5836)
(5355)
(5251)
(5034)
(5021)
(4981)
(4961)
(4774)
(4481)
(4390)
学科
(42417)
经济(42367)
管理(27237)
(25611)
(20181)
企业(20181)
方法(16877)
中国(16099)
数学(14867)
数学方法(14733)
(12705)
(11396)
贸易(11385)
(11220)
(9971)
(9004)
业经(8604)
(8401)
银行(8401)
(8198)
农业(7867)
(7341)
(6986)
金融(6986)
(6973)
地方(6840)
(6747)
关系(6537)
(6499)
(6383)
机构
大学(139181)
学院(136365)
(67610)
经济(66526)
研究(54611)
管理(51029)
中国(45327)
理学(42523)
理学院(42037)
管理学(41593)
管理学院(41299)
(31256)
(30066)
科学(28661)
(27172)
研究所(24371)
中心(24277)
财经(23434)
经济学(21717)
(21528)
(21511)
(21198)
北京(20837)
经济学院(19403)
(19140)
(18201)
师范(18071)
财经大学(17413)
农业(16648)
科学院(16534)
基金
项目(82947)
科学(66609)
研究(63377)
基金(63047)
(55000)
国家(54596)
科学基金(46100)
社会(42857)
社会科(40809)
社会科学(40803)
基金项目(31490)
教育(29032)
(27829)
自然(27330)
资助(26968)
自然科(26729)
自然科学(26721)
自然科学基金(26304)
(25054)
编号(24413)
成果(21330)
(20671)
中国(20135)
国家社会(19198)
重点(19010)
(18281)
教育部(18126)
课题(17579)
人文(16850)
(16690)
期刊
(78140)
经济(78140)
研究(49266)
中国(31978)
(22058)
管理(21856)
(20547)
科学(18911)
学报(17784)
(16591)
金融(16591)
教育(15953)
大学(14223)
农业(14115)
经济研究(13110)
学学(12892)
财经(12575)
(11755)
技术(11631)
(11020)
世界(10863)
问题(10754)
业经(10679)
国际(10590)
(8777)
图书(7772)
技术经济(7431)
(7316)
论坛(7316)
经济问题(6538)
共检索到228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翟虎渠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并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等制约情况下,粮食安全战略必须以科技为根本手段,以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为可靠基础,依靠优势区域增产提升保障能力,以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元红  刘长全  国鲁来  
本文基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概念,构建了包括供给、分配、消费、利用效率、保障结果、稳定性、可持续性和调控力等8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对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现状、趋势、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当前处于较高水平且近年不断提升。中国粮食安全保障有多重优势,自给率、人均热量和蛋白供给等多项指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结构不合理、环境可持续性较差等。未来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要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产出结构、采用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重视需求管理、减少不舍理消费和损耗、适当降低储备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剑良  彭博  
农垦具有全国领先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较大的粮食生产能力、独具优势的组织形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力量。国家应该加大对农垦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农垦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更好地发挥农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春玲  章颖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在这种形式下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若云  
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的推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产品的工业及能源用途拓展,我国未来粮食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至2020年将达到14000亿斤左右,未来7年需增加2000亿斤。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姜  王志丹  张琳  吴敬学  
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该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消费状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任重道远,并提出了必须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发展道路,努力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充分利用政策手段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达到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冀县卿  
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刚性增长趋势等都对中国粮食安全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粮食安全还面临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农业科技体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既有农业增长带来了较大的环境代价等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粮食安全的道路和政策选择:保障国家宏观层面的粮食安全应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科技进步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特别是中低产田的粮食单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农村贫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汤红美  
自2004年起,中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11年连续增长,但粮食安全及粮食价格稳定仍然是国家战略安全工作的重要内涵。在阐述粮食价格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背景及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程,研究了其粮食价格波动的特点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杨军  仇焕广  
近期全球农产品价格在大幅度波动中上涨和我国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再次引发了国内外对食物和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本文在对我国当前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对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判断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和战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与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郭雅媛  张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当前我国粮食产量遭遇“天花板”制约,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稳定性倒逼国内必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然而,种粮成本上升和比较效益下降、纵向种粮补贴力度不足和横向产粮利益补偿缺位、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失衡问题,导致种粮积极性下降。针对当前粮食安全蕴含的新风险,应当明确产销区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完善粮食生产利益补偿体系,设立“粮食安全发展基金”,探索新型产销协作关系,在提高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种粮农户增收和主产区抓粮积极性提升的有机统一,有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振亚  罗其友  李全新  张晴  刘洋  
中国长期以来采取靠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随着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粮食增产潜力也越来越小。本文从用粮的角度,对中国的节粮空间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在畜牧养殖业、食物和酒类消费、粮食加工仓储等环节共有5 490万t的节粮潜力。全面实施节粮战略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西元  李凤博  徐春春  申红芳  方福平  
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农民之困惑、地方政府之心病、中央政府之无奈"的突出问题,关键在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缺失。为此,必须以综合生产力为基石、市场调节力为重点、主权控制力为保障,重构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分析综合生产力、市场调控力、主权控制力现状,提出了实现从"生产粮食"向"经营粮食"的观念转变,精心设计利益协调、特殊保障两个制度,切实提高产区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两个积极性,牢牢把握粮食收购加工、投入品经营两个主动权,积极用活粮食出口、加工转化两个调节器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娟  
尽管我国粮食实现了8年连续增产,但是,从外部环境、市场供求价格、进出口贸易方面分析,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据此,必须合理上调粮食价格,让利益趋动粮食生产持续发展;正确看待土地规模经营与流转,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服务外包,让地尽其力,从源头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从宏观整体的高度协调好政策环境、资源供给、市场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各种关系,确保国家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岩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仍存在一些影响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需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的综合措施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升魁  李云云  刘晓洁  王灵恩  吴良  鲁春霞  谢高地  刘爱民  
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要求。重新思考和梳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系统认知,同时对推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领域陷入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补贴多和浪费多的"五多怪圈"。传统农学派、经济学派和资源环境学派等不同学科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粮食安全概念从强调对粮食量的保障和供给、强调市场条件下的个人购买能力,到从基本保障提升到生活品质、强调国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内涵不断充实和延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现阶段应当从全产业、多尺度、精准化、多维度、多因素视角全方位解读粮食安全的最新内涵。面对新时代,在我国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构建"营养、绿色、多元、开放"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势在必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