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0)
- 2023(7352)
- 2022(6101)
- 2021(6256)
- 2020(5045)
- 2019(11469)
- 2018(11293)
- 2017(20982)
- 2016(11779)
- 2015(13913)
- 2014(13730)
- 2013(13683)
- 2012(13377)
- 2011(12205)
- 2010(12416)
- 2009(11764)
- 2008(12115)
- 2007(11203)
- 2006(10304)
- 2005(9740)
- 学科
- 济(51820)
- 经济(51655)
- 管理(30560)
- 业(27686)
- 企(22703)
- 企业(22703)
- 方法(21502)
- 中国(19252)
- 数学(16925)
- 数学方法(16610)
- 农(15318)
- 财(12675)
- 制(12259)
- 贸(12132)
- 贸易(12121)
- 易(11893)
- 业经(11736)
- 学(11000)
- 理论(9805)
- 农业(9353)
- 和(9346)
- 银(9262)
- 银行(9256)
- 行(8923)
- 体(8307)
- 教育(8303)
- 融(8269)
- 金融(8268)
- 地方(7813)
- 策(7454)
- 机构
- 大学(179296)
- 学院(173753)
- 济(77429)
- 经济(75895)
- 研究(67791)
- 管理(59267)
- 中国(53637)
- 理学(49335)
- 理学院(48656)
- 管理学(47696)
- 管理学院(47356)
- 京(40085)
- 科学(38110)
- 财(37826)
- 所(34994)
- 研究所(30991)
- 中心(29912)
- 财经(29024)
- 范(28012)
- 师范(27846)
- 北京(27114)
- 江(26514)
- 经(26473)
- 农(26215)
- 经济学(25557)
- 院(23340)
- 师范大学(22741)
- 经济学院(22730)
- 财经大学(21480)
- 州(20907)
- 基金
- 项目(103149)
- 科学(81845)
- 研究(80084)
- 基金(75766)
- 家(65487)
- 国家(64891)
- 科学基金(54295)
- 社会(53599)
- 社会科(49613)
- 社会科学(49598)
- 教育(38803)
- 基金项目(37834)
- 省(36052)
- 资助(32501)
- 划(32301)
- 编号(31860)
- 自然(31430)
- 自然科(30749)
- 自然科学(30742)
- 自然科学基金(30226)
- 成果(29977)
- 部(25606)
- 重点(23971)
- 课题(23605)
- 中国(23136)
- 国家社会(22691)
- 教育部(22602)
- 发(22279)
- 性(21660)
- 大学(20646)
共检索到292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又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提出这个问题,加以解答,有利于认识1949-1979年这30年的中国历史。和谐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而以统一为主。规定社会性质的要素是分配。深愿在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进行民族精神基本经典教育,选编中学文史通识读本,供养少量冷僻的学术研究,重塑中国人的"人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夏慧
金融业是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产业,一国在金融领域中的发达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实力。现代金融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促进了全要素的生产力发展,从而对长期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容乐观的是,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少由金融领域所引发,表现以不同的文化、法律、道德等诸多形式的社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丘 黄世祥
总结了信息的基本特性,阐述了信息、信息系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并指出构建和谐的信息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从信息的基本特性出发,提出了一些强化信息功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文海 张磊
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三大文化体系,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以及通向和谐社会之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和合文化或和谐文化,把和谐视为社会普遍的价值追求;西方文化通过对竞争、冲突和矛盾消极后果的反思,意识到了和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三种文化体系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措施和方法。中国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以当代中国现实为依据,对这三大文化体系中的和谐思想进行创造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文化资源 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长喜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中心议题。近些年来,中国政治学界围绕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诸多讨论,中国政治学会先后召开多次全国性的专门学术研讨会,尤其是最近在黑龙江大学举行的“中国政治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朝全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明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方针的"双百方针"的提出,拉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民主建设的序幕。"双百方针"全面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基本内涵:确保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与多样性,尊重文化的自由发展与平等对话,坚持巩固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双百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主的逻辑起点。坚持"双百方针",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坚定国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目的是分析和总结新中国7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论证它的基本规律。从新中国历史来看,党在过渡时期提出的“一化三改”总路线和总任务引导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把自己的符号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原点。尽管“一化三改”总路线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初步实践,但在其过程中已经产生或提出了许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命题,而圆满和成功回答这些命题,往往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但问题的产生和提出则是这个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践斗争的伟大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路日亮 袁一平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最普遍、最根本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基尼系数逐步拉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有理论偏差、政策失误,有制度缺位、法制不健全、腐败加剧,也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关键词:
利益和谐 和谐社会 贫富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潭 刘兴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彻底冲破旧制度束缚的强烈需求必然催生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在中共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迈向新改革时代的大国治理必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兼顾为方法,引领整个社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 统筹兼顾 大国治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邱卫东
对资本社会的批判根本上是对资本文明景观所依附的资本逻辑的批判,这一经济哲学批判所呈现的公理,构成了全球化、市场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从历史唯物主义高度看,人类社会应当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社会利益最大化和人的发展最大化三者目标间平衡发展的综合逻辑向度上,来全面认识和实践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根本方向,这一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社会发展综合逻辑,必将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同时,也为和谐世界的深层推进与历史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孙纲 王有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黑龙江省审计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了《审计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和全体党员干部要
关键词:
社保审计 服务 构建 和谐社会 思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苏春红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急剧转型,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和深化,社会和谐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谐社会目标下公平的、全社会共享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加强,而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和提高财政的公共性是优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府责任 社会保障 公平与共享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来庆立
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不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路,更是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关系的超越,这尤其体现在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文化层面。从概念生成史上看,文化概念具有民族性、阶级性和区域性的内在张力,且与现代化进程共生。当前,西方现代化道路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文化困境,而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则在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形成了世界性、人民性、普遍性的文化逻辑,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本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文化困境,这在人类社会发展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论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
《资本论》的科学社会主义逻辑指向——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范畴研究
马克思关于经济制度与人民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分析——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价格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于新阶段物价工作新思路的调研报告
由物到人:财政学逻辑起点转变与范式重构——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之六)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演化逻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的理论范式与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定位研究——基于所有制视角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