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7)
- 2023(8060)
- 2022(6678)
- 2021(6100)
- 2020(4916)
- 2019(11313)
- 2018(11118)
- 2017(20965)
- 2016(11380)
- 2015(12990)
- 2014(12931)
- 2013(13099)
- 2012(12510)
- 2011(11520)
- 2010(11309)
- 2009(10481)
- 2008(10400)
- 2007(9261)
- 2006(8362)
- 2005(8103)
- 学科
- 济(51419)
- 经济(51331)
- 管理(40045)
- 业(32024)
- 企(26530)
- 企业(26530)
- 方法(20333)
- 数学(18102)
- 数学方法(18005)
- 中国(17474)
- 财(15489)
- 制(15488)
- 环境(13639)
- 农(12638)
- 贸(11921)
- 贸易(11912)
- 易(11741)
- 业经(10737)
- 体(10725)
- 银(10338)
- 银行(10330)
- 行(9987)
- 融(9638)
- 金融(9636)
- 学(9620)
- 划(9366)
- 体制(9147)
- 务(8639)
- 财务(8621)
- 财务管理(8598)
- 机构
- 大学(173017)
- 学院(168593)
- 济(83719)
- 经济(82409)
- 研究(64027)
- 管理(63147)
- 理学(53430)
- 理学院(52861)
- 管理学(52352)
- 管理学院(52017)
- 中国(51792)
- 财(40833)
- 京(37163)
- 科学(33189)
- 财经(31566)
- 所(31429)
- 经(28867)
- 经济学(28136)
- 中心(27923)
- 研究所(27916)
- 经济学院(25174)
- 江(24459)
- 北京(24313)
- 财经大学(23602)
- 农(23466)
- 院(22843)
- 业大(20180)
- 范(20089)
- 师范(19935)
- 研究中心(18517)
- 基金
- 项目(107577)
- 科学(87095)
- 基金(82918)
- 研究(81101)
- 家(71928)
- 国家(71443)
- 科学基金(61413)
- 社会(56130)
- 社会科(53475)
- 社会科学(53468)
- 基金项目(42621)
- 省(37218)
- 自然(36859)
- 教育(36408)
- 自然科(36005)
- 自然科学(35996)
- 自然科学基金(35413)
- 资助(33938)
- 划(32773)
- 编号(29877)
- 制(26819)
- 部(26733)
- 成果(25575)
- 国家社会(25257)
- 重点(24682)
- 中国(24593)
- 教育部(23681)
- 发(23283)
- 创(22399)
- 人文(22043)
共检索到269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静
在碳排放量跃居全球首位的严峻压力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成绩卓著。然而,碳排放权售价过低造成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中国构建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于天飞
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碳排放权交易是缓解温室效应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对国际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交易类别、成交量价格及国内碳排放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气候交易所的制度构想。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现状分析 气候交易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倪娟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中国亟需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透支式"发展模式,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对比分析了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差异,考察了两种机制国际与国内的实施现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联合应用建议。
关键词:
碳税 碳排放权 交易机制 国际经验 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文举 钱新新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影响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从七个试点省份出发,选取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政策的环境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提升工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中国工业的低碳转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通过成本约束和结构升级途径促进工业低碳转型,而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尚未实质性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在外商投资水平更高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芳
本文以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设立两种区域碳交易情景,以最小化碳强度为目标,分析区域碳交易对经济、环境的潜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高于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地区间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存在差异,为实现区域碳交易提供基础。通过情景分析法,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区域碳交易会降低碳强度;在设立不同经济增长水平、环境约束限制的情景下,碳强度降低水平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碳排放交易 初始排放权 市场运行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穆丽霞 周原
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市场化手段,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先后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然而,在这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尚未形成,且缺乏立法保障。因此,中国应尽快在本国国情基础上,充分借鉴域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设经验,完善中国相关立法,以推动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构建。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制度构建 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佳宁
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工具。对国内外碳排放权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碳排放权市场配额分配、法规创设、监督与处罚等核心机制设计问题,并以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性思路。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机制设计 配额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洪涛 戴云 张洁静
以我国在"两省五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15年我国A股市场155家试点企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内容分析法构建企业碳透明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否提高企业碳透明度、通过何种渠道提高其碳透明度以及具体提高哪方面内容的碳透明度,并进一步跨越"宏观—微观"的思路,检验市场化程度和产权性质对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碳透明度,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市场化程度越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越能推动企业提高碳透明度,其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年报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更能推动国有企业提高其碳透明度,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社会责任报告提高其碳透明度及其碳绩效透明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伟 王加平 李国祥
本文研究认为,碳配额银行不仅可以承担储备碳排放权配额的任务,也可以对碳排放权配额进行运营,使其更好地体现出碳资产的价值,还可以承担充当信用中介、稳定交易市场、规避价格风险、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完善投融碳体系等功能。碳配额银行可以开展专营业务和兼营业务,在进行业务运作时,会存在业务经营风险、碳排放权配额乘数效应风险、"挤兑"风险、商业性经营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需要采取措施给予控制。
关键词:
碳排放权配额 储备机制 碳配额银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志雄 王宇露
为推动我国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市场,本文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的特点,运用价格价值理论、价格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等理论,揭示了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双层价格形成机制架构,并以此为基础,剖析了我国7个试点的强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运行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优化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强制碳排放权交易 价格形成机制 价格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吕艳娜 程元鑫
《京都议定书》有效期至2012年,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一阶段也已到期。中国作为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未来必将承担起更多的减排责任,当自愿减排体系无法达到碳减排要求时,必将向强制性减排体系过渡,最终建立起总量控制及交易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文章着重阐述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期为我国制定这方面的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关键词:
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 会计计量 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苑泽明 李元祯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已开始大规模试点工作。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计量尚未解决,无疑对碳交易的全面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梳理国外关于碳排放权处理的净额法和总额法并分析其利弊。随后从碳排放权本质出发,揭示其无形资产性质,解决其会计确认问题;又在公允价值的框架内,尝试提出运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解决其会计计量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进 赵定涛 郭韬
消费者因素对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消费行为的引导、激励,形成低碳消费模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者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建立了消费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框架,研究了消费排放权交易对个人、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研究认为消费排放权交易属于帕累托次优解,据此提出了一个将消费者纳入减排行动的减排机制。
关键词:
温室气体减排 外部性 消费排放权交易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徐华新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协议》。其中,《京都议定书》提出了三种合作机制,即国际排放权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合作机制为各国实现"更清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既有利于履行国际社会责任又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全球碳交易量持续增长,碳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近年,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也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8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