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5)
2023(9758)
2022(8128)
2021(7649)
2020(6306)
2019(14304)
2018(14211)
2017(26026)
2016(14298)
2015(16375)
2014(16230)
2013(16121)
2012(15438)
2011(14160)
2010(14430)
2009(13803)
2008(13784)
2007(12654)
2006(11612)
2005(10913)
作者
(40892)
(34184)
(34020)
(32821)
(21796)
(16263)
(15362)
(13103)
(13065)
(12416)
(12031)
(11491)
(11237)
(11183)
(11088)
(10633)
(10071)
(10023)
(9905)
(9467)
(9015)
(8311)
(8176)
(7839)
(7813)
(7793)
(7606)
(7583)
(6906)
(6776)
学科
(60103)
经济(60005)
管理(46182)
(37055)
(30083)
企业(30083)
中国(21881)
方法(21543)
数学(18559)
数学方法(18382)
(18065)
(17838)
(17533)
环境(14184)
业经(13834)
(12673)
贸易(12661)
(12446)
(12291)
银行(12282)
(12279)
(12071)
(11869)
地方(11318)
(11128)
金融(11126)
农业(10980)
(10144)
体制(10011)
(9652)
机构
大学(209917)
学院(206290)
(93802)
经济(91935)
研究(78480)
管理(74809)
中国(63702)
理学(61947)
理学院(61227)
管理学(60405)
管理学院(59997)
(47462)
(46592)
科学(43012)
(38955)
中心(35714)
财经(35689)
研究所(34532)
(33628)
(32427)
(31316)
北京(30666)
经济学(30343)
(28390)
(27531)
师范(27326)
经济学院(27016)
财经大学(26368)
业大(25982)
(25705)
基金
项目(129086)
科学(102849)
研究(99051)
基金(95505)
(82798)
国家(82134)
科学基金(69929)
社会(65737)
社会科(62306)
社会科学(62295)
基金项目(49004)
(47016)
教育(45420)
自然(41708)
自然科(40619)
自然科学(40609)
(40552)
自然科学基金(39909)
资助(39179)
编号(38455)
成果(33677)
(30871)
(30079)
重点(29942)
国家社会(28640)
课题(28354)
(28010)
中国(27291)
教育部(26891)
(26429)
期刊
(113004)
经济(113004)
研究(72357)
中国(52447)
(37605)
管理(30590)
(29818)
学报(29110)
科学(28405)
教育(26492)
(24575)
金融(24575)
大学(23304)
学学(21178)
农业(19602)
财经(19113)
技术(17553)
经济研究(17464)
(16583)
业经(15689)
问题(14979)
(13916)
世界(12364)
国际(12281)
图书(11426)
(10779)
(9856)
论坛(9856)
技术经济(9807)
资源(9556)
共检索到345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华  刘某承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结构性的经济政策缺位,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以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基于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和分析,本文明晰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原则,分析了补偿的标准与途径,构建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框架,同时就我国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进民  张会锋  
2009年以来,随着新农合、居民医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财政补助标准的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如期完成,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稳步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医改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出现困难;国库资金调度日趋紧张,医改资金及时拨付受到较大影响;基层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花钱建机制效果还不理想;综合改革后村医收入下降明显,村医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落实"四个分开"难度较大,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作为财政部门来讲,应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健全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高峰  
河北省张家口市作为经济后发地区,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还处于中下等水平。从地理上看,张家口市是涵养京津水源的重要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限制了如化工、造纸、制药等多种项目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同时,张家口也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禁牧舍饲、风沙源治理的重点地区,每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惠荣  刘洁梅  
阐述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及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几点思考:通过完善政策与法规、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地方补偿、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森林生态公益性产品服务体系等途径,探索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性运行机制,为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荣娟  孙友祥  
探索多样化的、高效率的生态补偿方式,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中各利益主体关系,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制度环境,建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促进并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一、加强生态补偿组织体制的统一性,强化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孔军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发展,虽历经一些曲折却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布实施以来,德育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地位有所提升,队伍有所充实,整体素质有所提高,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旭东  
改革以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事实说明,以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是不尽成功的;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从体制上、机制上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是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实践上看,这种监督机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黄丽霞  
税收作为政府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其实际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税收的建设和设计。生态税收体系的设计应与产品生命周期相结合;在中央与地方、税务机关与生态相关机关之间合理分工、分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高小琼  
金融生态概念自提出后,引起金融理论界和金融实践工作者的热切关注。笔者对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有精彩论述。并指出在金融生态链中,法治环境是根本,制度环境是保障,信用环境是基础,三者缺一不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晓丹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住宅的概念与特征,对国内外生态住宅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分析。生态住宅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文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生态住宅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伟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领域一些行业、企业风险性事件和公共事件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更在当前中美贸易战的特殊形势下影响了经济发展预期和信心。笔者思考其中的问题和反差,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对经济问题的政治性认识不足。很多风险性事件涉及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和资本过度扩张,包括长租公寓平台、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滴滴、币圈等等。我们一些相关管理部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淑莲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生态环境补偿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建立生态环境补偿依据的基础上,从强化生态环境产权意识、加强生态环境补偿立法、推进生态环境价格改革、完善生态环境补偿管理、坚持生态环境补偿原则等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苗壮  刘岩  
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方面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尚未在制度层面上完全落实。文章基于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梳理了财政支付转移、专项基金等行政及市场的主要手段,分析了海洋生态补偿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以刚性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为国家实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总体战略目标、建设美丽海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服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云  
生态补偿机制不等同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特点和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加快生态补偿立法,因地制宜确定补偿模式,分阶段提高补偿标准,分类分级组织实施生态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