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1)
2023(10531)
2022(8925)
2021(8225)
2020(6591)
2019(15217)
2018(14841)
2017(27613)
2016(14667)
2015(16750)
2014(16495)
2013(16518)
2012(16085)
2011(14950)
2010(15061)
2009(13793)
2008(13839)
2007(12463)
2006(11545)
2005(10910)
作者
(42880)
(35632)
(35594)
(33696)
(23219)
(17131)
(16053)
(13792)
(13789)
(12761)
(12382)
(12067)
(11712)
(11641)
(11542)
(11002)
(10699)
(10265)
(10242)
(9962)
(9320)
(8734)
(8641)
(8220)
(8114)
(8055)
(7993)
(7927)
(7185)
(7150)
学科
(72446)
经济(72361)
(41022)
管理(40063)
(31258)
企业(31258)
中国(26761)
方法(23454)
(21264)
数学(20114)
数学方法(19978)
地方(19743)
业经(16374)
(15946)
贸易(15929)
(15498)
农业(14314)
(13893)
(13660)
银行(13650)
(13570)
(13394)
(13184)
金融(13184)
(12886)
(12003)
环境(11158)
地方经济(11132)
(10393)
技术(10246)
机构
大学(216614)
学院(216164)
(101080)
经济(99260)
研究(86005)
管理(79581)
中国(67868)
理学(66298)
理学院(65466)
管理学(64686)
管理学院(64237)
(48551)
科学(47732)
(45189)
(43657)
研究所(39106)
中心(37589)
财经(34805)
(34477)
(33570)
北京(32366)
经济学(31745)
(31732)
(30634)
(30504)
师范(30266)
经济学院(28357)
业大(26617)
(26533)
农业(26378)
基金
项目(134177)
科学(106863)
研究(102537)
基金(98263)
(86047)
国家(84928)
科学基金(71499)
社会(67788)
社会科(64379)
社会科学(64363)
基金项目(50012)
(49568)
教育(45849)
(42860)
自然(42334)
自然科(41316)
自然科学(41305)
资助(40706)
自然科学基金(40614)
编号(40452)
(35326)
成果(34153)
(31222)
重点(30804)
课题(29469)
发展(29369)
国家社会(29067)
(28857)
中国(27925)
(27668)
期刊
(123913)
经济(123913)
研究(75997)
中国(52090)
(34025)
管理(33828)
(32815)
科学(30713)
学报(29504)
教育(26316)
(25654)
金融(25654)
农业(23506)
大学(23161)
学学(21364)
经济研究(20365)
业经(19952)
技术(19113)
财经(18105)
问题(16234)
(15803)
(15354)
世界(14783)
国际(14312)
(13758)
技术经济(11616)
(11199)
论坛(11199)
图书(10674)
经济问题(10248)
共检索到360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靖宇  陈欢  许浩  
自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以来,新一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再次拉开帷幕。在这一进程中,中国至今仍然居于弱势地位,尚有一半左右的海域国土被某些外国势力所染指和侵占。为了有利、有理、有节地奋起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有必要深入探讨中国海域的国家安全问题。为此,应当扫描中国各海域划界争端的发展态势,认定中国捍卫海域国家安全的战略价值,分析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关于中国海域国家安全的对策创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剑华  
战略目标应具有预测性、可计量性、有形性和激励性。根据我国海运业的现状,1996~2020年中国海洋运输发展重点战略目标应定为以下三个:(1)建立一支覆盖全球的集装箱班轮运输船队,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振美  罗明  张泰  周声伟  
1982年以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走出了一条高速、高效发展的路子,但也面临着储量接替、自营筹资、海外发展、管理体制等问题,为此,本文也提出了明确责任、赋予权力、外债余额管理、利润留用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柯昶  刘琨  张继承  
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剧,使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有必要从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的普遍问题出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灾难类型进行科学论证,比较分析我国四大海域的生态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做出保障海洋生态安全的务实操作对策,为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尔升  裴广一  陈羽逸  李雪晶  
本文根据历史经验,认为:海洋话语权是海洋强国的前提,其内在逻辑是:海洋思想—海洋话语—海洋法律(制度、规划)—海洋活动—海洋强国。目前,国际海洋话语出现双垄断(国际海洋法公约,美国)的现象,中国在国际海洋话语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对中国产生消极影响。本文认为:国际海洋话语权的双重垄断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改变,中国海洋话语的弱势将继续保持。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必须建立符合中国海洋强国要求的本土化的海洋话语体系;完善法制,增强海洋话语的合法性;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确立海洋话语提供坚强的后盾;打好经济牌,增强中国海洋国际事务的发言权,理性地融入国际海洋话语体系,与各方平等开展沟通对话;在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宝惠  王灵恩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海洋产业的蓬勃兴起,海洋海岛旅游业近些年来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并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文章阐述了我国海洋海岛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在分析我国海洋海岛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的生态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特色化战略、精品化战略与系统化战略,并提出了我国海洋海岛旅游的发展措施,以期对我国海洋海岛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加韬  
海洋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研究工作。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技术、海洋服务业等七大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科技水平落后、高端制造能力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瓶颈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在政策规划、科技攻关、体制机制、专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和国家利益的层次性,以及战略的重要程度,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论揭示:以中国为圆心,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印度洋和北冰洋在中国海洋战略中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而言,西太平洋地区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海洋战略优先考虑的海域,中国宜实行主导控制型战略;印度洋地区涉及到中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海洋利益,中国宜在印度洋地区保持力量存在,以实力寻求均势,建立战略平衡;北冰洋地区则属于中国的一般利益,中国宜建设性地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秩序的建构,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泽宇  卢函  孙才志  
从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海洋资源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相对隶属度模型对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VAR模型探究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关系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广东、山东两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最高;浙江、福建、辽宁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高;天津、海南、江苏、河北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较低;上海、广西海洋资源开发综合指数水平低。(2)我国海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以国  巩建华  
冷战结束后,南海区域外的大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出于地缘政治战略位置的考虑及共同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纷纷加大了渗透南海地区的力度。针对大国南海渗透战略,中国必须将南海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经营和筹划,设法寻求战略平衡点,建立一套维持南海局势稳定的机制,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以国  巩建华  
冷战结束后,南海区域外的大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出于地缘政治战略位置的考虑及共同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纷纷加大了渗透南海地区的力度。针对大国南海渗透战略,中国必须将南海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去经营和筹划,设法寻求战略平衡点,建立一套维持南海局势稳定的机制,以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增林  夏雪  林晓  赵林  
21世纪以来,在海洋科技和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全球海洋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从基础、经济、科技、人才、政府和环境支撑6个方面提出建立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条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EVM赋权法,结合集对分析,对中国大陆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支撑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并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沿海省市间的支撑条件差距较明显,广东、山东和上海处于第一层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各子支撑条件全面均衡发展;第二层次的江苏、辽宁综合支撑条件较好;第三层次的福建、浙江、天津综合支撑条件一般,缺乏对综合支撑条件贡献较大的优势子支撑条件;第四层次的河北、广西、海南综合支撑条件差,子支撑条件劣势突出。2通过沿海省市6大子支撑条件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各省市支撑条件的优劣势,为沿海各省市制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庆波  戴庆玲  李焱  
21世纪以来,随着能源危机加剧以及人类开发海洋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开始调整能源战略,将开发重点由陆地向海洋转移,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成为新的热点领域。与此同时,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分析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结合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现状,初步构建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国亮  职菲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矿物能源占能源供应总量的九成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矿物能源将日益紧缺。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储量大、可再生等特点,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压力、改善能源结构,具有战略作用。但受制于技术成本、维护难度、设备质量等因素,海洋能发展较缓慢。我国海洋能发展要充分考虑技术成本、设备造价、输电线路成本、输电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