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5)
- 2023(14388)
- 2022(11527)
- 2021(10364)
- 2020(8348)
- 2019(18719)
- 2018(18045)
- 2017(33674)
- 2016(17426)
- 2015(19500)
- 2014(18745)
- 2013(18731)
- 2012(18156)
- 2011(16745)
- 2010(17017)
- 2009(16000)
- 2008(15110)
- 2007(13620)
- 2006(12548)
- 2005(11972)
- 学科
- 济(83351)
- 经济(83276)
- 业(53986)
- 管理(51942)
- 企(43476)
- 企业(43476)
- 中国(34190)
- 融(27543)
- 金融(27543)
- 方法(26133)
- 银(26100)
- 银行(26083)
- 行(25449)
- 地方(23176)
- 农(22984)
- 业经(22583)
- 数学(22309)
- 数学方法(22163)
- 技术(19389)
- 财(18978)
- 制(18713)
- 贸(17302)
- 贸易(17280)
- 易(16817)
- 农业(15905)
- 产业(14031)
- 发(13806)
- 技术管理(13427)
- 学(12819)
- 体(12277)
- 机构
- 学院(250238)
- 大学(249900)
- 济(117752)
- 经济(115649)
- 研究(94822)
- 管理(93854)
- 中国(80520)
- 理学(78555)
- 理学院(77666)
- 管理学(76803)
- 管理学院(76297)
- 京(54524)
- 财(54389)
- 科学(51347)
- 所(46967)
- 中心(43842)
- 研究所(41933)
- 财经(41620)
- 江(38939)
- 经济学(37910)
- 经(37894)
- 农(37393)
- 北京(36019)
- 经济学院(34006)
- 院(33865)
- 范(33401)
- 师范(33122)
- 州(31833)
- 财经大学(30914)
- 业大(30114)
- 基金
- 项目(158309)
- 科学(127189)
- 研究(122819)
- 基金(115459)
- 家(99462)
- 国家(98579)
- 科学基金(85025)
- 社会(82124)
- 社会科(78213)
- 社会科学(78200)
- 省(61158)
- 基金项目(59445)
- 教育(54579)
- 划(50965)
- 自然(49183)
- 编号(48274)
- 自然科(48144)
- 自然科学(48136)
- 自然科学基金(47346)
- 资助(45927)
- 发(40724)
- 成果(40216)
- 创(39283)
- 重点(36033)
- 创新(35861)
- 部(35696)
- 国家社会(35593)
- 课题(34710)
- 发展(34129)
- 展(33559)
- 期刊
- 济(137638)
- 经济(137638)
- 研究(88457)
- 中国(62205)
- 融(42022)
- 金融(42022)
- 财(40267)
- 管理(39680)
- 农(36212)
- 科学(33491)
- 学报(32177)
- 教育(31072)
- 大学(25627)
- 农业(24074)
- 经济研究(23500)
- 学学(23487)
- 技术(22390)
- 业经(21872)
- 财经(21606)
- 经(18890)
- 问题(17567)
- 贸(16180)
- 国际(15282)
- 世界(15036)
- 技术经济(14115)
- 业(13959)
- 图书(13275)
- 坛(13104)
- 论坛(13104)
- 科技(13066)
共检索到41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益平
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数字技术包括大科技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这些工具运用于经济或者金融活动中,有助于金融服务扩大规模,改善服务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并控制风险。数字金融有可能重构金融体系,改变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作用的机制,甚至改变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布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桂平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合作的深化,国际社会对普惠金融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日益丰富完善。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既要以史为鉴,认真总结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内外实践经验,更要开创未来,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柯平
从1983年至今30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六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今天,目录学面临什么样的形势与任务,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兹撮其纲领,分述如下:1关于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和目录学传统的继承这是每届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的核心话题。中国目录学是国学,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坚守这样一个优秀的传统,但也需要有新的认识。刚才彭斐章先生就目录学的功能已经做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海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黎祖交
文章阐述了绿色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几个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包括: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与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与现代化,绿色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文章旨在厘清概念、理清思路,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沈奎
广州今年要出台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构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我是这个法规起草工作的召集人,最近作了一些调研与学习,感到要立好这部法规,首先要对数字经济有一个理性的把握。在此谈几点初步的认识。第一、数字经济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看,所谓产业革命,有两个最基本的标志,一是技术和组织创新的涌现;二是创新对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扩散。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 云计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新光 甘红
加入WTO后,加快我国金融创新显得十分迫切。因此,作者认为,金融创新中必须正确处理趋利与避险、国民待遇与超国民待遇、金融创新与审慎监管、统一的货币政策与灵活的利率政策、同业竞争与行业自律、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决在金融创新的主体、环境、监管、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
关键词:
WTO 金融创新 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磊
金融制度创新作为金融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之一,具有移植性制度变迁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大致分为金融交易制度创新、金融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保障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就其动机或目的论,可以概括为金融供求均衡化、金融运转效率最大化、金融交易公正化、金融运行安全化等几个方面。金融制度创新面临着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其中,一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模式及其变迁态势、既有金融制度创新成本的高低与新金融制度迅速有效地投入运行的能力、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竞争的激烈程度、经济的开放倾向以及技术进步态势等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蒋巨峰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积极创新理财思路、理财方法,努力推动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改革,全省财政实力和政府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财政调控经济的能力实现历史性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随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梁
一、城乡统筹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扭转经济发展中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各地积极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方针,根据地区具体情况,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途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唐宇文
2009年"中消协"的年主题是"消费与发展"。这一年主题体现了消费与发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关系,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消费维权工作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3月7日,湖南师大商学院和本刊编辑部在湖南师范大学红楼联合举办了一次"消费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出席了会议。这里选登部分发言与论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晓超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几个问题李晓超ABSTRACTSystematicalDiscussionweremadeonnecessityof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ourcapitalmarket,itssizestructu...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教材,确实需要进行较大的改革,需要提高其研究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科学性。经济学的改革与发展,要摆脱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这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提出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命题。作为这一命题的回应,部分学者提出了“建立中国经济学”或“重建中国经济学”的动议,并引发了一场正在进行的讨论。如果能做到认真的、严肃的实事求是和深入的讨论,那末,对于推动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养琰
在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事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之大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4年以来,逐步形成了包括资金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