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6)
2023(12488)
2022(10740)
2021(10349)
2020(8695)
2019(20535)
2018(20240)
2017(38287)
2016(20868)
2015(24208)
2014(24234)
2013(24213)
2012(22904)
2011(20757)
2010(21262)
2009(19724)
2008(20136)
2007(18477)
2006(16315)
2005(14903)
作者
(60905)
(51287)
(50747)
(48799)
(32258)
(24618)
(23262)
(19979)
(19306)
(18446)
(17591)
(17243)
(16447)
(16314)
(16054)
(15755)
(15508)
(14912)
(14820)
(14787)
(13026)
(12732)
(12516)
(11784)
(11672)
(11625)
(11493)
(11387)
(10467)
(10455)
学科
(90029)
经济(89928)
(60982)
管理(51708)
(48512)
(38521)
企业(38521)
方法(36399)
数学(32096)
农业(32079)
数学方法(31818)
中国(27651)
业经(21891)
(20979)
(19456)
(19392)
贸易(19378)
(18941)
(17192)
地方(16939)
(15095)
银行(15068)
(14434)
(13776)
金融(13774)
(13749)
(13239)
理论(13036)
(12757)
(12439)
机构
学院(305652)
大学(302832)
(132388)
经济(129705)
管理(112687)
研究(108439)
理学(95529)
理学院(94457)
管理学(92915)
管理学院(92358)
中国(86057)
(66626)
(65156)
科学(64017)
(60093)
(56110)
农业(51336)
中心(50809)
研究所(50403)
(48173)
业大(47818)
财经(46775)
(42482)
北京(41963)
经济学(40965)
(40876)
师范(40517)
(37618)
(37314)
经济学院(37026)
基金
项目(192107)
科学(149515)
研究(145606)
基金(137528)
(120123)
国家(118750)
科学基金(99505)
社会(91412)
社会科(86146)
社会科学(86118)
(74618)
基金项目(72139)
教育(66622)
(62391)
编号(61346)
自然(61007)
自然科(59502)
自然科学(59483)
自然科学基金(58451)
资助(56468)
成果(50937)
(44060)
重点(43652)
(43143)
课题(42360)
(39840)
国家社会(38258)
(37788)
教育部(37323)
创新(37258)
期刊
(155819)
经济(155819)
研究(94769)
(68160)
中国(68068)
学报(47636)
(46826)
农业(46067)
科学(43917)
管理(37729)
大学(36547)
教育(36272)
学学(34112)
(32287)
金融(32287)
业经(29447)
技术(27456)
(23805)
经济研究(23619)
财经(23277)
问题(21730)
(20148)
世界(18108)
(17129)
(16777)
技术经济(15742)
农村(15438)
(15438)
图书(15289)
经济问题(14768)
共检索到47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对国内对中国家庭农场界定,以农业部的标准最为权威,但这种界定以户籍、规模经营、收入、劳力为主要,这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不足。因为中国农业处于转型期,中国家庭农场界定必然是一个动态标准,因而家庭农场收入最大化、禀赋匹配最优化、收入均衡化与农场主素质化是度量中国式家庭农场的标准。因此,中国式家庭农场是指那些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农学素养的农场主,对家庭禀赋与经营的农地坚持适度规模与收入最大化的农业经营组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慧莲  王征兵  霍学喜  
本文认为家庭农场严格界定标准应该包括:家庭农场必须由具备农业生产经验或知识的农村家庭经营;需坚持一业为主,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坚决不允许长期雇工;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应因地因物制宜制定动态标准,机会成本标准是一种可参考的基准规模核算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秦致伟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是中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必须经历的阶段。社会各界对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认定不清导致其社会实践偏离常态,因而需要在理论上正本清源。本文首先提出界定中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七条标准,从农业要素配置的次优均衡,保障社会充分就业,走外生型适度规模经营,传承乡村文明等方面,最终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及其存在的实践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秦致伟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是中国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必须经历的阶段。社会各界对适度规模经营农业认定不清导致其社会实践偏离常态,因而需要在理论上正本清源。本文首先提出界定中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七条标准,从农业要素配置的次优均衡,保障社会充分就业,走外生型适度规模经营,传承乡村文明等方面,最终科学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式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及其存在的实践依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郭厦  王丹  高舸桅  
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是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家庭农场则是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较先进的家庭农场发挥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家庭农场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各地相继出台了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文件,但鲜有文献对这些文件中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 本文收集了21个省级和31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文件,对其提出的示范家庭农场评定条件和要求进行梳理和比较,发现这些认定标准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具体要求与定义性规定脱节,不利于评选出真正的示范家庭农场。比如,没有相应的量化指标来保证“以农业收入为主”和“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规定性,对经营规模大多只有下限要求、没有上限要求,可能把从事非农生产的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和公司性农场等评为示范家庭农场。(2)认定标准过低,示范家庭农场先进性不足不利于示范作用的发挥。例如,未对农场主的年龄、文化程度、经营经验以及农场的新技术采用和机械化水平等提出要求。(3)省级标准与市级标准没有拉开档次,不利于促进不同发展层次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除了在经营面积上省级要求明显高于市级要求外,其他评定条件和要求的省级标准与市级标准差别不大。(4)认定标准中生态绩效指标太少,不利于新时代家庭农场的绿色发展。虽然有些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文件提出了“三品一标”的要求,但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过低,不能满足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各地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时间短、整体水平不高有关,但示范家庭农场的评选应该着眼于示范性和引领性,而不是照顾大多数。目前,有些地方的做法(如江苏省)值得借鉴。建议:对示范家庭农场的农业收入比重、家庭成员参与农场经营人数、雇工比例等有一个明确的量的要求,并规定经营规模的上限;适当提高示范家庭农场认定的门槛条件,例如,农场主的年龄要在55岁以下、文化程度要在中专和高中以上,近三年至少使用一项以上新技术等;大幅度提高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认定标准,与市级标准明显拉开档次;增加生态绩效方面的要求,例如,把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有机肥利用率等纳入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条件。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成林  屈书恒  
家庭农场是符合农业及其生产活动根本特征的生产方式。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和现实的中国式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生产方式的家庭农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范畴,它的形成有其动力和阻力,其自身的效率发挥也受制于诸多因素。探讨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及其向现代的蜕变,首先要剖析家庭农场形成的动力,破解其形成的阻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成林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锅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方纯  
1983年冬季以来,随着国营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内蒙古、新疆、广东、湖南等省、区的国营农场,在联产承包到劳、到户的基础上,试办了一批职工家庭农场(以下简称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的出现给国营农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并显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曹剑  
当前,需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扶植政策、运行效率及资金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而通过规范土地流转过程,加速家庭农场规模化进程;拓宽贷款融资渠道,丰富抵押担保方式,突破资金瓶颈;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营造家庭农场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农业技能人才,做好农场科学管理,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推动家庭农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成林  
基于皖中地区"小大户"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中国式家庭农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农业生产方式,"小大户"不仅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使传统农民独立出来,成为"职业农民"。"小大户"的形成是农业生产及其组织方式变革的鲜活例证,一方面,当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下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是完全有可能的;另一方面,农地的流转及规模经营有其生成的动力,但又确实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适当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普遍生成。"小大户"的形成是政府(地方政府或村集体)推动和农民自发意愿耦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换言之,"小大户"形成的根本动力是农民对经济激励的自发性反应,而政府的作用则在于如何为这一生成扫清障碍,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蔺相月  
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业生态化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对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是在深刻把握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导向性、可操作性、系统性、规范性原则,从经济性、战略性、社会性和生态性等四个维度构建其易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我国家庭农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各级政府制定激励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海燕  
发展家庭农场若仅限于追求粮食生产的规模效益,则显然不够。家庭农场自身隐含有许多需要发掘和彰显的特殊效应,包括家庭主体效应、区位效应、增收效应和产业链效应等。这些特殊效应一经彰显,将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带来不竭的活力和旺盛的发展后劲。本文将在对家庭农场特殊效应分析的基础上,以农业旅游的视角,就如何彰显家庭农场的特殊效应展开探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熙保  吴方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规范农户生产行为的有效手段。在阐述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行为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实证方法,检验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对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遵从行为和标准化生产程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仍然有效。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服务项目对家庭农场实施标准化生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参加合作社对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农场主,对种植非粮食作物、拥有更多耕地、使用互联网、遇到过技术难题和非示范类家庭农场的影响显著且影响效应更大。基于此,各级政府应鼓励家庭农场加入或牵头成立合作社,并促进家庭农场提高标准化生产意愿和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玮  郭俊征  
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家庭农场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向社会提供安全的农畜产品,以保护环境的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以及保护雇工的合法权益等。为此,政府应抓紧制定并完善家庭农场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在采取扶持政策的同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加强培育职业农民的力度。使家庭农场从产生之初就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继冬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之一。文章对我国家庭农场概念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家庭农场规模的经济效益、成本降低效益以及风险降低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该文通过构建规模效益分类模型,运用经济学均衡理论研究影响农场规模的主要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得到影响规模效益的因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农场的规模效益进行分类研究,为我国发展家庭式农场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