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3)
- 2023(11083)
- 2022(9405)
- 2021(8829)
- 2020(7617)
- 2019(17850)
- 2018(17644)
- 2017(33481)
- 2016(18401)
- 2015(21335)
- 2014(21491)
- 2013(21583)
- 2012(20579)
- 2011(18784)
- 2010(18709)
- 2009(17818)
- 2008(17961)
- 2007(16300)
- 2006(14296)
- 2005(13315)
- 学科
- 济(80899)
- 经济(80743)
- 管理(55644)
- 业(51062)
- 企(41159)
- 企业(41159)
- 方法(36528)
- 数学(32525)
- 数学方法(32248)
- 中国(24473)
- 财(23186)
- 农(22012)
- 制(20436)
- 贸(17397)
- 贸易(17389)
- 易(16998)
- 业经(16254)
- 学(15783)
- 银(14273)
- 银行(14246)
- 农业(13783)
- 行(13647)
- 体(13604)
- 务(13368)
- 财务(13308)
- 融(13307)
- 金融(13303)
- 财务管理(13266)
- 地方(13016)
- 企业财务(12551)
- 机构
- 大学(278887)
- 学院(274087)
- 济(123135)
- 经济(120765)
- 管理(102452)
- 研究(99049)
- 理学(87355)
- 理学院(86309)
- 管理学(84995)
- 管理学院(84460)
- 中国(77435)
- 京(59682)
- 财(59079)
- 科学(57377)
- 所(50807)
- 农(46045)
- 财经(45972)
- 研究所(45702)
- 中心(44730)
- 经(41740)
- 江(41374)
- 经济学(39673)
- 北京(38532)
- 业大(38486)
- 农业(36206)
- 经济学院(35712)
- 范(35213)
- 院(35020)
- 师范(34888)
- 财经大学(34042)
- 基金
- 项目(175304)
- 科学(138374)
- 基金(129646)
- 研究(128763)
- 家(112992)
- 国家(112104)
- 科学基金(94953)
- 社会(84159)
- 社会科(79761)
- 社会科学(79739)
- 基金项目(67834)
- 省(65146)
- 自然(59206)
- 教育(59161)
- 自然科(57811)
- 自然科学(57790)
- 自然科学基金(56813)
- 划(56101)
- 资助(53706)
- 编号(50832)
- 成果(43236)
- 部(41257)
- 重点(40057)
- 发(37479)
- 制(36499)
- 国家社会(36037)
- 创(35846)
- 课题(35601)
- 教育部(35576)
- 中国(34034)
共检索到42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毛雅娟
现阶段我国失业保障制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中国失业保障制度供求失衡的现状,健全失业保障制度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失业保障制度应与失业机制本身相配合;(二)失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应与国情相结合;(三)调整失业保障救济金发放标准;(四)完善失业保障体系管理及监督体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碧云
失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应有的就业权利的基本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难题,失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进一步肯定失业保障制度对解决失业问题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和强调了两个观点,即:社会保障制度在发挥保障功能的同时还必须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形成,再就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比失业保障制度更重要。
关键词:
失业保障制度 激励机制 再就业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杰长
本文首先论述了失业保障制度在治理失业中的积极作用, 认为它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周期性失业问题, 但却是反失业政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反失业的“稳定器”和“安全网”; 接着通过一个社会福利博弈模型阐述了过高的失业保障水平对解决失业问题的负面影响; 最后对如何构建和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关键词:
失业保障 反失业 博弈 保险基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 丁宁宁 葛延风 董克用 杨燕绥 孙炳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宇彪 侯海萌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会加剧失业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理论辨析社会保障对失业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OECD35个成员国1980—2015年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PVAR模型方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会加剧失业;但随着1990年以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商品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道德风险"有所减弱。当前社会保障支出不再加剧失业,但并没有对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劳动力实际成本的降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福利陷阱",即降低劳动参与率。有鉴于此,中国应切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注重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瑛
失业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条件黄瑛从世界各国的状况和我国初步实践看,可以将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状态分为三种,即良性运行、中性运行与恶性运行。我国目前的失业保险制度运行呈中性状态,要使之向良性转化,须具备以下条件:1失业保障制度与失业机制相衔接1994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简新华
现在人们所理解的失业保障,一般只是指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社会失业保障制度的内容,还应包括就业保障和帮助失业者再就业的制度措施。因此,完整的社会失业保障制度,应包括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制度。社会失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则包括社会失业保障基金的来源及管理、失业保险金和救济金的发放方式、帮助失业者再就业的各种具体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夏杰长
一、中国失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1.失业保障的社会性与企业化运作的矛盾 失业保障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政府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在发生失业风险与未发生失业风险者之间进行收入再分配,从而切实达到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目的的一种基本制度。失业保障的社会性,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失业保障基金来之于社会,在社会范围内集中资金,对随时发生的失业人员的失业风险进行保障。也就是说,失业保险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物质帮助,是由社会支付的。(2)失业保障实施的对象具有社会性,即失业保险的覆盖面是社会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王军
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失业问题与失业保障制度创新●庞明川王军从现在起到“九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来自国有企业冗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结构性失业等五个方面的巨额显性失业和就业不充分问题,全国平均失业率和城镇失业率将分别达到7%和12%以上;按现行政策势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翔 徐爱军
东亚福利体制主要体现为生产主义福利体制。20世纪末期,东亚福利体制开始向发展主义福利体制转化。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也具有东亚福利体制的特点,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生产主义的福利模式,制度处在条块分割的状态,保障水平也体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新建立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具备了发展主义的特点。基于福利体制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政府将会继续加大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投入力度,医疗保障制度将会统筹发展,公费医疗将会逐步融入社会医疗保险。
关键词:
东亚 福利体制 中国 医疗保障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鸿 褚亮 赵德余
文章分析、比较征地农民各种养老保障模式的优势与劣势,认为现阶段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模式,以其它模式作为养老保险金的筹措渠道。到目前为止,各地区的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不完备,这是因为制度的运行环境还不具备,仍存在很多问题,在此尝试给出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强调政府应承担的责任。
关键词:
征地农民 养老保障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远立,饶克勤,胡善联
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仅影响个人和社区参加健康保障制度所需资源的能力,也影响到运营合作医疗的组织能力。尽管经济条件是必需的,但并不是充分条件。由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不是强制性的,农民的筹资意愿对维持健康保障制度就很重要了。因此,决策者应该准确地把握什么是真正促使农民想参加一个特定的健康保障制度的原因。这也有助于理解这些自愿性加入的风险共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秋洁
依据我国农村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医疗卫生需求的多样化,应构建相适应的保障模式。为了适应农村居民中不同群体的医疗健康需求,用不同的保障模式来满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收入人群的不同需要,避免制度的形变和不适应,有五种内容和实施方式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可供选择: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农合商保互融型"模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城乡统筹挂钩型"模式;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农合救助互补型"模式;近郊失地农民——"城乡一体化保障"模式;农民工——"农合城镇自由型"模式。
关键词:
农村医疗保障 城乡统筹 多元化 制度创新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李榕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