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3)
- 2023(14675)
- 2022(12489)
- 2021(11607)
- 2020(9675)
- 2019(22477)
- 2018(21962)
- 2017(41952)
- 2016(22721)
- 2015(25895)
- 2014(25905)
- 2013(26060)
- 2012(25164)
- 2011(23152)
- 2010(23353)
- 2009(21739)
- 2008(21765)
- 2007(19815)
- 2006(17821)
- 2005(16660)
- 学科
- 济(107286)
- 经济(107180)
- 业(60245)
- 管理(59945)
- 企(46130)
- 企业(46130)
- 方法(41759)
- 数学(36545)
- 数学方法(36220)
- 中国(33710)
- 农(30510)
- 地方(26829)
- 财(23669)
- 业经(22461)
- 贸(22065)
- 贸易(22047)
- 学(21869)
- 易(21399)
- 农业(20536)
- 制(20321)
- 银(17974)
- 银行(17924)
- 行(17342)
- 融(17256)
- 金融(17254)
- 发(15532)
- 环境(15478)
- 和(15317)
- 地方经济(15185)
- 技术(13982)
- 机构
- 大学(337715)
- 学院(336441)
- 济(147253)
- 经济(144292)
- 研究(129148)
- 管理(120992)
- 理学(101866)
- 理学院(100554)
- 中国(99199)
- 管理学(98906)
- 管理学院(98256)
- 科学(77765)
- 京(74847)
- 所(68051)
- 财(66891)
- 农(62736)
- 研究所(61396)
- 中心(57088)
- 江(53096)
- 财经(51732)
- 业大(49479)
- 农业(49336)
- 北京(48703)
- 经(46909)
- 范(46201)
- 经济学(46142)
- 院(46113)
- 师范(45693)
- 州(41858)
- 经济学院(41532)
- 基金
- 项目(212623)
- 科学(165913)
- 研究(154411)
- 基金(153118)
- 家(135267)
- 国家(134140)
- 科学基金(112004)
- 社会(98048)
- 社会科(92905)
- 社会科学(92879)
- 省(81832)
- 基金项目(79255)
- 自然(70864)
- 教育(70617)
- 划(70177)
- 自然科(69181)
- 自然科学(69157)
- 自然科学基金(67964)
- 资助(64349)
- 编号(61814)
- 成果(51766)
- 发(51553)
- 重点(49184)
- 部(47738)
- 课题(44793)
- 创(43378)
- 发展(41396)
- 国家社会(41005)
- 展(40735)
- 创新(40720)
- 期刊
- 济(173022)
- 经济(173022)
- 研究(108838)
- 中国(74708)
- 农(58885)
- 学报(55553)
- 科学(51323)
- 财(50764)
- 管理(46813)
- 大学(41321)
- 农业(39898)
- 学学(38560)
- 教育(38424)
- 融(35647)
- 金融(35647)
- 经济研究(28828)
- 技术(28627)
- 业经(27629)
- 财经(26408)
- 问题(23118)
- 经(22920)
- 业(22207)
- 贸(20808)
- 国际(19023)
- 世界(18564)
- 技术经济(17578)
- 图书(16441)
- 统计(15949)
- 版(15775)
- 商业(15420)
共检索到53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余永定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取得了成功,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国际市场容纳能力有限;二是产业体系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下降;三是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四是资源跨境跨时错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须加大研发投资力度,深化教育和科研体系改革。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受到来自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效率较低、人口老龄化、绿色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建议采取更为扩张性的、积极的宏观政策,使经济增速保持在6%左右。
关键词:
双循环 产业结构 效率 安全 城市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丽 金柏松
我国外贸发展不断创造奇迹: 外贸规模已经跃升万亿美元的台阶,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我国贸易规模大、增加快、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已经在一些具体商品、局部市场造成冲击,并且这种冲击正在呈现不断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贝多广 张锐
包容性增长和普惠金融这两个概念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在我国的特定国情下,如何制定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本文结合包容性增长和普惠金融的内涵进行辨析,认为普惠金融是在包容性增长的范畴之内,是包容性增长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一项具体措施。本文分析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基本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经验,探讨了在包容性增长背景下政府应如何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普惠金融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贝多广 张锐
包容性增长和普惠金融这两个概念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在我国的特定国情下,如何制定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本文结合包容性增长和普惠金融的内涵进行辨析,认为普惠金融是在包容性增长的范畴之内,是包容性增长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一项具体措施。本文分析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基本原则,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经验,探讨了在包容性增长背景下政府应如何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普惠金融 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本文系统阐述了面向2020年的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同时,展望了中欧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中欧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
关键词:
科技 战略 中欧 合作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牛若峰
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的产出量,不外两种方法:一是集约经营。即在原用有限的土地上继续投入劳动、资本和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力求在单位土地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出量;二是粗放经营。即把一切宜农土地资源尽量用于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力求在较多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畜产品。这两种经营方式代表了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受到资源禀赋、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从农业发展史来看,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相东
十八大报告指出,"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报告还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全球经济,世界经济至今复苏乏力,"十二五"开局前两年,世界似乎突然变得波诡云谲,我国到底还有没有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我们就此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朱邦宁教授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对话,向读者解读世界经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以及如何利用好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池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可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贸易开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理论回顾。通过经验数据对比,可分析中国与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休、中低收入经济休和低收入经济休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工业化与结构转型、城市化、国际贸易、腐败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转换的事实。应当着力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科技创新、土地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可系统阐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在经历最近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逐步减弱,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逐步增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和外汇储备风险不断积聚,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沙化等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上升,改革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增大。然而,改革红利仍然是巨大的,人口红利阶段并没有结束,城市化、教育、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我国经济仍具备实现7%-9%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维持经济在此区间内运行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思路和发展方式,围绕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这个主题,处理好总需求管理和总供给管理的关系,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冬林 范欣 赵新宇
本文应用价格指数法测度市场分割指数,并利用1990-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区域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市场分割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区域市场出现整合趋势,但东部的市场分割明显强于其他区域。同时,市场分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没有规律性结论,四大区域在发展战略影响下的政策效果各异。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打破市场分割、促进区域协作,深入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以此加快国内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潘理权
我国的对外经济主要体现在外贸、外资和外汇三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加速增长带来的日趋严重的负面影响及其背后的体制和政策性原因,同时指出,化解我国对外经济领域矛盾的关键在于调整外贸、外资和外汇战略和政策,即从单一追求外贸顺差的发展战略向实施开放式的综合平衡式的外贸发展战略转变,从过度依赖“引进来”的利用外资战略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资本战略转变,从强制结汇制向意愿结汇制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梁勇
1996年12月初,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美国亚洲基金会和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中国经济增长对亚太地区的影响——结构调整与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国际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范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迅速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将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进行测算,2022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7.32%,人均GDP将达到1.33万美元,顺利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34%左右,人均GDP将达到3.15万美元,约占美国的38.29%,有望进入现代化低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此,应通过注重资本投资方向,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等手段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湾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产业集群最成熟、科教创新最活跃、营商环境最优化的区域,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拉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面对经济全球化加深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交织的复杂形势,寻找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迫切需要审时度势对中国湾区发展进行战略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