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7)
- 2023(8409)
- 2022(6909)
- 2021(6799)
- 2020(5486)
- 2019(12597)
- 2018(12204)
- 2017(22636)
- 2016(12254)
- 2015(13837)
- 2014(13513)
- 2013(13771)
- 2012(13238)
- 2011(12154)
- 2010(12233)
- 2009(11537)
- 2008(11437)
- 2007(10405)
- 2006(9518)
- 2005(8992)
- 学科
- 济(58505)
- 经济(58436)
- 农(51167)
- 业(38662)
- 农业(34586)
- 管理(24215)
- 中国(20290)
- 方法(19656)
- 业经(18427)
- 数学(17077)
- 数学方法(16943)
- 企(15863)
- 企业(15863)
- 制(13428)
- 农业经济(12466)
- 贸(12395)
- 贸易(12385)
- 易(12206)
- 发(12133)
- 地方(11864)
- 财(10654)
- 发展(10316)
- 收入(10309)
- 展(10290)
- 体(9771)
- 银(9743)
- 银行(9741)
- 村(9613)
- 农村(9592)
- 行(9528)
- 机构
- 学院(178014)
- 大学(175593)
- 济(85399)
- 经济(83980)
- 研究(67754)
- 管理(65006)
- 中国(56244)
- 理学(55133)
- 理学院(54540)
- 管理学(53869)
- 管理学院(53530)
- 农(48223)
- 京(37529)
- 科学(36630)
- 财(36365)
- 农业(36130)
- 所(33627)
- 中心(31831)
- 研究所(30030)
- 业大(29441)
- 财经(27898)
- 江(27749)
- 经济学(26618)
- 经(25592)
- 范(24993)
- 师范(24868)
- 北京(24164)
- 经济学院(23971)
- 院(22580)
- 农业大学(21780)
- 基金
- 项目(112142)
- 科学(89407)
- 研究(88878)
- 基金(83044)
- 家(71503)
- 国家(70718)
- 社会(60293)
- 科学基金(59803)
- 社会科(56704)
- 社会科学(56695)
- 基金项目(42900)
- 省(41831)
- 教育(38700)
- 编号(36802)
- 划(34566)
- 自然(33423)
- 资助(33093)
- 自然科(32649)
- 自然科学(32642)
- 自然科学基金(32099)
- 成果(31051)
- 农(29030)
- 部(27056)
- 发(26446)
- 国家社会(26244)
- 重点(24948)
- 课题(24904)
- 中国(24416)
- 性(23789)
- 教育部(23155)
- 期刊
- 济(105457)
- 经济(105457)
- 研究(59671)
- 农(56121)
- 中国(43528)
- 农业(38126)
- 科学(26591)
- 学报(26480)
- 财(25117)
- 融(23058)
- 金融(23058)
- 业经(22238)
- 大学(22103)
- 学学(20686)
- 管理(20166)
- 教育(19962)
- 业(17495)
- 问题(15736)
- 农业经济(14964)
- 农村(14884)
- 村(14884)
- 经济研究(14679)
- 财经(14333)
- 世界(14273)
- 技术(13340)
- 经(12494)
- 贸(11629)
- 版(11430)
- 经济问题(11255)
- 社会(10858)
共检索到290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文镇 赵秋喜
经过过去三个阶段的扶贫计划 ,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与此同时 ,一般经济增长的缓贫效应在减缓 ,农村贫困人口正面临可能滑入文化性贫困的陷阱。因此 ,本文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途径是 :资金扶贫是基础、技术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是根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云 张雪梅 唐丽霞
20世纪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快速下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贫困问题并没有继续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数量保持刚性稳定,过去对贫困人口数量的估算也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贫困人口生计脆弱性、妇女贫困等一系列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贫困人口分布、贫困结构和贫困程度以及贫困人口生计等角度,总体叙述了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人口 可持续生计框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洪兴建 邓倩
基于CHNS的八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本文使用贫困发生率和平方缺口指数对农村贫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把贫困变动分解为长期贫困效应、脱贫效应和返贫效应。实证结论表明,虽然长期贫困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是近期长期贫困的平方缺口指数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升;脱贫效应是减少贫困的主要因素,返贫效应则是加剧贫困的诱因。此外,匿名性与非匿名性的增长率显示,匿名性低估了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增长率,从而高估了实际贫困。
关键词:
长期贫困 FGT贫困指数 非匿名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海燕 程振源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中2000—2011年农村人口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将改进的森指数基于收入来源与户主性别、收入来源与教育水平分别进行复合分解,研究表明,女性户主与中学户主组内贫困发生率、男性和女性户主合并收入贫困缺口率、男性和女性户主组内以及这两组组间的工资收入贫困缺口基尼系数始终保持对增贫的正向贡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永忠 范龙昌
文章认为,新形势下农村贫困问题复杂:绝对贫困大有改善,相对贫困日益突出,返贫现象凸显严重,追根溯源权利贫困是导致农村贫困的根源。文章透过制度分析,通过重塑农村组织,深化市场体制,完善制度创新,强化运行机制,厉行执行监督系统化措施,构建农村反贫困长效治理机制,强化制度之间的联动效应,将农村贫困治理融入区域和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实现农村扶贫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农村贫困 诱因 制度 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茵
本文立足贫困地区现实境况,解析贫困地区的基本特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进而探寻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贫困地区 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牟秋菊
2020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即将实现,但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实现绝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现象的彻底消除,农村扶贫开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2020以后我国农村扶贫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和阶段,农村绝对贫困消除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随之呈现,新阶段可能会凸现出新特征新情况,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反贫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后2020 农村扶贫 贫困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蔡昉
通过回顾农村贫困的变化阶段,本文认为中国农村贫困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贫困分布由区域的、整体性的贫困逐渐过渡到个体性贫困,贫困人口的构成也以边缘化人口为主要组成部分。扶贫政策也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需要从瞄准区域的政策向瞄准个体的政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重要。而本文的分析表明,更明确地细分贫困群体,集中使用扶贫资源是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贫困性质 扶贫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线 扶贫政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立冬
中国农村存在收入维度以外的其他维度贫困,且多维贫困程度较为严重,尽管在2000—2011年间农村多维贫困程度呈现下降的态势,但仍高于收入单维度的贫困程度。教育维度对农村多维贫困的贡献最高,其次是健康、生活水平和收入维度,资产维度的贡献度最低。动态来看,2000—2011年间教育和资产两个维度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健康和生活水平两个维度的贡献度呈下降态势,而收入维度的贡献度基本稳定。中国未来针对农村的扶贫瞄准应从单一的货币贫困调整为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资产"五位一体"的多维贫困,要更为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能力开发,以破除当前农村贫困日益显著的持久性和脆弱性特征,进而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效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玉亮 邓宏图
对一个转型社会来说,贫困是由于导致贫困的"制度",后者与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消费等因素共同形成一种具有循环累积性的"联动机制",最终使农民既缺乏能力,又缺乏权利,陷入制度性贫困状态。此外,社会转型也将导致原有产业、就业结构乃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原来适应于传统社会的人们不能适应于转型过程中及其转型后的社会,进而演变成马克思意义上的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者。要打破这种制度性的"贫困锁定",一个可行的政策选择就是在农地承包制的基础上重建合作经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金融,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并同时在农业内部发展更多的非农产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鹏 余小方 程飞
在对贫困的概念和内涵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特征是:(1)经济贫困与环境贫困共存;(2)经济贫困与文化贫困共存;(3)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应纠正反贫困工作中的偏差,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思想认识,增强农业造血功能,促进农业自强。
关键词:
中国农村 贫困 反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